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菲

作品数:52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气候
  • 8篇降水
  • 7篇夏季
  • 7篇环流
  • 6篇热带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5篇无定形
  • 5篇海温
  • 4篇东北冷涡
  • 4篇水稻
  • 4篇年代际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气温
  • 4篇冷涡
  • 4篇离子
  • 4篇硫化
  • 4篇硫化铜
  • 4篇变暖
  • 3篇地区降水

机构

  • 16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沈阳区域气候...
  • 13篇沈阳区域气象...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辽宁省气象服...
  • 2篇辽宁省防雷技...
  • 2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52篇李菲
  • 11篇林蓉
  • 7篇李辑
  • 7篇许正文
  • 7篇陆建刚
  • 7篇卞策
  • 6篇胡春丽
  • 5篇陈敏东
  • 5篇史静
  • 5篇刘刚
  • 5篇邱慧
  • 5篇陈雅婷
  • 5篇王小桃
  • 4篇沈玉敏
  • 3篇周晓宇
  • 3篇房一禾
  • 3篇张海娜
  • 2篇刘伯奇
  • 2篇承玲
  • 2篇崔妍

传媒

  • 8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频天气图方法在4-9月辽宁干旱月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08-2013年500h Pa NCEP/NCAR逐日再分析风场和位势高度场资料及辽宁省54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低频天气图方法,对辽宁干旱有影响的9个低频预报关键区,分析各个关键区低频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干旱过程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有联系,建立干旱过程低频预报概念模型,并对2013年干旱过程进行了回报,预报效果较好。
胡春丽焦敏李辑王婉昭李菲马锋敏
汛期辽宁各流域降水量变化及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准确预测汛期辽宁省的洪涝灾害趋势,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建立汛期辽宁省各流域的洪涝灾害趋势客观化预报方法,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为农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1年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内流域都属于面积较小的流域,可以用算术平均法作为汛期各流域的降水量的计算方法。除浑河流域汛期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外,其他流域都是下降趋势。各流域在1960s中期前后发生了突变。1月500 h Pa位势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系统、1月太平洋海温场Nino3-4区、2月海平面气压场西伯利亚高压系统、2月东南太平洋区域海温场与辽宁省各流域汛期降水相关显著。所建立的各流域汛期总降水量多元回归预报方程都通过了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回归方程有显著意义。
张运福赵连伟李菲徐方姝丁抗抗廖晶晶沈玉敏张海娜
关键词:农业气象汛期洪涝灾害
1951—2010年东北地区玉米及水稻低温冷害统计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东北地区163个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水稻、玉米冷害等级》(QX/T101—2009)划分标准,对历年东北地区玉米及水稻低温冷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障碍型低温冷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延迟型冷害呈减少趋势。
张海娜李菲戴欣童
关键词:低温冷害玉米水稻
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在东北地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引进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通过操作系统调试、模拟区域确定、模式分辨率调整等本地化工作,初步建立了针对东北地区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并应用该模式以夏季为例,对东北地区的气候进行了15 a(1991—2005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环流特征和东北地区地面气温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模拟存在系统性的暖偏差,对降水模拟能力较差。
李辑王小桃李菲安昕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东北夏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26站夏季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PDO)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东北夏季气温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年代际变化...
李菲
关键词:东北夏季气温变化海温异常
文献传递
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与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利用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8 a来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夏季气温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增暖的趋势。对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由冷位相转为暖位相后,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同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相关减弱、与黑潮区海温相关增强,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前期各季太平洋海温相关分布差异很大,海温关键区及相关强度均有所改变,这种相关关系的转变可能是造成近几年来利用太平洋海温预测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
李菲李辑管兆勇
关键词:夏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太平洋海温
一种无定形纳米硫化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定形纳米硫化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环境治理领域。所述复合材料,是由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固载于所述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内外表面的无定形纳米硫化铜组成,采用如下方法制备:(1)在大孔强酸性...
许正文李菲史静卞策蒋梦云陈雅婷殷丹阳邱慧陆建刚刘刚陈敏东
极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影响及成因初探
2016年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探讨了1969—2013年冬季北半球极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风暴轴主要分布在120°E—120°W、30°—60°N之间,扰动最强中心位于45°N附近.奇异值分解表明,极涡与风暴轴之间主要存在两种耦合空间变化特征.当极涡在极区增强(减弱)时,风暴轴在其气候平均位置增强(减弱);当极涡增强并向北太平洋地区移动时,相对于平均状态,风暴轴在45°N以南地区偏强;而当极涡向北美大陆移动增强时,相对于平均状态,45°N轴线以北地区风暴轴偏强.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北半球极涡影响北太平洋风暴轴变化的原因,极涡通过改变500h 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形态特征,进而改变东亚西风急流及风暴轴上游地区斜压性的位置与强度,从而导致风暴轴的强度发生变化.
刘鸣彦李菲郑石周晓宇崔妍赵春雨王颖龚强张海娜
关键词:北太平洋风暴轴遥相关型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2008年个例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2008年多种台站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夏季风季节内变化及其与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高原夏季风爆发偏早,降水偏多,季风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准双周振荡特征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印度全区降水振荡周期相似。高原夏季风强(弱)时,印度全区及我国华北地区容易出现降水偏少(多)。高原夏季风偏强通常对应低层印缅槽偏东偏北,槽前水汽输送有利于高原东南部降水产生,而印度大陆受高压脊控制,为季风中断期。东亚低空西南风急流和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东亚季风降水主要发生在华东地区,南亚高压偏西偏弱;高原季风偏弱时,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低空西南风急流偏西偏北,来自低纬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源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共同作用,有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偏多,同时南亚高压偏东偏强。高原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与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呈显著反相关关系,其对应的大气非绝热加热的空间分布对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有重要作用。
李菲段安民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印度夏季风
1951—2012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及其影响因子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1951—2012年东北地区2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及其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2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年代际转型前后大气环流型差异显著。极涡面积、纬向环流及东北冷涡与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具有一致的年代际突变点,这些环流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年代际突变的原因之一。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与主要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在时空上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转变,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纬向环流及东北冷涡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年代际增强,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与极涡面积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年代际减弱,这些环流因子对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也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李辑焦敏胡春丽李菲张晓月张琪王莹祝新宇
关键词:夏季气温纬向环流东北冷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