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迎丰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艺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小说
  • 3篇叙事
  • 3篇艺术
  • 3篇军旅
  • 2篇电视剧
  • 2篇学史
  • 2篇艺术创新
  • 2篇语境
  • 2篇青春
  • 2篇青春之歌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史
  • 2篇文本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研究
  • 2篇伦理
  • 2篇军旅文学
  • 2篇话语秩序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人民文学出版...
  • 1篇中共中央宣传...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电视宣...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文化部
  • 1篇解放军报

作者

  • 21篇李迎丰
  • 1篇潘凯雄
  • 1篇黄国柱
  • 1篇张炯
  • 1篇刘继贤
  • 1篇柳建伟
  • 1篇朱向前
  • 1篇李瑛
  • 1篇傅逸尘
  • 1篇陈晓明
  • 1篇梁鸿鹰
  • 1篇胡可

传媒

  • 8篇解放军艺术学...
  • 4篇解放军外国语...
  • 3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国外文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艺术评论
  • 1篇长江学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化语境中的知识悲剧——李洱小说《花腔》中话语结构的比较文学阐释被引量:7
2003年
李洱在其长篇小说<花腔>中,设立了一个以域外文化为话语特征的"乌托邦"式的形象体系,深层次地书写着20世纪中国诸种话语范型的历史性交汇,揭示出一类"有机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的精神渊源.因此,可以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考察该小说文本中"国际化"的叙述语境,及其所叙述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知识者的追求与宿命.
李迎丰
关键词:《花腔》话语结构比较文学国际化语境
《西线轶事》:80年代初军旅小说世界性因素案例研究
2011年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是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新的开端,一次名副其实的转折。《西线轶事》以军旅文学之身份,高票雄踞1980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榜首,无论在"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系统中,还是在转折期的军旅文学中,其世界意识或言其"世界性因素"值得探究。该作品有明确的世界视野与对话的自觉;经由艺术选择与文化过滤,传达出植根于军营的现代性反思;并以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创新成就,具备了深层对话的能力与资格。
李迎丰
关键词:军旅小说艺术创新
类型与品位: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发展问题管窥
2009年
从"类型"的角度考察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其"内在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主旋律为基本定位的政治倾向性,二是兼容并包、多元化的艺术形态。然"多元"的背后可能掩盖着"品位"的误区。推动电视剧艺术的发展,首先应坚持"基层"原则,即建立一种基层的伦理支撑,同时,应重视和尊重艺术的探索。军事剧目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已拥有了独特的隐喻力量,它表现着一种文化的规定和文化选择,又解释和构建着当下中国的文化现实。期待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多元文化的合力推动下,创作出更多感动心灵的作品,引领中国电视剧高品位的艺术追求。
李迎丰
关键词: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性
历史天空与当下语境——徐贵祥小说《历史的天空》中的“新历史”话语被引量:6
2006年
《历史的天空》基本的叙述形态无疑是传统的,但在看似传统的叙述中,却充盈着“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和思想资源,内在地影响着小说中的艺术观念,激发着作家的创作能量。小说表现出作者对“历史叙事”的方法论自觉,运用了“小历史”的书写策略,以当下语境对接传统,用时代课题对话历史,形成了这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中独特的“新历史”话语。
李迎丰
关键词:《历史的天空》新历史主义伦理评价
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被引量:6
1999年
本文讨论了作为结构元素的“重复”在海明威小说文本中的操作过程及其功能和效应。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重复,并非一种单调的缺陷或写作的迷失,而是一种“重复的艺术”,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念。是海明威以其“现代叙事艺术”影响欧美当代文学风格、推动世界文学进步的重要一环。
李迎丰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互文性艾略特叙事人尤利西斯
军人意重战友情深——析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审美意蕴被引量:9
2008年
《士兵突击》的成功首先是艺术的成功,它令我们对电视剧这一大众艺术的精神承载和审美功能刮目相看。作品富于独创性地把"战友情谊"推上前台,而将军事题材常规的"英雄主义"书写置入"氛围"之中,"战友情谊"成为联结艺术群像的纽带、展现人物性格和军营文化的平台。作品提取和阐释了当代中国军营文化的多个侧面,经由军人价值及其生存情境传递出一种普世价值。更能体现其艺术能量的因素是:作品将悖论性的思考植入理想主义精神主旨之中,并贯通于文本细节、人物语言,从而开掘出这个"基层军旅故事"之深层的审美意蕴,在浮躁的文化市场中实现了一次艺术的突围。
李迎丰
关键词:《士兵突击》审美意蕴军营文化普世价值
五四传统与北大情结——对《青春之歌》中多重话语的一种解读被引量:3
2002年
在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语境中,《青春之歌》一方面认同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文本中建立了以革命与阶级斗争为主导话语的等级秩序;另方面又在多重的、边缘性、差异性的话语中输入某种意愿、权力和功能,构成该作品多音齐鸣的内在结构。本文所讨论的是诸种边缘话语中的一种——知识分子话语在文本中的展露运作,及其给小说带来的生命活力。
李迎丰
关键词:知识分子话语秩序
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态度被引量:5
1998年
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态度李迎丰《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经典文本,一般认为,它是将拉美本土的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的文学形式融为一体之后的新创造,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风格,是吸收和改造异域文化以发展自身的一个成功的范...
李迎丰
关键词:《白鹿原》《百年孤独》白嘉轩叙事结构文化态度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2008年
"记忆"在林白"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她把"回望"作为写作的"基本姿势",认同记忆的"个人性"特征,背离集体记忆中的时间经验和叙事传统,用边缘性的书写重构时间与历史,这种艺术特质集中地展示于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该作品显示了个人记忆之颠覆与虚构的能量,表达了对时间形式与意义的性别感悟。细读《一个人的战争》,可以从"记忆"与"时间"的角度去探寻成就林白的"个人化写作"或"女性小说"的艺术隐秘。
李迎丰
关键词: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个人记忆
历史·个性·传统——读《中国军旅文学50年》
2007年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体现民族风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在新中国的文学地图上,军旅文学无疑是一条宽阔壮观的河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无论其辐射力还是影响力,军旅文学发出的声音都是最响亮的,同时也是最为持久的。因此,对上个世纪军旅文学进行一次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就显得日益迫切。《中国军旅文学50年》系学院副院长朱向前教授主持的学院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从1999年立项到2006年结题,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军旅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作家和作品、问题和缺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共计62万字。《中国军旅文学50年》是第一部以新的视角、方法和观点对当代军旅文学进行全方位考察的研究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课题成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办公室和鉴定专家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备选书目,今年年初由解放军出版社作为向建军80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隆重推出后,在文学界获得热烈反响。值此建军80周年来临之际,本刊特选登一组评论文章,以表庆祝之忱。
李迎丰
关键词:军旅文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学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