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铭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肝炎
  • 10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8篇慢性
  • 7篇重型
  • 6篇血浆
  • 6篇血浆置换
  • 6篇重型肝炎
  • 6篇静脉
  • 5篇衰竭
  • 5篇慢性乙型
  • 4篇血浆置换治疗
  • 4篇血液
  • 4篇人工肝
  • 4篇疗效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肝硬化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综合征
  • 3篇慢性重型

机构

  • 15篇阜阳市第二人...
  • 13篇安徽省阜阳市...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省肝胆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李铭
  • 14篇李永华
  • 9篇李卫
  • 8篇李丽军
  • 7篇黄敏
  • 6篇吴兆进
  • 4篇辛克锋
  • 4篇李秀勇
  • 3篇王丽
  • 2篇李龙海
  • 2篇李旭
  • 2篇李劲松
  • 2篇张晶
  • 1篇林伟
  • 1篇郜玉峰
  • 1篇王海涛
  • 1篇肖安岭
  • 1篇马超
  • 1篇胡春阳
  • 1篇陈亚利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肝脏
  • 2篇今日应用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工肝 (血浆置换 )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2 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 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 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间隔以 1~ 2日为宜。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的该组早、中期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 89.47%和 63 .97%,但晚期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但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凝血酶原时间 (P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且进行的越早 ,疗效越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表明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永华李铭李丽军黄敏陈晓枫刘瑛张西宽吴兆进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肝硬化误诊
一种骨科临床多用夹持装置
本实用属于骨科临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临床多用夹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底板、支撑板和弧形板,装置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正面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器,底板的顶端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圈,垫...
白亮庄全魁陈勇李铭
应用钛制轮钉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用于血液透析
1997年
建立起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得以实施长久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自1966年Brescia和Cimino首先选择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做内瘘术以来,至今在国际上永久性血液通路的建立,基本上一直沿用这一经典的内瘘成形手术,自从1985年高氏采用钛制轮钉进行机械性吻合动静脉内瘘以来,由于方法简便,快捷,很受欢迎。我院自1994年应用钛制轮钉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用于血液透析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李龙海李秀勇李铭王丽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液透析手术方法
脾脏硬度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FIB-4指数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SSM、检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病人EV程度的能力。结果 SSM、APRI及FIB-4值均随EV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程度E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EV的AUC值分别为0.859、0.753、0.795,预测重度EV的AUC值分别为0.833、0.788、0.801。结论SSM、APRI及FIB-4在预测肝硬化病人EV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张健辛克锋李劲松吴兆进李铭
关键词:肝硬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血小板
动态MELD评分有助于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判断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方面,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是否优于基线MELD评分。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2011年在我国4家医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等,研究MELD评分动态变化与转归的关系。结果①纳入的82例90 d病死率为37.80%。死亡组患者基线MELD评分为(25.50±4.77)分,与存活组[(23.72±4.6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但是从入组第7天开始,死亡组MELD评分逐渐升高,存活组MELD评分逐渐下降,此后各时间点2组MELD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低危组(基线MELD评分≤23分者)从第14天开始,存活患者MELD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16.04±4.00)分vs(29.39±12.30)分,P<0.05],高危组(基线MELD评分>23分者)从第7天开始,存活患者MELD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22.38±4.91)分vs(28.92±6.76)分,P=0.001],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增加。结论判断HBV-ACLF的预后应在基线MELD评分基础上,注意其动态变化,这将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刘晓慧李铭郭海清陈亚利何金秋张淑芹武文芳段钟平张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预后
回顾性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方案调整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8月接受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98例,分别依据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时间、干扰素治疗时间等进行分组,了解各种治疗方案调整的人数、原因,并比较各组基线情况及累计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98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使用时间为平均12个月,随访时间为平均24个月,累积HBeAg血清转换率达到51%;在12个月内单用干扰素,改用或者联用NAs的患者分别有56例、15例及27例,其中3例为干扰素副作用而调整,改用和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的种类多样;无论按照是否改用或联用NAs分组、干扰素使用时间长短分组、更改为NAs时间分组或开始联合治疗时间分组,各种分组的基线指标(ALT、HBeAg和HBV DN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经生存曲线分析后发现,各种分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累计HBeA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各抗病毒调整方案存在且随意性较大,各种调整方案的血清学转换率差异较小。
李卫李丽军李永华王长泰刘雯谭林李铭张振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
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联合手部训练法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联合手部训练法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语言康复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训练法,均持续干预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估两组语言功能的康复效果并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AQOL-39g)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干预4周后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阅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后评分(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康复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SAQOL-39g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联合手部训练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语言康复总有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李铭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症语言功能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要点被引量:6
2003年
黄敏李永华李丽军李铭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护理
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5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的监测资料,比较各项监测参数。结果本组有32例肝衰竭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8.91%。导管相关性感染5项相关因素中,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穿刺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治疗次数是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高危因素。32例CRI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5株,占46.86%;肠球菌5株,占15.63%;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2.50%。结论适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重视导管接头的护理,改进高温季节换药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渗血,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培养专职护理人员进行全程导管护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黄敏李铭乔梁朱义朗
关键词:肝衰竭导管高危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