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迎春
-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 李小磊杜迎春石伟纲高延伦陈少武秦得营王红旭薛文俊
-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补液治疗
- 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Hcy TGF-β1及BDNF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1,TGF-β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17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e dementia,VCIND)分为VCIND组(41例)和CSVD组(76例)。检测2组血清Hcy、TGF-β1、BDNF水平,分析VCIND组血液指标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VCIND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CSVD组升高,血清TGF-β1、BDNF水平较CSVD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为VCIND的危险因素(B=0.334,OR=1.396,P=0.000),而TGF-β1、BDNF为VCIND的保护因素(B=-0.066,OR=0.937,P=0.005;B=-0.751,OR=0.472,P=0.004)。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TGF-β1、BDNF表达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cy、TGF-β1及BDNF表达与VCIND的发生有关,其血清水平能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 石伟纲薛文俊杜迎春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脑与脑桥梗死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并探究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越高(P<0.05);有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年龄、椎动脉直径差异大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高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P<0.05)。结论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独立危险因素,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小、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小,脑桥与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低。
-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脑桥小脑梗死
- 留置胃管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吞咽障碍患者,将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留置胃管组及非留置胃管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46例脑梗死患者合并吞咽障碍者74例,发生率为30.1%;留置胃管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非留置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早鼻饲置管治疗对减低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有帮助。
- 刘自勤李小磊杜迎春薛文俊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导管留置
- 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145例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诊断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对局限性小脑蚓部,多急性起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头晕、躯干姿势性平衡障碍为主要待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结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可能是成人小脑炎的主要类型,应早识别、早干预。
- 薛文俊高延伦许春阳王苗苗王红旭石伟纲杜迎春秦得营李卫东李小磊马蕾亚
- 关键词:抗病毒小脑共济失调成人
-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对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6例缺血性脑梗死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血脂相关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I、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低于对照组(13.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杜迎春薛文俊秦得营李卫东石伟纲
-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丹红注射液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 隐源性卒中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 2016年
-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除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吸烟、糖尿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外,目前越来越多脑梗死的不常见病因或疾病被发现。尽管如此,对于其在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故把此类患者归类为“隐源性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40%[1]。归纳起来包括:主动脉源性、心源性、肺和肺部血管性、凝血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本文就上述国内外近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杜迎春宋艳平李小磊王红旭薛文俊
- 关键词:隐源性卒中
- 蛋白质构象病与帕金森病关系研究进展
- 2009年
-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及α-synuclein聚集和Lewy小体的形成为主要特点,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发现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可以导致一些所谓的蛋白质构象病,蛋白质结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新的研究前沿,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机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帕金森病发病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杜迎春牛平
- 关键词:帕金森病Α-SYNUCLEINLEWY小体
- 抗病毒药物治疗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2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痊愈率为58.48%,有效率97.77%;随访预后痊愈率为76.34%,预后有效率98.65%。按患者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程急慢性、抗病毒疗程分层比较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神经急、慢性炎症可能是头晕、平衡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是可行的。
- 高延伦薛文俊杜迎春王红旭王苗苗胡洁滨朱晓威李佩佩李卫东侯兵兵王超杜旭辉赵永峰
- 关键词:头晕前庭神经炎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 神经节苷脂治疗126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40mg或胞二磷胆碱0.75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神经节苷脂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且神经节苷脂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李卫东李红桃杜迎春
-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节苷脂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