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迎春
-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TG/HDL-C、PECAM-1、IL-19联合检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白介素-19(IL-19)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3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n=46)和无ACI组(n=30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的血TG/HDL-C、PECAM-1、IL-1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PECAM-1、IL-19对TIA近期发生ACI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PECAM-1、IL-19、年龄、血压、临床症状、糖尿病和持续的时间评分(ABCD3-I)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ACI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TG/HDL-C+PECAM-1+IL-19与ABCD3-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CI组患者的TIA发作次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有不稳定斑块患者占比、ABCD3-I评分分别为(4.82±1.52)次、45.65%(21/46)、23.91%(11/46)、(6.86±1.24)分,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2.00±0.61)次、29.32%(90/307)、13.68%(42/307)、(4.64±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TG/HDL-C、PECAM-1、IL-19分别为1.23±0.12、(11.42±2.36)mg/L、(82.44±17.35)ng/L,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1.08±0.10、(8.99±2.64)mg/L、(67.28±19.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TIA发作次数、颈动脉有不稳定斑块、颅内动脉狭窄情况、ABCD3-I评分后,TG/HDL-C、PECAM-1、IL-19仍是TIA近期发生ACI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G/HDL-C、PECAM-1、IL-19预测TIA近期发生ACI的AUC分别为0.812、0.792、0.798;TG/HDL-C、PECAM-1联合IL-19的AUC为0.930,大于ABCD3-I评分的0.830(P<0.05);三者联合的预测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81.43%。结论血TG/HDL-C、PECAM-1、IL-19是TIA近期发生ACI的独立相关因素,与ABCD3-I评分相比,联合检测三者预测TIA近期发生ACI风险的价值较高,
- 杜迎春高延伦侯兵兵姚鸣鸣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5—2016-04 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mg/100mL,bid静滴),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25%,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总有效率(67%vs44%,P<0.05)及显效率(35%vs 19%,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22.50%vs 30.50%,P<0.05)更低。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
- 高压氧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及ESM-1、LP-PLA2、PTX-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及ESM-1、LP-PLA2、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中青年AIS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HBO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杏二萜内酯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液最大峰值流速(Vmax)、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血管搏动指数(PI)、神经功能(NIHSS)、血液平均流速(Vmean)、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血管阻力指数(RI)、认知功能(MMSE)、穿透素-3(PTX-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1.74%;联合组NIHSS评分、RI、P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MSE、Barthel评分及Vmax、Vmea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组血清ESM-1、Lp-PLA2、PTX-3较入院时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与对照组21.74%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HBO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AIS,可延缓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恢复患者认知及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 陈凯歌杜迎春高彦伦
- 关键词:高压氧
- 血糖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的波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例正常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T2DM伴颈动脉硬化(CAC)组96例,T2DM无颈动脉硬化(NCAC)组40例和正常对照(NC)组14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3组72 h血糖变化,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波动系数(BGFC);出院后并随访12个月,观察脑梗死的复发率,A组脑梗死复发22例,B组脑梗死复发5例,C组新发1例,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同时检查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bA1c及颈内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样A组与B组HbA1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内膜增加均明显增加(P<0.001)。2组DMMG、BGFC、MA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BGFC、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251,P<0.01)。A、B、C组随访12个月,A组脑梗死复发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故血糖波动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率有相关性。
- 薛文俊闫德志张志远杜迎春胡洁滨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糖波动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 李小磊杜迎春石伟纲高延伦陈少武秦得营王红旭薛文俊
-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补液治疗
- 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Hcy TGF-β1及BDNF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1,TGF-β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17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e dementia,VCIND)分为VCIND组(41例)和CSVD组(76例)。检测2组血清Hcy、TGF-β1、BDNF水平,分析VCIND组血液指标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VCIND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CSVD组升高,血清TGF-β1、BDNF水平较CSVD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为VCIND的危险因素(B=0.334,OR=1.396,P=0.000),而TGF-β1、BDNF为VCIND的保护因素(B=-0.066,OR=0.937,P=0.005;B=-0.751,OR=0.472,P=0.004)。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TGF-β1、BDNF表达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cy、TGF-β1及BDNF表达与VCIND的发生有关,其血清水平能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 石伟纲薛文俊杜迎春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脑与脑桥梗死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并探究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越高(P<0.05);有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年龄、椎动脉直径差异大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高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P<0.05)。结论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独立危险因素,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小、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小,脑桥与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低。
-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脑桥小脑梗死
- NLR、GFAP、CXCL16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并分析其对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73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42)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7 d、14 d的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血流灌注分级(TIBI)、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术后7 d、14 d血清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7 d,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分别为3.46±1.12、(7.71±2.17)μg/L、(2.07±0.41)μg/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02±1.14、(9.86±2.28)μg/L、(2.63±0.47)μg/L,术后14 d,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分别为2.71±0.79、(6.24±1.93)μg/L、(1.72±0.39)μg/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3.98±1.13、(9.78±2.26)μg/L、(2.59±0.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患者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高于中度损伤、轻度损伤,且中度损伤高于轻度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比较,小梗死<中梗死<大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GFAP、CXCL16水平与TIBI分级呈负相关(P<0.05),而与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经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各指标与ACI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术后7 d、14 d,血清NLR、GFAP、CXCL16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NLR、GFAP、CXCL16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体积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其水平对ACI患者机械取栓后90 d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王新伟刘智王世城李文杜迎春
- 关键词: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预后
- 留置胃管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吞咽障碍患者,将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留置胃管组及非留置胃管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46例脑梗死患者合并吞咽障碍者74例,发生率为30.1%;留置胃管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非留置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早鼻饲置管治疗对减低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有帮助。
- 刘自勤李小磊杜迎春薛文俊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导管留置
- 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145例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诊断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对局限性小脑蚓部,多急性起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头晕、躯干姿势性平衡障碍为主要待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结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可能是成人小脑炎的主要类型,应早识别、早干预。
- 薛文俊高延伦许春阳王苗苗王红旭石伟纲杜迎春秦得营李卫东李小磊马蕾亚
- 关键词:抗病毒小脑共济失调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