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 作品数:61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呼吸障碍及相关事件分析
-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夜间睡眠呼吸障碍及相关事件特点。【方法】对90例符合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患者的睡眠结构、夜间激醒事件、异常脑电事件、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
- 李桂花张晓馨徐江涛杨俊宋永斌梁晓慧于春芳张立群吕芸
- 关键词:癫痫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
- 文献传递
- 森田疗法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门诊森田疗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
- 杨俊王荣马孝俊宋永斌徐江涛
- 文献传递
- 脑心通减轻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小鼠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空间记忆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药组;每组包括3个亚组(常压常氧组、海拔4km组、海拔8km组,n=6)。比较Y型电迷宫测试成绩及脑组织CAT、...
- 杨俊李景春宋永斌是文辉薛婧许永华余伍忠徐江涛
- 关键词:脑心通低压低氧小鼠氧化应激
- 文献传递
- 托吡酯引起泌汗障碍的多中心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中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全国托吡酯上市后疗效和安全性监测多中心观察的1010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泌汗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378例(3.74%)发生泌汗障碍,儿童发生率(5.50%)显著高于成人(0.37%)(P<0.05)。性别、发作频率、是否加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及疗效并不影响泌汗障碍的发生,而低龄、剂量较高者在夏季较易出现此种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各年龄组内,泌汗障碍患者与未发生泌汗障碍者的平均剂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泌汗障碍在托吡酯治疗的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应积极预防并予以相应处理。夏季和低龄是发生泌汗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剂量并不是发生泌汗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 马磊黄远桂邓艳春赵钢陈云春徐格林杜芳李锐李永男杨俊于辛刘永红俞英欣
- 关键词:托吡酯
- 急性低压低氧对小鼠空间记忆功能及脑组织水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对小鼠空间记忆功能、脑组织水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常压常氧组(对照组)、模拟海拔4000m组(4km组)、模拟海拔8000m组(8km组)。比较Y型电迷宫测试成...
- 李景春杨俊宋永斌薛婧是文辉许永华余伍忠徐江涛
- 关键词:低压低氧小鼠氧化应激
- 文献传递
- 急性低压低氧对小鼠空间记忆功能及脑组织水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对小鼠空间记忆功能、脑组织水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常压常氧组(对照组)、模拟海拔4000m组(4km组)、模拟海拔8000m组(8km组)。比较Y型电迷宫测试成绩、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CAT、SOD、GSH、GSH-PX、MDA和LD的含量。结果与实验前比较,低压低氧小鼠的电迷宫测试成绩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低压低氧小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MDA及乳酸明显增加,SOD含量、GSH含量、GSH-PX和CAT活力明显降低,以上改变均随海拔升高而更为明显(P<0.01)。低压低氧小鼠电迷宫测试成绩与脑水肿、脑组织内氧化应激系统失衡相关(P<0.01)。结论急性低压低氧可导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水肿和氧化应激系统失衡,空间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低压低氧所致脑水肿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李景春杨俊宋永斌薛婧是文辉许永华余伍忠徐江涛
- 关键词:低压低氧小鼠氧化应激
- 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慢性间断性缺氧(CIH)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4只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百草枯(PQ)组、CIH组、PQ+CIH组和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含量,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纹状体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所有小鼠均进入分析,PQ组小鼠纹状体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CIH组(P=0.000),SOD和GSH-Px活性及GSH含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Q+CIH组纹状体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及GSH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CIH进一步降低了PD模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可能与其加重PD模型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有关。
- 张子彦徐江涛宋永斌杨俊许永华余伍忠刘海林李景春
- 关键词:帕金森病慢性间断性缺氧氧化应激
- 原发性癫痫90例睡眠结构及脑电事件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脑电事件特点。方法对90例符合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患者的睡眠结构、夜间激醒事件及异常脑电事件。结果本组病人PSG睡眠结构特点表现为患者睡眠阶段的转换增加,睡眠片断及睡眠效率减低,睡眠质量低下,结构紊乱。REM期比例减少例数76例(占84.44%),REM潜伏期增加例数70例(占77.78%),Ⅰ+Ⅱ期比例增加例数64例(占71.11%),Ⅲ+Ⅳ比例减少例数44例(占48.89%),入睡潜伏期增加例数为41例(占45.56%)。整夜激醒次数为(103.20±131.76)次,激醒次数增多者占88.89%。睡眠脑电图(EEG)监测结果显示有异常放电者占38.30%,尤其以浅睡期发放显著。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 李桂花张晓馨徐江涛杨俊宋永斌梁晓慧于春芳张立群吕芸
- 关键词:癫痫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
- 脑心通减轻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小鼠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空间记忆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144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药组。每组包括3个亚组(常压常氧组、模拟海拔4km组、模拟海拔8km组,n=24)。比较Y型电迷宫测试成绩及...
- 杨俊徐江涛宋永斌李景春许永华
- 关键词:脑心通低压低氧小鼠氧化应激
- 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卒中后6~9小时动脉溶栓治疗27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 h内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6~9 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和明确的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尿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塞的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的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的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级:2级)的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的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患者的NIHSS评分和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的前提下,6~9 h内选择动脉溶栓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俊郑俊宋永斌徐江涛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