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延华

作品数:27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盆地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柴达木盆地
  • 3篇雪灾
  • 3篇日照时数
  • 3篇降水
  • 3篇北部
  • 2篇东北部
  • 2篇沙尘
  • 2篇水文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环流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上游
  • 2篇积雪

机构

  • 25篇青海省气候中...
  • 10篇青海省防灾减...
  • 4篇青海省气象台
  • 3篇青海省黄南藏...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北京市气候中...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青海省气象培...
  • 1篇海西州气象局

作者

  • 27篇杨延华
  • 8篇刘彩红
  • 6篇时兴合
  • 5篇戴升
  • 5篇马占良
  • 4篇李林
  • 4篇张调风
  • 4篇申红艳
  • 3篇陈晓光
  • 3篇李万志
  • 2篇余锦华
  • 2篇马元仓
  • 2篇王振宇
  • 2篇王敏
  • 1篇杨苏华
  • 1篇苏文将
  • 1篇巨克英
  • 1篇王冀
  • 1篇傅生武
  • 1篇刘义花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4篇青海气象
  • 2篇青海环境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及未来趋势预估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年平均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发现气温、降水及蒸发的波动变化对流量有很大影响,依此关系建立了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源区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49a间,源区气温呈波动上升态势;蒸发量显著增大,年均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源区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及蒸发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近49a年来,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导致径流蒸散发损耗超过降水量的补给作用,源区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近几年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有所回升。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50s)源区年平均流量为593.61m3/s和525.11m3/s,较气候标准期(1961年-1990年)分别减少14.9%和24.7%,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可能弊大于利,但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刘彩红苏文将杨延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青海牧区雪灾月尺度精细化直接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统计1961~2008年青海省牧区出现的雪灾情况,将出现雪灾的地区分为6个区,对应每个区域,将前期的降水、气温、降水日数以及同期的降水、气温作为因子,在保证信度≥0.1的基础上,确定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对青海省牧区分区域、分月份的积雪日数和积雪量进行预测,并依据"青海省雪灾标准(DB63/T372-2001)"进行相应级别的月尺度雪灾预警。通过检验,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是一种值得研究并不断完善的精细化直接预测方法。
杨延华李林陈晓光时兴合申红艳
关键词:雪灾月尺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对青海祁连山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利用青海祁连山区极端气候要素和青海湖、哈拉湖及主要河流的水文资料,研究表明:冷夜日数(10%)呈显著减少趋势,暖夜日数(90%)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大风日数显著减少;年降水量21世纪初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并发生突变,降水量增加幅度中西段大于东段;≥5 mm、≥10 mm、≥25 mm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更为明显,而≥0.1 mm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与湖泊水位、河流流量变化呈负相关,大风天气的减少,可以缓解湖面和土壤因蒸发而导致的水分损失,对植被的改善可增加径流的产生,流入湖泊的流量增加;降水量与湖泊水位、河流流量呈正相关,受21世纪降水量增加的影响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共上升1.67 m,达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位,中西部主要河流流量近几年也达到最大值,而东段流量增加不明显;祁连山区≥5 mm、≥10 mm、≥25 mm年平均降水量与湖泊、河流流量变化呈正相关,各量级年降水量对湖泊水位、河流流量的增加贡献显著。
戴升保广裕祁贵明马占良白文蓉余迪冯晓莉杨延华时盛博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大风
青海南部牧区前冬积雪变化及其预测的关系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1961—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并对积雪的变化趋势和雪灾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青南牧区共有16a发生积雪灾害,占总年数的33.33%。在4 450m以下,累计积雪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 451m以上,累计积雪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典型多积雪年新地岛地区的冷空气偏强、高原低值系统活动偏多,新地岛的冷空气容易沿偏西北路径侵入青南高原与高空槽前的暖湿空气汇合,形成云雨的物理条件充分,降雪多、积雪厚。典型少积雪年环流形势与上述基本相反。10—12月北美区极涡面积偏大和欧亚经向环流偏强、10月欧亚经向环流偏强、11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E型日数偏多、12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偏北均有利于前冬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偏低和青南牧区累计积雪量的偏多。这些环流因子在相反的配置下,容易导致青南牧区累计积雪量的偏少。前冬模拟预报方程对典型多积雪年和1993年以来的积雪变化趋势全部预测成功。
时兴合李林陈晓光戴升申红艳杨延华刘彩红
关键词:积雪
青海省月降水、气温的动力模式解释应用及其效果检验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月动力延伸预报500hPa高度场资料、青海省36站实况降水、气温等资料,研究对不同月份及不同季节降水分别有重大影响的大尺度预测因子。并选取稳定高相关、物理意义明确、彼此间独立的影响因子,通过多次试验选择适合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建立青海省月降水、气温的动力降尺度解释应用预测模型。按国家气候中心业务评分标准,用独立样本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通过与近6年实际预报评分比较,模式降尺度应用后预测评分大部分超过业务评分,其中降水预测评分最高达84%,最低为67%。月平均气温降尺度解释应用评分最高达84%,最低也达到67%,平均评分虽不及业务评分高,仍是比较客观的预报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中有实用价值。
马占良时兴合杨延华
青藏高原东北部冷空气次数和强度变化的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统计了1961—2015年的全区月、季、年冷空气次数、强度和强降温综合强度资料,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冷空气次数、强度和强降温综合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196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区冷空气年平均出现次数为49.6次,冷空气次数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减少0.600次,减少趋势不显著;全区冷空气年平均强度为0.39,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降低0.022,减弱趋势显著;全区冷空气年强降温综合平均强度为0.67,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降低0.005,减弱趋势不显著。在季节尺度上,冷空气次数夏季减少的趋势显著,而春季减少的趋势和秋季、冬季增加的趋势不显著;冷空气强度冬季减弱的趋势显著,而其他季节减弱的趋势不明显;强降温综合强度春季增强趋势和其他季节减弱的趋势不显著。1961—2015年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等因子减小以及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等因子增大是导致全区年冷空气次数减少的主要成因之一,而西藏高原指数等因子增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等因子减弱是导致年冷空气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时盛博张调风马占良李万志李万志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
青海高原冬季持续低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青海高原37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数据,着重讨论了持续3d及以上低温过程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集中度(LTCD)和集中期(LTCP)具有表征低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近50a青海高原冬季低温事件及其集中度均呈逐年明显减少趋势,集中期明显提前;利用REOF结合CAST方法分区并探讨了影响青海不同区域低温集中度的主要环流系统及因子,发现影响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系统为极涡和北大西洋涛动,而青南牧区主要是由于局地气候反馈机制影响;唐古拉地区的主要影响系统位于极区、乌拉尔山地区及东部鄂霍次克海附近;与东部农业区的相关体现为自西向东呈"+-+"波列型分布,反映冷空气不断东移过程中受东部高压阻塞,在东部农业区堆积,形成冷空气过程从而造成该地区集中度偏高.
申红艳王冀马明亮王振宇杨延华
关键词:环流系统
青藏高原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日积雪观测资料及Hadley中心海温月平均资料,在分析高原雪灾频数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CHAM5模式进行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关键海域SSTA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1978-2014年青藏高原冬半年雪灾频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幅为3.4次/(10 a),尤以1998年后极为显著。雪灾空间上表现出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形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及嘉黎地区,而柴达木盆地及青海东部农业区为雪灾发生低值区。(2)雪灾频数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相关显著,敏感性试验表明,在El Nino模态强迫下,东亚大槽偏弱,新地岛及乌拉尔山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从西伯利亚通道南下,在高原堆积,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经伊朗高原输送至青藏高原;而在印度洋偶极子型海温模态强迫下,中纬欧亚大陆显示正异常,形成高压,同纬度西北太平洋强的负异常,使西伯利亚冷空气与西北太平洋南下湿润气流在南海转为偏南风进入高原,北印度洋异常气旋使部分南海-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进入高原,为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条件。
刘彩红余锦华方珂杨延华
关键词:雪灾海温异常
2020年青海初春首次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特征及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2020年2月26日夜间-27日白天,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及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出现初春首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黄南、海南、海北、海东、果洛等地的部分乡镇达大到暴雪,贵德、尖扎日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2月历史极值,过程期间东部地区日最高气温普遍下降了8-9℃。此次降雪降温天气过程有效降低了青海省因连续多日无降水,导致各地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局面,对缓和东部农业区旱情、改善土壤墒情和即将开展的春耕春播非常有利。本文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对农牧业及生产的影响及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主要环节的气象服务工作及效果,总结此次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和气象服务经验教训,对今后重大气象事件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巨克英马秀梅杨延华李璠
关键词:大到暴雪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
青海夏季干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1961—2008年青海非干旱区(除柴达木盆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海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以及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对夏季干旱的变化趋势和干旱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夏季青海省非干旱区、东部农业区分别发生干旱15a、18a,发生干旱的年几率为31.3%、37.5%;东部农业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中轻度干旱发生几率大于特大、重度干旱.夏季典型干旱年500hPa欧亚中高纬度上空高度距平分布为正距平,极涡偏弱;非干旱年蒙古到青藏高原上由负距平控制,极涡偏强,偏向东半球,印缅低压槽十分活跃.当夏季西大西洋型、上年秋季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偏弱,而4月西太平洋型偏强,8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偏强,夏季容易发生干旱;反之,当夏季西大西洋型、上年秋季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偏强,而4月西太平洋型偏弱,8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偏弱,则夏季不易发生夏季干旱.1961—2008年模拟方程的准确率为83.3%,2009—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况接近,趋势预测准确.
戴升李林刘彩红时兴合杨延华
关键词:夏季环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