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星
-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危害: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被引量:2
- 2013年
- 雌激素(E1)及其硫酸盐化合物(E1-3S)是能改变生物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引起有害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表现为危害人类的生殖机能、造成发育异常及引发某些癌症等。其大量存在于直接暴露的放牧草场中,主要是动物粪便中。由于雌激素性质不稳定,当被土壤吸附后易被代谢为其他物质,造成了对土壤吸附作用过高的估计,使得难以准确评估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为此,笔者以质量浓度为555mg/L的CaCl2溶液(混合态)以及动物尿液(自由态)2种不同类型溶液作为雌激素载体,研究了尼日利亚纳萨拉瓦州3个不同地区农业土壤介质对不同形态雌激素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2类物质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非线性等温线过程,土壤对E1-3S的分配系数(2.4~6.4L/kg)比E1(34.2~46.8L/kg)中小一个数量级;3种土壤中,由于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Lafia:8.2%;Doma:4%;Azara:5%)、矿物成分以及pH值的不同,致使它们对物质的吸附系数差别较大;雌激素在相同土壤、不同溶液中的吸附系数差别也较大,其在Azara土壤中CaCl2溶液及动物尿液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71.7L/kg和39.8L/kg。传统方法中以CaCl2溶液作为载体获得的吸附含量用于评价雌激素污染风险是不合理的,需采用实际载体溶液进行的实验结果才有应用价值。
- Alkali Mohammed杨悦锁杜新强杨明星Abdullahi Musaa
- 关键词:雌激素
- 石油有机组分在包气带水土中残留和迁移差异被引量:4
- 2013年
- 引言 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而被不断开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此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有机物因意外事故或管理不当而散落于地表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1-3]。地表的污染物又可通过入渗的方式经过包气带土壤而最终进入到地下水中[4-6]。
- 杨明星冶雪艳杨悦锁杜新强丁时伟太媛媛
- 关键词:石油烃包气带淋滤
- 石油有机污染组分在水位波动带中的分异演化机理研究
-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水位波动带内BTEX在天然和空气扰动修复下的分异演变机理(41272255)”,基于野外石油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物特征和环境条件,通过不同尺度的室内模拟实验、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综合运用渗流...
- 杨明星
- 文献传递
-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包气带土壤对地表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是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道天然屏障。土壤截留污染物的能力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治理起着关键作用。在对实际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柱淋滤、吸附/解吸、石油挥发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率分别为81.0%、75.2%和70.2%,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很强;土壤深度与总石油烃浓度之间呈负指数关系;不同土层厚度与其对石油烃截留率之间呈对数增长关系。吸附/解吸实验得出,细砂、中砂和粗砂的阻滞系数分别为2 020 554、1 791 444和1 295 855,阻滞系数越大,对石油烃的截留能力也就越强。挥发实验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中石油的挥发率分别为1.66%、3.67%和7.34%,石油的挥发作用较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土壤表层石油烃进入包气带过程中,吸附/解吸对土壤的截留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实验结果为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杨明星杨悦锁曹玉清夏雨波雷玉德
- 关键词:石油污染包气带淋滤实验
- 石油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效应被引量:29
- 2013年
- 通过采集我国北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用GC-MS扫描分析石油烃成分及含量,研究油田开采情况下石油烃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均值为4.75mg/L;组分包括烷烃、芳香烃、酯类、醛类以及醇类等有机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最高,占总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5.6%;沿着地下水流向烷烃和芳香烃所占百分含量减少,分别从70.05%和14.56%下降至57.72%和10.58%,而非烃类逐渐富集,其百分含量从15.39%增加至31.72%.由样品色谱参数可知:场地Pr/Ph值在0.73-1.27之间,表明地下水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Pr/C17值在0.42-1.51之间;Ph/C18值在0.61-1.30之间,指示出较强的微生物作用;细菌数与非烃类含量、Pr/C17以及Ph/C18之间呈现出正线性相关性,Pr/C17和Ph/C18值越大微生物作用越强.不同季节对石油烃浓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 杨明星杨悦锁杜新强冶雪艳曹玉清徐立萍
- 关键词:地下水石油烃环境污染
- 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从曝气流型和组分反应传质两方面总结了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已有研究在地下水流及土壤介质特性与曝气流型相互影响、脉冲曝气机理、曝气-抽提技术联用研究、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该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指出该技术在技术改良、工程优化设计及机理研究三方面存在深入研究的空间,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 范伟杨悦锁陈力曹玉清杨明星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 石油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MNA原位修复潜能及微生物降解效益评估被引量:8
- 2011年
- 监测式自然衰减(MNA)能够高效低耗地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场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对MNA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东北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电子受体的质量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基础上,划分了微生物功能区。采用溶质通量计算法,对MNA原位修复的潜能及其微生物降解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场地微生物降解正在发生,利用的电子受体不同,划分为Mn、Fe和SO24-还原区。污染通量模型计算显示:上游地区微生物降解强度不断增强,下游地区微生物降解强度不断降低。监测期内石油烃总量降低了394 kg,微生物降解为自然衰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其贡献率为64%~93%,每个通量断面内微生物降解率为0.18-0.73 kg/d。由此可以证明,MNA可以有效地修复地下水中的石油污染。
- 夏雨波杨悦锁杜新强杨明星
-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原位修复地下水
- 石油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监测式自然衰减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监测式自然衰减(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简称MNA)能够有效地修复石油污染场地,降低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Mann-Kendall test和溶质通量计算法,分析并计算场地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浓度,评价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监测式自然衰减的效果。结果显示:石油污染场地中的TPH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污染晕内,不同位置的衰减率不同,污染晕内部更容易发生自然衰减作用;污染晕边缘的衰减作用则较小。MNA的衰减率为0.00876~0.10095 mg/(L·d);MNA的修复周期为1.3~10.6 a。
- 夏雨波王冰杨悦锁杜新强杨明星
- 关键词:地下水MANN-KENDALL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