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虎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无偿
  • 4篇血液
  • 3篇无偿献血
  • 3篇献血
  • 3篇检结果分析
  • 2篇血液筛查
  • 2篇实验室
  • 2篇实验室能力验...
  • 2篇无偿献血者
  • 2篇献血者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HIV
  • 2篇标本
  • 1篇血浆
  • 1篇血液标本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9篇重庆市血液中...

作者

  • 9篇杨虎
  • 8篇刘东
  • 8篇尹丹
  • 8篇李维
  • 8篇黄秀琳
  • 4篇程颖
  • 3篇田耘博
  • 2篇段恒英
  • 2篇何涛
  • 1篇张涛
  • 1篇毛伟
  • 1篇谭茜茜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无偿献血标本酶免项目再检结果分析
黄秀琳李维程颖尹丹刘东杨虎秦伟斐韩继姝
HIV酶免试剂在献血标本中检测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HIV酶免试剂在献血标本中的检测效果,从而为检测试剂的选择和献血员屏蔽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抗-HIV复检项目试剂转国产前3个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和后3个月(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再检率、反应重复率和不合格相对重合率并做配对t检验分析及2012年2月酶免全项目的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结果复检抗-HIV试剂转国产后稳定性明显下降,再检率由0.20%提高至0.44%,反应重复率由76.3%降至51.4%,不合格相对重合率由47.5%降至19.6%(P<0.05)。2012年2月再检标本结果显示初检单试剂阳性率低于复检试剂,初检试剂的再检率明显低于复检试剂。初检试剂稳定性整体好于复检试剂。结论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可以反映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试剂)的稳定性,尽量选用稳定性高的检测试剂;酶免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极多,用"只要出现一次抗-HIV检测结果呈反应性就判不合格的标准规程"是不合理的。
黄秀琳李维程颖尹丹刘东杨虎秦伟斐韩继姝
关键词:酶联免疫检测
隐匿性HBV感染无偿献血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的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献血者的KIR基因多态性及其特征分析。方法筛选2016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中OBI献血者105例,采集外周血样提取DNA并作KIR基因分型;通过与国际等位基因网站公布的KIR基因型数据库对照分析,判断KIR基因型ID及单体型,计算基因表型频率(某种基因出现例数/总例数)、基因型频率(某中基因型出现例数/总例数)和基因频率(F)=√1-基因表型频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05例OBI献血者均含有的KIR基因有2DL4、3DL2、3DL3和假基因3DP1;F>70%的KIR基因有2DL1、2DL3、3DL1、2DS4和假基因2DP1,其中KIR 2DS4第5外显子存在缺失的F为26.32%。F<30%的基因有2DL2、2DL5、2DS1、2DS2、2DS3、2DS5、3DS1。OBI献血人群分别与重庆汉族、河北汉族、江苏汉族和拉萨藏族比较,KIR 2DL3基因频率均降低(χ^2分别为9.598、12.236、13.719、10.974,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2DL2、2DL5、2DS2、2DS3与乌市维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15、6.981、19.498、11.819,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2DL2、2DS1、2DS2、2DS3、2DS4与高加索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477、3.877、34.937、6.909、4.271,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重庆汉族相比,KIR 2DS4*del频率升高(χ^2=12.911,P<0.05)。OBI献血人群与长期慢性HBV感染组相比,2DS2、2DS3频率降低(χ^2分别为13.005、8.289,P值均<0.05),但2DS4、3DL1频率升高(χ^2分别10.032、3.865,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强直性脊柱炎组相比,2DL3、2DS3基因频率降低(χ^2分别为7.851、16.504,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男男同性恋HIV-AIDS组相比,2DS4、3DL1基因频率升高(χ^2分别为15.491、4.475,P<0.05);OBI献血人群与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组相比,2DL1、2DL2、2DL3、2DL4、2DL5、2DS4、3DL2、3DL3、2DP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448、30.934、17.942、15.638、4.227、13.802、3
张涛毛伟王栋芳蒋玉林杨丹蓉尹丹杨虎欧阳熊妍谭茜茜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项目再检结果分析的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检测试剂及检测系统稳定性的监测方法,从而为检测试剂的评估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的再检标本。分析其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结果同项目初、复检试剂再检率的配对t检验显示,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和抗-TP抗体的P值分别为0.009、0.002、0.002和0.005,4个检测项目的初、复检试剂的再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项目初、复检试剂反应重复率的配对t检验显示,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和抗-TP抗体的P值分别为0.041、0.023、0.000和0.170。HBsAg复检试剂首次检测呈阳性的结果可信度较差,再检反应重复率仅为17.30%,抗-HIV抗体复检试剂和抗-HCV抗体初、复检试剂首次检测呈灰区的结果可信度极差,再检反应重复率分别为12.50%、13.90%及14.60%。结论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可以作为试剂和整个检测系统稳定性的评估和持续监测指标。
黄秀琳李维程颖杨虎韩继姝尹丹刘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液
血液筛查实验室能力验证与检测能力提高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自2011-2014年多个项目参加多层级室间质评的结果,达到验证实验室能力和提高检测能力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分别参加的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原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重庆市CDC病毒研究所等国际、国家、地区3个层次的各项检测质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偏倚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参加3个层级的质评活动(共计13个项目的检测),共出现假阳性2次,假阴性4次,2012年、2014年所有结果未出现不符合。结论通过参加多层级的室间质评活动,识别了实验室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观察了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做到了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持续监控,提高了血液筛查能力。
李维田耘博何涛段恒英尹丹黄秀琳杨虎刘东
关键词:血液筛查室内质控
血液筛查实验室能力验证与检测能力提高初探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自2011~2014年多个项目参加多层级室间质评的结果,达到验证实验室能力和提高检测能力的目的. 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分别参加的中国国际输血感染...
李维田耘博何涛段恒英尹丹黄秀琳杨虎刘东
关键词:血液筛查实验室
文献传递
无偿献血标本酶免项目再检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酶免试剂的稳定性和探讨HIV项目结果判定的标准规程是否合理。方法统计HIV复检试剂转国产前3个月(2010.11~2011.1)和后3个月(2011.11~2012.1)的再检标本数据及2012年2月酶免全项目的再检标本数据。结果1)复检HIV试剂转国产后:1)再检率经t检验P<0.05,明显提高;2)再检吻合率经t检验P<0.05,明显降低;3)假反应率经t检验P<0.01,显著性增高。2)2012年2月再捡标本结果显示:初检单试剂阳性率低于复检试剂,初检试剂的再检率明显低于复检试剂。初检抗-HIV试剂稳定性最好,再检率0.105%最低,2月份再检吻合率高达100%;
黄秀琳李维程颖尹丹刘东杨虎秦伟斐韩继姝
关键词:初检灰区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及确认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研究本市无偿献血HIV筛查及确认结果,为科学合理制定血液筛查策略,评估、选择血液筛查试剂、灰区设置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信息、2种ELISA检测试剂的S/CO值、核酸筛查及免疫印迹确认结果。结果本中心在此期间共检测标本231 832份,EIA+/NAT+标本185例,EIA+/NAT-标本382例,NAT+/EIA-标本4例。送EIA+标本479例到区疾控中心确认,确认阳性152例(均为EIA双试剂反应性),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9例,同时合并梅毒感染19例;确认为不确定的标本88例,其中双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5例,有3例核酸鉴别为阳性;确定阴性标本239例。114例EIA+标本经第3种EIA第4代HIV试剂和核酸筛查结果为:均呈反应性24例,上海科华和生物梅里埃双试剂呈反应性1例,上海科华单试剂呈反应性7例,上海生物梅里埃单试剂呈反应性21例,法国伯乐单试剂呈反应性61例。结论 1遍酶免加1遍核酸检测能更很好地避免HIV窗口期及完美控制者的漏检;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确认阳性标本的检出上,EIA进口第4代HIV试剂相比第3代国产试剂,无明显优势,相反假阳性极高;HIV阳性无偿献血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且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尤为突出。加强高危性行为对血液安全(尤其是感染窗口期)的宣传,增加必要的前端筛查,让以体检为目的的高危性行为者主动放弃献血,建立以固定献血为主的献血招募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黄秀琳冷文杰尹丹杨虎毕蕾静刘东李维田耘博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IV
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8例全血标本和50例血浆标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分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后进行平行检测,采用 Excel2003对阳性标本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随机全血标本离心后放置37℃和4℃保存过夜(16~20 h)首次双试剂血清学筛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双孔复试后,定性结果完全相同;50例随机稀释的阳性血浆分置37℃、室温和4℃保存24、48、72 h后,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保存温度的增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阳性标本检出数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全血标本离心后置37℃和4℃保存过夜,血液筛查结果不受影响。血浆标本在37℃、室温和4℃保存,72 h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黄秀琳李维杨虎韩继姝阳禄平刘东
关键词:温度血液标本血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