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虎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形而上学
  • 3篇哲学
  • 2篇儒家
  • 2篇情感
  • 1篇奠基
  • 1篇心境
  • 1篇心灵
  • 1篇心物关系
  • 1篇心学
  • 1篇性命
  • 1篇性命之学
  • 1篇学成
  • 1篇阳明学
  • 1篇易传
  • 1篇易学研究
  • 1篇圆善
  • 1篇增益
  • 1篇哲学观
  • 1篇哲学观念
  • 1篇证成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6篇杨虎
  • 1篇黄玉顺
  • 1篇王硕

传媒

  • 3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学术界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原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无生性原在到有死性此在——重读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被引量:12
2015年
海德格尔经由"解释学循环"处理"存在论区分"的观念视域之不通透,决定了它的失效,即此在的生存不具有原初奠基性。为此,屏蔽"解释学循环"的思路,而转出一种"观法之切转",从返源观和立相观双重向度展开。从返源观,就此在的生存之不彻底,进一步返源到前存在者化的源始共在——原在;从立相观,重新在无生性原在的基础上转出有死性此在。
杨虎
本真性的证成:儒“增”·道“减”·佛教“不增不减”被引量:1
2015年
本真性的证成是儒道释三家都关心的话题,三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证成方式,儒家以"增"(增益)的方式,道家以"减"(减损)的方式,佛家以"不增不减"的方式。儒家主张通过增益的方式从日常的生存状态脱落而出成长为君子以至圣人;道家主张通过减损的方式把世间的桎梏剥离掉,以成就真人的生存状态;佛家主张通过"不增不减"的般若行使人觉解而成佛,达到解脱和无碍的境地。本真的存在样态是超越了对待、化掉了分别心,无有人我、人物之区分的"无分别相",故圣人、真人、佛一如也。究竟地说,儒道释三家本无隔阂,本真性的证成可以有种种方便的法门,最终的境地必定是"不增不减"的。
杨虎王硕
关键词:儒道释增益减损
“性起”、“性具”、“心具”——华严、天台、禅宗佛性论的形而上学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佛性论在探讨众生成佛可能性以及如何成佛等问题的同时,也对于一切事法、一切现象的存在如何、如何被给出,作出了本体论说明。就这个层面而言,佛性论就属于一般形而上学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考察,华严宗主如来藏性起万法;天台宗主中道佛性具足万法;而禅宗则直指众生之自心、本心具足万法。华严宗之性起呈现为一种纵贯式系统的形而上学形态,而天台宗和禅宗分别以性具和心具的思想性格呈现为一种圆摄式系统的形而上学形态。
杨虎
关键词:佛性论形而上学
栗色鼠尾草和橙色鼠尾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对两种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和橙色鼠尾草S.aerea H.Lév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综合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杨虎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文献传递
情性论:儒家情感论的再省察被引量:2
2014年
"仁"无疑是儒学的基础观念。在本真原始意义上,"仁"作为情感是先于主体性、先于存在者的存在本身。但秦汉以来的传统儒学形而上学架构"性→情"论遮蔽了作为存在本身的情感。故有必要基于一种既是最新的又是最原始的思想视域和观念架构——"情→性"论的考察,重新追问本源情感。这个观念在根本上说乃是作为存在本身的无。正是这种本源的情感才给出了存在者,给出了主体性。
杨虎
关键词:儒家
康德的形而上学奠基思想
2013年
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奠基工作是通过纯粹理性批判进行的,更具体的说,是通过对主体性的能力——理性的批判进行的。但是康德仅仅考察了主体性及其能力,而没有对主体性的可能性进行考察,这就使得康德最终错失了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尽管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并没有完成形而上学的奠基工作,但为形而上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视域。
杨虎
关键词:形而上学奠基
绝对的显现与主体性的挺立:《精神现象学》的二重奏
2015年
绝对的显现与主体性的挺立构成了《精神现象学》的二重奏。绝对通过自我意识的历程显现自身的精神化历程,即"实体即主体""绝对即精神"的历程;与此同时,人不断地挺立起他的主体性。这个二重奏是在同一个叙事结构中展现的,即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中展现的。撇开绝对的精神化之完成来说,"精神现象学"的意义在于展现了人的主体性不断挺立,并且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
杨虎
关键词:黑格尔自我意识主体性《精神现象学》
论唐君毅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被引量:2
2015年
唐君毅儒学的存在之思包含了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照,为二者在存在问题上的融通提供了直接参考。就存在领会先于存在者而言,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的视域是唐君毅儒学所缺乏的。就存在问题不在在世生存之外而言,唐君毅儒学的人文主义的存在之思是不无深刻的。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可融通处,即"生命存在"和"此在"观念的对应性,其契合表现在:一是在源始共在问题上表现为"心境感通"与"共同在世"的契合;二是在个体切身存在问题上表现为"人存在于自身"与超越沉沦走向本真能在的契合。当代哲学的存在之思应该着眼于当下的生存意欲,着眼于异质性的个体性存在的不断生成维度,来思"前主体性"的——作为相应奠基方式的"构成"样式之——"存在本身"。
杨虎
关键词:生命存在
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后”被引量:11
2016年
基础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存在物及其相应的知识、价值等等都奠定在某种"基础"之上。反基础主义是相反对的信念,认为不存在着万事万物最终奠定于其上的"基础"。传统基础主义表现为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由此反基础主义的核心即在于"拒斥形而上学",二者都误置了基础,真正的基础并非某种先验设定的"形而上者",而是原初的存在结构及其领悟。鉴于反基础主义的经验化道路之不可取,而形而上学又是不可避免的,为此需要走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不仅要超越传统基础主义而且更要超越反基础主义,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之"后"、之"基础",这更可以说是反基础主义之"后"、之"基础"。由此,新基础主义道路必须展开"返源"与"立相"(绝对相以及相对相)的双重向度,由"返源"而成"源论"——揭明一切事物之源,并在此基础上"立相"——重建我们时代的"体用论"(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形而下学)。从而,在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上,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才能并且必将获得"新生":形而上学观念"生"成于更加先行的"基础",并植根于我们时代的存在样式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的哲学形而上学。
杨虎
关键词:哲学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
论康德与牟宗三圆善论的幸福指向——驳杨泽波教授被引量:2
2016年
杨泽波教授认为康德与牟宗三圆善论的幸福指向分别是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杨泽波教授对"物质"与"精神"的区分是在一般语境中进行的,亦即指处于同一个观念层级(形而下存在者层级)中的两种存在者领域。按此,则其观点不能成立:按照康德的定义,幸福就是欲求满足的生活状态,由欲求可以包涵物质性欲求与精神性欲求,则可推出幸福也可指向精神领域。同样,在牟宗三的语境中,幸福也可指向物质领域。康德的幸福指向以被给定的"自然领域"为前提,而牟宗三则对之进行"悬搁",首先"还原"到仁心从其作用于事物而"转化"("创造")处言之。由此,牟宗三与康德幸福指向的区别在于:康德的幸福指向限定于"被给定性",而牟宗三的幸福指向既可包涵这一层,还有超越被给定性的层面。牟宗三这一思路体现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及其存在论建构的基本原则:仁爱是一切之源,仁爱先行于一切。
杨虎
关键词:牟宗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