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嘉
- 作品数:58 被引量:2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美国)被引量:39
- 2005年
- 马芙蓉柯嘉
- 关键词:OTOLARYNGOLOGYPEDIATRICS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语言发育新指南
- 一种试管架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试管架,试管架包括主板,主板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垂直于主板,且向主板的一侧延伸;主板上还设置有水平试管支架,水平试管支架垂直于主板、且与支撑板平行,水平试管支架与支撑板位于主板的同一侧。在水...
- 张华纲柯嘉樊东升
- 微阵列基因芯片在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新生儿听力筛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在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1月北京市启动了新生儿听力和基因筛查同步工作,同时进行新生儿听力和基因筛查,将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应用微阵列基因芯片对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筛查,评估新生儿中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的频率、突变类型以及其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为推广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选取2017年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检测的17824例新生儿,采集出生3 d后的足跟血,使用微阵列基因芯片进行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9个突变位点的筛查,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7824例,检出阳性890例,阳性率为4.99%。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型501例(2.81%),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型290例(1.63%),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型1例(0.01%),线粒体DNA 12S rRNA突变型41例(0.23%),GJB3基因杂合突变型41例(0.23%),双杂合突变型16例(0.09%)。结论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微阵列基因芯片可以及早有效地检出先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微阵列基因芯片筛查,快速、高效,对遗传性耳聋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提倡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基因筛查。
- 常亮柯嘉柯嘉张珂赵楠李蓉
- 关键词:听觉丧失遗传性耳聋新生儿筛查基因
- 儿童及青少年中耳炎听力损失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听力学特点,为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手术制定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对121例(134耳)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对病变类型、鼓膜穿孔的位置,病变范围及听骨链损伤的程度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Air conduction-Puretone average,AC-PTA)为45.6±16.3dBHL(简写为dB)。其中中耳胆脂瘤、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对听力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穿孔位于松弛部或紧张部对AC-PTA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病变范围同时累积上鼓室及中后鼓室的,其PTA明显高于上鼓室单独受累的病例(P=0.027)。胆脂瘤患者中,AC-PTA>41.9dB及ABG>30.7dB对于听骨链中断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P<0.001)。结论在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中,病变类型、病变范围及听骨链中断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
- 柯嘉姜立伟潘滔马芙蓉
- 关键词:中耳炎化脓性胆脂瘤儿童听力学
- 新型3D打印模型在八年制医学生耳鼻咽喉科学鼻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模型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耳鼻咽喉科学鼻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其自然分组共4组,采用随机信封法选取其中2组共28名学生为试验组,另2组27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3D打印模型作为教具进行鼻部解剖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具进行解剖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的鼻部解剖相关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9.3±2.0)分比(17.3±3.8)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认为“鼻科教具对解剖结构的还原度”和“对鼻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8.7±1.6)分比(7.4±2.7)分,(7.1±2.7)分比(5.8±2.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新型3D打印模型辅助耳鼻咽喉科学鼻部解剖教学有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认可。
- 胡伟倪谢立锋左强徐驰宇柯嘉
- 关键词:医科3D打印耳鼻喉科教学效果
- 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症状和体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与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方法对188例SPT阳性AR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症状评分对鼻部、眼部及胸部症状共12项进行评分,并对鼻腔及眼部检查进行体征评分,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①188例AR患者中,最常见阳性变应原为屋尘螨104例次(21.2%)和粉尘螨101例次(20.6%),最常见变应原阳性强度等级为"+++"107例(56.9%);②体征评分与症状总评分、体征评分与VAS总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r=0.034,P>0.05;r=0.088,P>0.05);③变应原阳性等级"++"、"+++"、"++++"3组之间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体征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对AR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方式选择时应结合症状、体征及SPT结果三者进行分析。
- 王琳张迎宏马芙蓉柯嘉张珂赵建辉谢立锋鹿培泉赵艳萍许嘉朱丽
- 软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在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软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治疗外耳道后壁破坏乳突受侵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4月共收治11例12耳Ⅲ型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乳突患者。3耳骨质破坏范围大,行传统的开放式乳突切开+耳甲腔成形术;9耳病变局限,在彻底清除乳突病变后,取耳屏软骨行外耳道后壁重建术。结果 12耳均在术后获得干耳。3耳开放手术的干耳时间分别为50、58、65 d;9耳软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干耳时间26~44 d,(33±5)d。11例随访6~53个月,(23±15)月,未见胆脂瘤复发,无外耳道塌陷及狭窄。结论对于Ⅲ期外耳道胆脂瘤,利用软骨行外耳道后壁重建术能够有效地在清除病变的同时重建外耳道形态,恢复其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 张珂潘滔刘庆松张绍兴柯嘉朱丽马芙蓉
- 关键词:外耳道胆脂瘤软骨
- 问题模块教学在耳鼻咽喉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问题模块教学在耳鼻咽喉专业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15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为研究对象,所有医师按照培养计划,进行耳科、鼻科、咽喉头颈的轮转。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查房、住院医师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法采用问题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整合,梳理汇总出20个临床常见“问题”及相关参考资源;然后在日常的教学查房、小讲课、实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中进行问题的讨论,培训6个月后通过出科考核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培训后学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在疾病认识、学习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4个方面的评估成绩。结果培训后,所有研究对象理论考核成绩和多站式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所有研究对象的疾病认识、学习能力、疾病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耳鼻喉科专业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中开展问题模块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可进一步在临床教学中应用。
- 柯嘉王宇曾进李丽娟熊姗张迎宏
- 关键词:耳鼻咽喉模块化教学方法
- 一种颞肌筋膜切取制备钳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颞肌筋膜切取制备钳,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与上夹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与下夹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铰接,使上夹板和下夹板形成夹持结构。上夹板朝向下夹板的那一面,距离上...
- 柯嘉张华纲马芙蓉
- 中耳手术中听力重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听力重建旨在应用手术方法提高或恢复由于不同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传声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听力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围绕各种原因引起听小骨病变,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的听力重建问题,以及近年来在中耳手术听力重建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会同业内专家,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体会形成专题,希望尽可能全面反映近年来在听骨链重建(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等临床及科研方面的进展。
- 马芙蓉柯嘉
- 关键词:中耳炎听力重建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