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峰
- 作品数:41 被引量:3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锆石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7
- 2014年
- 白乃庙组绿片岩是白乃庙铜金矿床赋存层位,矿区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对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年龄为449±3 Ma(n=33,MSWD=4.0),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具有低的SiO2 (43.47%~54.64%)、TiO2 (0.60%~1.31%)和P2O5(0.08%~0.35%),宽的MgO(3.98%~12.99%)含量,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也表现为轻微的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不同程度的Eu异常(Eu/Eu*=0.7~1.2)和轻微负的Ce异常(Ce/Ce*=0.74~1.0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乃庙变质火山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要的结晶相.该变质火山岩具有较低的Ti/Y(2.5~5.0)和Zr/Y(189~355)值、低的176Hf/177Hf比值和较宽的εHf(t)值,暗示源区可能为岩石圈地幔,且受到了地壳的混染.Nb和Ta强烈亏损、极低的Nb/Ta值(0.08~1.09)以及Ce的负异常表明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岩浆源区可能已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白乃庙变质火山岩为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大陆弧岩浆岩.锆石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073~1470 Ma,平均值为1285 Ma(n=30),暗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
- 柳长峰刘文灿王慧平周志广张华锋唐永举
- 关键词:U-PB年龄绿片岩华北克拉通北缘
-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北极各岩体锆石定年及其岩石化学特征被引量:36
- 2010年
-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北极各花岗岩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二道井—查干乌拉—红格尔缝合带南缘,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组成。为精确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264.0±3.4)M a(MSWD=1.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其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岩体具相对富碱、富钾的特征,w(K2O+Na2O)变化于8.0%~9.29%之间,w(K2O)/w(Na2O)比值为1.20~2.59,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w(Rb)/w(Sr)值较低(2.4~4.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La/Yb)N介于3.1~13.6之间,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特点显示其应为Ⅰ型花岗岩。岩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出现榍石而未见富铝矿物,富含暗色包体,与过铝质花岗岩相伴生,为较典型的KCG岩石组合,属于由俯冲作用向大陆碰撞演化过程中构造体制转换阶段的产物,而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极各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可能是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熔融的结果。
- 柳长峰张浩然於炀森周志广刘文灿张华锋
- 关键词:同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定年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1
- 2010年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 周志广谷永昌柳长峰於炀森张冰田志君何付兵王必任
-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古元古代碰撞造山时限:来自强过铝花岗岩和韧性剪切时代的制约被引量:11
- 2009年
- 运用将古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和区域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古元古代碰撞时限,通过定向显微构造观察和角闪石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区域拉伸线理形成于中压麻粒岩相条件;韧性剪切作用方向与拉伸线理走向一致,大量显微观察表明韧性剪切发生在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过程;根据已有的强过铝花岗岩岩石化学和时代以及区域韧性剪切时代等资料,结合麻粒岩变质PT轨迹和同住素年代学数据,提出高压麻粒岩的峰期时限应在1950Ma~1900Ma,而l900Ma~1800Ma为碰撞后抬升过程中的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作用。
- 张华锋罗志波周志广柳长峰
- 关键词: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
- 内蒙古四子王旗小文公乡古元古代基性岩墙锆石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 2023年
-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小文公乡地区侵入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的辉长辉绿岩墙样品开展锆石LA-ICP-MS U-Pb定年,共获得3组年龄数据,结合锆石CL图像特征分析认为:第一组位于锆石核部的测点获得207 Pb/206 Pb年龄为1925~1934 Ma,应为捕获锆石,揭示出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基底一致的1930 Ma左右的年龄信息;第二组6个测点位于锆石幔部,207 Pb/206 Pb年龄分布在1798~1865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838 Ma±30 Ma(MSWD=8.0),代表该岩墙的辉绿岩墙侵位年龄,与华北克拉通早期非造山岩浆岩、结晶基底广泛经历的1850~1800 Ma的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以及裂谷沉积时代相对应,暗示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末已经成为前罗迪尼亚大陆的一部分,此后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于1830Ma左右开始经历伸展作用;第三组年龄为变质年龄,4个测点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81.0 Ma±7.8 Ma(MSWD=6.0),可能是兴蒙造山带碰撞造山事件的响应。本文所揭示的三期热事件,对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历史的对比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李继业柳长峰祝艳董帅祝永平
- 关键词:基性岩墙群
- 半荒漠戈壁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以阿拉善右旗塔布格地区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内蒙古阿拉善塔布格地区主要地貌形态为荒漠、戈壁和山地,本文基于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总结了塔布格地区地质特征,并对研究区内元素含量、异常组合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u、Ag、Pb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多元素异常套合好,且与地质构造对应,异常查证发现含金石英脉,Au、Ag、Pb为主要成矿元素,As、Sb、Bi、Hg、Sn、Cu、Mo、Zn、W为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地质成矿背景及化探异常特征,在区内圈定两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找矿靶区,认为后续工作主攻矿种应为金,主攻矿化类型为与韧-脆性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化。
- 苏和张善明柳长峰刘文灿苏胜民
-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金多金属矿
- 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在高阶煤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
- 2024年
-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是中国典型的高阶煤储层,也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重要基地,其煤孔隙结构表征对煤层气开采、CO_(2)封存及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等至关重要。选取沁水盆地样品,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分别对煤样孔径分布和孔隙形态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所测孔体积随孔径的变化率随孔径增加而缓慢上升,孔径所对应的dV/dlgD-D值低,其结果更符合高阶煤微小孔径特征;对比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所测试的孔隙形态,并结合测量孔径值和典型矿区高阶煤孔隙特点,发现采用液氮吸附法所测得的孔隙形状可以更好地表征高阶煤微小孔径特点。因此,高阶煤孔径5~50 nm孔隙结构表征宜采用液氮吸附法。该研究结果为沁南盆地南部高煤阶孔隙结构精细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王睿冯宏飞柳长峰
- 关键词:压汞法孔隙结构孔径分布
- 内蒙古呼和呼都格地区黑色岩系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 黑色岩系型金矿床又称为穆龙套型或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区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了金矿床区域变质、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关系,发现了矿床内锌元素化探异常的现象,为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 马士委柳长峰周志广
- 关键词:金矿床矿物成分成矿作用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音都西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6
- 2012年
- 白音都西群是内蒙古中部白乃庙岛弧带以北和温都尔庙杂岩以南发育的一套中级变质岩系,为确定白音都西群的地层时代,笔者于稳定的白音都西群地层采集了两块新鲜的变质石英砂岩样品,共进行了100粒碎屑锆石LA-MC-ICP-MS测年。两件样品的锆石特征具相似性,指示其原岩主要是由同期或略早期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所有锆石的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518~294 Ma之间,与华北板块北缘的古生代弧岩浆岩锆石年龄非常吻合,表明该区古生代弧岩浆岩是白音都西群的主要沉积源区。因此,白音都西群的原岩可能是一套弧前沉积建造,其形成时间应该是伴随着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和古生代弧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其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和变质作用。由于白音都西群被晚二叠世未变形花岗岩(254 Ma)侵入,表明其原岩最终形成到发生变形变质作用应当介于294~254 Ma之间。故推测沿着索伦缝合带的碰撞缝合作用可能发生在早—中二叠世。
- 谷丛楠周志广张有宽柳长峰刘文灿於炀森
- 新疆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被引量:1
- 2019年
- 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阿尔金与东昆仑衔接部位,是古阿尔金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为南阿尔金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1∶10 000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测量,结合显微尺度的构造解析,对该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将与构造混杂岩带有关的物质组成划分为弱变形的"岩块"与强变形的"基质"两类,并从中识别出9种不同岩石组合的岩块及2种不同类型的基质。在对"岩块"和"基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体的构造变形截切关系及组合特征,在构造混杂岩带中识别出6期变形作用,建立了相对构造变形序列,为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演化提供了新的构造证据。
- 赵子贤柳长峰赫英福叶宝莹许鑫霍东亮
- 关键词:构造混杂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