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媛媛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健康
  • 2篇教学
  • 2篇本科
  • 1篇代谢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叶酸
  • 1篇医学本科
  • 1篇预防医学专业
  • 1篇知识行为
  • 1篇神经管
  • 1篇神经管畸形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健康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模式
  • 1篇女性
  • 1篇人工流产
  • 1篇肿瘤
  • 1篇重复流产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绍兴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武媛媛
  • 4篇王金桃
  • 4篇周芩
  • 2篇丁玲
  • 2篇李颖
  • 1篇见明智
  • 1篇陈芳

传媒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及模式进行评价,为指导今后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问卷,对166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调查,评价预防医学实践教学(A模式:在学校进行实践;B模式: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践;C模式:先在学校后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践)的效果。结果实践教学后,3种模式在完成课题设计、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掌握文献查阅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完成综述和译文、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实践教学后,3种模式在预防为主的观念、正确收集资料、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知识面拓宽、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组织调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心理等整体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经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完成综述和译文、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面,在学校实践的学生优于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践的学生,而心理等整体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践的学生要优于在学校实践的学生。
武媛媛王金桃李颖周芩
关键词:教学问卷调查
叶酸及其代谢相关的还原型叶酸载体、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叶酸代谢相关基因还原型叶酸载体(RFC-1)A80G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MTRR)A66G多态性与子宫颈癌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例10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就诊子宫肌瘤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基因RFC-1 A80G和MTRR A66G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叶酸水平[(1.86±0.60)ng/ml]低于对照组[(2.30±1.14)ng/ml](Z=2.08,P=0.04),随着血清叶酸水平的降低,发生子宫颈癌的风险增加(χ2趋势=12.5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FC-1 80位点GG基因携带者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是AA型的2.42倍(95 % CI 1.01~5.81),是A等位基因(AA+AG)携带者的1.65倍(95 % CI 0.77~3.53);MTRR 66位点GG携带者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是AA型个体的1.35倍(95 % CI 0.40~4.56),是A等位基因(AA+AG)携带者的1.26倍(95 % CI 0.38~4.16)。结论 血清叶酸缺乏可增加子宫颈癌发生的风险,RFC-1 A80G可能是子宫颈癌发生的易感因素,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患子宫颈癌的风险增加。尚不能认为MTR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陈芳王金桃丁玲周芩武媛媛
关键词:叶酸宫颈肿瘤
神经管畸形发生与孕产妇相关知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发生与孕产妇相关知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10例神经管缺陷儿的母亲和210例非神经管缺陷儿母亲进行基本情况、NTDs相关知识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产妇预防NTDs知识得分与NTDs关系的t检验显示,对照组知识得分(54.42±25.47)分高于病例组(42.17±26.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对其知识水平调查发现,本次孕前或孕期听说过叶酸、知道食物中含有叶酸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和0.001)。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接受健康教育、进行遗传优生咨询分别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项在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0.525、0.247、0.545;P分别为0.017、<0.001、0.0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健康教育和孕前或孕期听说过叶酸进入模型(P<0.001)。结论对照组产妇预防NTDs知识水平高于病例组,有自主保健行为者和预防NTDs知识水平高者生育NTDs患儿的风险小。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育龄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其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提高知识水平,以降低NTDs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李颖王金桃武媛媛见明智周芩
关键词:神经管畸形健康知识病例对照研究
未婚女性人流与流产后服务现状及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随着性观念的开放,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增多,导致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率及重复流产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未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与流产后服务现状,探索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影响因素,为保护其生殖...
武媛媛
关键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生殖健康
预防医学本科不同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不同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003级本科预防医学系全体学生,在实施流行病学课间实习和三种毕业实习方式的实践教学后,评价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的效果。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课间实习,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学习能力、效率和积极性方面均有较大提高,4分/5分以上的学生占77.1%以上;经过流行病学毕业实习,在深入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学习的综合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均有提高;采取不同的毕业实习方式,在独立工作、医学软件应用、论文写作、文献查阅能力方面均有提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均在学校和CDC实习组较高。结论: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不同模式的毕业实习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能力、综合能力、个人素质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
王金桃武媛媛丁玲周芩
关键词:流行病学实践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