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廷玉

作品数:96 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AM真菌
  • 19篇菌根
  • 18篇丛枝菌根
  • 15篇菌根真菌
  • 15篇丛枝菌根真菌
  • 14篇病害
  • 13篇苜蓿
  • 9篇罗布麻
  • 9篇黑麦
  • 9篇黑麦草
  • 8篇真菌
  • 8篇豌豆
  • 8篇根瘤
  • 7篇根瘤菌
  • 6篇多年生
  • 6篇多年生黑麦草
  • 6篇盆栽
  • 6篇绿肥
  • 6篇麦草
  • 6篇病原

机构

  • 91篇兰州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阿勒泰戈宝茶...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野生植物...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95篇段廷玉
  • 15篇李芳
  • 14篇南志标
  • 12篇高萍
  • 11篇郭艳娥
  • 8篇李彦忠
  • 7篇张峰
  • 7篇李春杰
  • 7篇古丽君
  • 5篇高鹏
  • 4篇袁明龙
  • 2篇冯伟
  • 2篇田沛
  • 2篇王生荣
  • 2篇窦彦霞
  • 2篇俞斌华
  • 2篇沈禹颖
  • 2篇傅华
  • 2篇王存河
  • 2篇聂斌

传媒

  • 26篇草业科学
  • 12篇草业学报
  • 8篇草地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药材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草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5篇2021
  • 18篇2020
  • 14篇2019
  • 12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影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致的根腐病是我国苜蓿新发现的病害,可严重降低紫花苜蓿产量,导致植株死亡。为明确丛枝菌根(A...
高萍文朝会段廷玉
关键词:苜蓿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
文献传递
禾草内生真菌与丛枝菌根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叶斑病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明确禾草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及叶斑病的影响,设置禾草内生真菌处理(由带有和不带禾草内生真菌种子建立)、AMF(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及不接菌处理(对照),并在植物生长6周后接种或不接种多年生黑麦草叶斑病病原菌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测定各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的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AMF侵染率、P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2周后,多年生黑麦草叶斑病的发病率为25.00%~38.75%,禾草内生真菌和幼套球囊霉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的发病率,二者共同作用时发病率显著降低了35.48%。禾草内生真菌与AMF互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促进P吸收和植物生长,二者的互作效应因禾草内生真菌与AMF组合而异,但均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效应,其中禾草内生真菌与幼套球囊霉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叶斑病防治的效果最好。
李芳邓杰郭艳娥高萍李彦忠段廷玉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多年生黑麦草叶斑病
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生态分布及生态位调查被引量:1
2006年
对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进行了生态分布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在该区普遍发生,其多样性与植被种类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湿度对病害严重度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低温低湿地段白粉菌分布较少,危害较轻;而在低海拔湿度相对较高的地段白粉菌种类多,危害严重,发病寄主多呈均匀分布或团块状分布。Sphaerotheca和Erysiphe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B值分别为BSph.=1.000,BE.=0.974,说明这2个属的白粉菌比别的属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对资源的利用宽度更大。
窦彦霞王生荣段廷玉
关键词:白粉菌生态分布生态位
一种用于盆栽实验的抗干扰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盆栽实验的抗干扰装置,涉及农业种植试验的技术领域,包括底托;种植盆,底部具有多个漏水孔;多个支撑座,连接底托与种植盆;透明罩,置于底托上;延伸罩,套设于透明罩的外壁,该延伸罩的上端口处可拆卸的与纱...
段廷玉王亚杰
文献传递
AM真菌在白三叶-黑麦草体系中对抗逆信号的传导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白三叶-黑麦草混播草地是一种重要的栽培草地,丛枝菌根真菌(AMF)菌丝可以在地下形成菌丝桥,实现信号的传导。水杨酸(SA)、茉莉酸(JA)及乙烯(ET)是重要的植物信号介导物质。在温室条件下,利用AM真菌菌丝桥连接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并用针刺处理模拟蚜虫取食,通过测定SA、JA等相关指标,研究菌丝桥连接的植物间抗逆信号的传导途径,为利用AM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丝桥连接分别提高黑麦草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9.97%和10.68%(P<0.05),而未影响白三叶的总生物量;黑麦草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针刺后12 h降低了43.01%(P<0.05),白三叶POD酶活性升高了104.09%(P>0.05)。同时,菌丝桥连接使黑麦草和白三叶的SA浓度在针刺后12 h分别降低了12.99%(P>0.05)和24.18%(P<0.05),JA浓度分别升高了44.69%和79.32%(P<0.05)。综上,1)在白三叶-黑麦草体系中,AM真菌可通过菌丝桥,连接白三叶和黑麦草,实现养分再分配,进而促进黑麦草地上部分生长;2)在菌丝桥连接的情况下,当白三叶和黑麦草同时受到胁迫时,二者对胁迫响应不同;3)菌丝桥能够使植物对逆境胁迫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4)菌丝桥可以在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之间传导抗逆性信号,且这个过程主要由JA介导。
魏勇王晓瑜李应德段廷玉
关键词: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菌丝桥茉莉酸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的互作被引量:19
2014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存在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主要成员,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群之一。AM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一起,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AM真菌-土壤根际微生物互作方面的研究进展。AM真菌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包括竞争、共生、共栖等。AM真菌通过和根部入侵病原真菌竞争侵入位点和光合产物,调节病程相关蛋白,从而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同时可促进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效率,分泌生物防御物质,减轻病原线虫对作物根系的侵染和危害。AM真菌可与根际有益微生物共生、共栖,同时对植物产生协同促生的作用。目前,亟需开展AM真菌和根际微生物互作机理方面的研究,揭示AM真菌与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利用和调控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各种胁迫的抗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张峰段廷玉闫飞扬李芳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草地农业系统中重要的豆科牧草及绿肥作物。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截止2017 年底,国内外共报道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38 种,其中细菌病害4 种,病毒病害5 种,线虫病害24 种,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病害5 种。发生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15 个国家。我国特有病害2 种,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病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病。对箭筈豌豆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性赤斑病、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北方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病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病等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其他病害研究,加大箭筈豌豆与其他作物病害一体化研究。
王琼马莉霞段廷玉南志标
罗布麻壳针孢生物学特性
2022年
罗布麻斑枯病(Septoria apocyni)是一种严重危害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产量和品质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罗布麻叶片与茎秆,初期叶片形成轮纹状病斑,后期危害茎秆,严重时病斑连接,罗布麻呈烧焦状枯死。本文系统研究了分离自甘肃(GS)和新疆(XJ)罗布麻叶斑病的2株罗布麻壳针孢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不同培养基、酸碱度、温度、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筛选罗布麻壳针孢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GS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XJ菌株在10%罗布麻汁液+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该菌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上均未产孢;菌落在10~30℃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0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5.5;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病害提供了依据。
冉阳露蓝艳茹王莉段廷玉
关键词:罗布麻斑枯病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
新疆阿勒泰地区8种生态型罗布麻光合生理及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明确新疆阿勒泰地区不同生态型罗布麻生物学性状的稳定性和差异性,以8种生态型罗布麻为材料,对其外部形态、光合生理特征及生长特性(株高、分枝数、地径和叶干重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除白麻宽叶外,其余生态型罗布麻在移栽3年后株型、叶型、叶色和花色等形态特征均保持稳定。(2)8种生态型的光合生理特征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各生态型罗布麻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Pn在上午时最高(17.8~30.1μmol·m-2·s-1),中午时较上午降低6%~45%,并以白麻紫斑和大叶白麻降幅最大,白麻白花降幅最小。(3)多数生态型的Pn、Tr和Ci/Ca值与Gs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光合和蒸腾“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但白麻粉秆的光合“午休”与之不同,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较明显。(4)相对而言,大叶白麻、白麻青秆、白麻红秆、白麻粉秆生态型为低蒸腾高光合高水分利用效率型,罗布红麻为低蒸腾低光合高水分利用效率型,白麻白花为低水分利用效率型且在上午表现为低蒸腾低光合型,而在中午和下午表现为高蒸腾高光合型,白麻紫斑则与白麻白花相反。(5)白麻粉秆和白麻白花的株高(〉110cm)、地径(〉8.2mm)、单株叶干重(〉22.6g)均较高;大叶白麻的茎节最长(〉6.5cm)。可见,多数生态型罗布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适应其生长环境的稳定性状;白麻白花较其他生态型具有更好的耐受高光强、高温和对弱光利用的能力,而白麻紫斑、大叶白麻和白麻粉秆的这种能力较差;罗布红麻和白麻白花可作为产叶型,白麻红秆和白麻粉秆可作为产叶及产纤维型进行培育,而大叶白麻不适合在北疆种植。
高鹏南志标吴永娜刘起棠孟繁杰肖正春段廷玉
关键词:罗布麻生态型光合生理特征
AM真菌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尖孢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两类共生菌,提高苜蓿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接种或不接种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以及两两组合。与对照相比,AM真菌降低紫花苜蓿萎蔫和根腐病发病率80.13%(P<0.05)。AM真菌和根瘤菌互作促进苜蓿养分吸收、叶绿素合成,互作处理较对照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值)提高61.85%,茎叶N含量提高26.5倍、P含量提高54.3倍,紫花苜蓿茎叶干重提高23.4倍(P<0.05)。AM真菌促进了紫花苜蓿根瘤的形成,较对照根瘤数多111.73%;AM真菌与根瘤菌二者互作,进一步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养分吸收,降低了紫花苜蓿发病率,同时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相关生化指标。互作处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1.05%,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33.9%,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浓度23.32%,木质素(lignin)16.92%,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浓度分别降低26.68%,9.63%和25.2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24.57%。综上所述,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互作,可有效减轻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发生,二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王晓瑜丁婷婷李彦忠段廷玉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苜蓿病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