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军逵
- 作品数:247 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统计的CMC材料涡轮叶片概率性热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统计的CMC涡轮叶片概率性热分析方法,针对编织结构CMC材料,采用XCT获取材料内部不同截面的细观结构特征图像,统计分析纤维束截面尺寸、纤维束间距及编织角度等细观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基于...
- 屠泽灿毛军逵李龙凯赵陈伟朱爱玲梁旋
- 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供气部件特性及模拟方法
- 2017年
- 针对低压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即圆形截面90°弯曲冷却管,开展其工作特性和模拟方法研究.通过1∶1单管模型试验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管上冲击孔的出流特性,分析了进气参数、冲击孔排布对冷却管内气体流动及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冲击孔进口有效总压概念的冷却管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建立了低压涡轮叶尖间隙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型发动机组件流量特性试验设计中.研究中发现,随着远离进口位置,冷却管冲击孔出流流量和冲击孔流量系数逐步增加;随着进口雷诺数的增加,冷却管内冲击孔出流流量均有所增加,而冲击孔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比对表明,所建立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出冷却管的出流特性,计算结果同组件流量特性试验数据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4.5%,在叶尖间隙控制系统这类系统复杂流路的流动问题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王海毛军逵刘方圆陆海鹰柴军生
- 关键词:冷却管流动特性
- 一种利用短脉冲激光测量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短脉冲激光测量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采用短脉冲激光辐照颗粒系一侧表面,用探测器测量颗粒系另一侧多角度时域散射测量信号,同时用粒度分析仪测量得到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利用傅里叶光谱分析仪、Mie散射...
- 贺振宗毛军逵韩省思伍祥瑞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冷涡轮发动机热端润滑油管路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冷涡轮发动机热端润滑油管路结构,包括润滑安装环,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内侧顶部安装有多个贴合导油机构,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内侧底部开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内部开设有进油孔,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散热...
- 姚照辉毛军逵谭慧俊张天宏
- 文献传递
- 具有多变几何波浪肋的涡轮叶片冷却通道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变几何波浪肋的涡轮叶片冷却通道设计方法,包括:依据所求波浪肋特征编辑带肋通道设计参数,通过软件MATLAB自编程序达到快速、高效的生成目标模型对应的参数化网格。其中,带肋通道设计参数包括四个方面:肋...
- 王龙飞吕城亮毛军逵张德伟刘昕梓
- 一种基于热驱动理论的新型冷却技术机理研究
- 热端部件的冷却设计一直是现代工业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新型高效的冷却技术研究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该文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为应用背景,对一种基于彻体力场下热驱动理论的新型冷却技术展开了首次...
- 毛军逵
- 关键词:换热热驱动
- CMAS沉积下热障涂层可靠性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MAS沉积下热障涂层可靠性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网格模型、建立热障涂层CMAS沉积热力耦合模型等。从临界速度沉积模型出发建立颗粒沉积模型并获取涂层表面任意位置颗粒沉积率,进而快速得到涂层表面任意位置颗粒沉积...
- 王飞龙王于群毛军逵王玉彬曾嘉慰史嘉张茜
- 一种以液体燃油为燃料电池氢源的多级重整发电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液体燃油为燃料电池氢源的多级重整发电系统,属于能源、重整制氢以及高效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液体燃油制氢单元,燃料电池单元和余热回收单元,所述液体燃油制氢单元通过出气管与燃料电池单元的进气管连接,燃料电...
- 梁凤丽束莉楠毛军逵
- 文献传递
- 气膜出流冷气侧气膜孔附近壁面换热特性被引量:5
- 2007年
- 为对纯气膜出流冷气侧气膜孔局部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3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来流雷诺数、气膜出流与来流流密比以及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小于1范围内),对气膜孔的“溢流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气膜孔局部的换热均随来流雷诺数、气膜出流与来流流密比的增加而强化,随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的增大而降低;孔后的换热要好于孔前的换热,各种通道高度与气膜孔径比下,孔后1倍孔径区域努塞尔数普遍比孔前提高大约20%以上;在气膜孔前后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 徐磊常海萍毛军逵张镜洋
- 关键词:涡轮叶片
- 小间距冲击凹柱面靶板换热特性实验被引量:10
- 2008年
- 利用热膜法,实验研究了小间距下单孔冲击受限凹面靶板的局部换热特性。通过改变冲击Re数(20000~30000),冲击间距和冲击孔直径之比H/D(0.2~1.0)等参数,重点分析冲击靶面周向和轴向的局部换热系数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冲击间距工况下,由于滞止区内高压区作用。气流被加速,靶面轴向上出现除滞止点以外的第二个强化换热峰值,并且随着冲击间距的减小,该效应越加明显;当H/D较小时,由于冲击导管端壁表面的限制,冲击射流在凹面靶板的周向形成冲击射流,显著提升了周向的局部换热效果,周向上也出现了二次强化换热峰值。随着H/D的增加,周向二次强化峰值迅速消失。实验中当H/D=0.2时,凹面靶板的换热效果达到最佳。
- 毛军逵刘震雄郭文
- 关键词: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