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晓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抗体
  • 6篇杆菌
  • 5篇单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单链
  • 5篇单链抗体
  • 5篇肉毒
  • 5篇肉毒毒素
  • 5篇噬菌体
  • 5篇菌体
  • 5篇抗体库
  • 5篇克隆
  • 5篇大肠杆菌
  • 4篇原核表达
  • 4篇伤风
  • 4篇噬菌体抗体
  • 4篇噬菌体抗体库
  • 4篇噬菌体展示
  • 4篇破伤风
  • 4篇破伤风毒素

机构

  • 22篇兰州生物制品...
  • 8篇兰州生物制品...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3篇毛晓燕
  • 12篇乔玉玲
  • 9篇熊颖
  • 9篇陈继军
  • 8篇卢卫嘉
  • 8篇王建锋
  • 6篇赵红
  • 6篇张超
  • 5篇安晨
  • 5篇秦海艳
  • 4篇叶星
  • 3篇梁国栋
  • 3篇马瑞
  • 3篇王云天
  • 3篇秦海燕
  • 3篇李晓进
  • 2篇毕司英
  • 2篇付士红
  • 2篇李仁德
  • 2篇刘卫滨

传媒

  • 8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 1篇第三次全国免...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的协同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是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它们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本文除对两者做了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一般性介绍外,重点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与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单体的作用相比,它们之间的联合使用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毛晓燕李仁德梁国栋
关键词:血管抑制素内皮抑制素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单链抗体即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antibody variable fragment,or ScFv)是由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通过一段10-2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连接而成,其分子质量小,穿透力强,特异性好,免疫原性低,在免疫学和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单链抗体的结构设计、展示系统、表达和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秦海艳毛晓燕乔玉玲李晓进赵红
关键词:单链抗体
一种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高灵敏度酶联免疫吸附法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利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重链羧基端片段作为免疫原和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6株高亲和力的抗A型肉毒毒素单克隆抗体(mAb),建立了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双mAb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该方法理论检测下限达到了8.34 pg/mL,检测天然A型肉毒毒素制剂时其实际检测下限可达0.78 LD50/mL,与其他型别的肉毒毒素均未见交叉反应。通过测定基质中的回收率,发现基质中的相关的蛋白对检测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的实用价值。
刘志佳李永明宋朝君李娜卢卫嘉孙元杰毛晓燕杨琨金伯泉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单克隆抗体
重组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在HEK293 EBNA1细胞中的瞬时表达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优化重组抗体在悬浮无血清培养的HEK293 EBNA1瞬时表达,提高重组抗体表达量。方法:将HEK293 EBNA1细胞适应于无血清悬浮培养,筛选适宜的无血清培养基。使用PEI转染质粒进入细胞,瞬时表达重组抗体;使用Modde软件进行实验设计(DOE),优化转染质粒量、轻重链比例、PEI量等影响瞬时表达的条件。培养上清经亲和纯化,获得目标抗体,用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测定抗体活性,用BCA法测定纯化抗体浓度。结果:293SFMII为适宜的HEK293 EBNA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对抗体表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轻重链比例(P=0.00000),其次为质粒浓度(P=0.00086),最后为PEI(P=0.00257)。优化的转染条件为:质粒用量0.61μg/106细胞,轻重链比例2:1,PEI 2.67μg/106细胞,优化后抗体表达量有显著提高(P=0.007)。结论:通过DOE优化获得了重组抗狂犬病病毒抗体的高水平表达,抗体表达量提高了至少50倍。
陈继军秦海艳安晨乔玉玲李晓进毛晓燕
关键词:HEK293EBNA1
重组表达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多肽及其在多抗血清中的抗原性研究
2016年
目的对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多肽原始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转入大肠杆菌系统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研究其在多抗血清中的抗原性。方法使用http://www.jcat.de/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多肽原始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中,转入大肠杆菌工程菌株BL21(DE3)表达并纯化,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在多抗血清中的抗原性。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了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多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验证。结论 A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多肽作为抗肉毒毒素的二代亚单位疫苗组分以及肉毒类毒素的替代品,在制备以及激起中和抗体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卢卫嘉王建锋陈继军秦海燕毛晓燕
关键词:抗原性
改良抗体结合实验检测灭活狂犬病疫苗效价
2014年
目的:建立抗体结合试验检测狂犬病疫苗(aG株)效价的方法。方法:将待检测疫苗与疫苗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分别加入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中和1 h,之后加入80%感染剂量的狂犬病毒CVS-11,体外中和1h后接种BSR细胞,培养24 h后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通过检测剩余病毒量计算待检疫苗的效价,同时与小鼠中和试验法(NIH法)测定狂犬病疫苗效价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8个样品效价的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97,配对t检验)。结论:初步建立了改良抗体结合试验,可用于狂犬病疫苗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
陈继军马超秦海燕马瑞毛晓燕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效价
16S rRNA在肉毒梭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对肉毒梭菌进行分型鉴定的手段。方法:从肉毒梭菌中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16S rR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6S rDNA序列并测序。将结果通过Clustal和Mega两个软件分...
卢卫嘉毛晓燕熊颖张超王建锋
关键词:肉毒梭菌进化树
文献传递
冻干人血浆补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制备冻干人血浆补体,并观察其在4种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制备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将每批样品分别保存在-70、4、25和37℃条件下,采用补体50%溶血试验测定于-70和4℃条件下保存第1、15、30、60、90、120、180、270、365天以及于25和37℃条件下保存第1、5、10、15、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天的CH_(50);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测定补体对抗CD_(20)抗体CDC活性检测的影响。结果-70和4℃保存的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1年内CH_(50)平均下降了19.5%和36.3%,25和37℃保存的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3个月CH_(50)平均下降了53.4%和60.7%。与上市补体和CH_(50)为30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相比,CH_(50)为15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对抗CD_(20)抗体CDC活性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在-70和4℃条件下保存的冻干人血浆补体的CH_(50)相对较稳定,但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CH_(50)下降有加速的趋势。CH_(50)大于15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可用于治疗性抗体CDC活性检测。
秦海艳熊颖乔玉玲陈继军安晨毛晓燕
关键词:血浆冷冻干燥补体稳定性
辽宁省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6
2006年
目的 对2002年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从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4927只,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ELISA和IFA方法)、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本实验共研磨蚊虫标本50批,分离到2株病毒,命名为LN02-102、LN02,104。这2株病毒均可致BHK-21细胞病变(CPE)(2—3d),致Vero细胞病变(2—4d),也可致C6/36细胞病变(2—4d)。对3日龄乳鼠2—3d可致死。这2株病毒可与标准乙脑病毒抗体反应。利用病毒PrM区段(基因组456-695核苷酸)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对这2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核苷酸差异为4.11%,氨基酸差异在0.60%。结论 在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辽宁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的乙脑病毒。
王俊文付士红王环宇毛晓燕刘卫滨何英孙肖红蔡增林吴立平赵习芳韩瑞红景雅梁国栋
关键词:种系发生基因
抗狂犬病病毒单链抗体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表达及鉴定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单链抗体。方法:以21份接受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的健康人外周血构建的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免疫库为基础,免疫管包被纯化狂犬病病毒颗粒,通过三轮筛选,ELISA检测单克隆噬菌体抗体颗粒的阳性率,DNAStar和Vbase2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序列正确的单链抗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单链抗体。经压力破碎、镍亲和层析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RFFIT检测纯化蛋白对狂犬病病毒的体外中和活性。同时使用间接ELSIA检测获得的scFv对3aG,CVS,CTN及PV株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共获得40个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正确的单链抗体。其中7个获得原核表达菌株,但只有3个获得较高的可溶性表达。RFFIT结果表明有4个scFv比活大于500 IU/mg。7个scFv对4种病毒株均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结论:成功从该scFv噬菌体免疫库中筛选出特异性scFv;RFFIT结果表明获得的scFv具有体外中和狂犬病病毒的活性。
陈继军毛晓燕乔玉玲毕司英
关键词:单链抗体狂犬病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