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国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48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花岗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玄武岩
  • 5篇岩浆
  • 3篇地质
  • 3篇花岗质
  • 3篇花岗质岩浆
  • 2篇地层
  • 2篇地壳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石
  • 2篇元古代
  • 2篇源岩
  • 2篇同碰撞
  • 2篇碰撞后
  • 2篇黏性
  • 2篇下地壳
  • 2篇花岗岩构造
  • 2篇构造环境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天津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0篇潘国强
  • 14篇张旗
  • 13篇李承东
  • 6篇金惟俊
  • 5篇贾秀勤
  • 4篇吴俊奇
  • 4篇张庆龙
  • 4篇刘家润
  • 4篇曾家湖
  • 4篇刘道忠
  • 4篇孔庆友
  • 2篇王焰
  • 1篇施贵军
  • 1篇赵连泽
  • 1篇于航波
  • 1篇陆现彩

传媒

  • 7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7'全...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岗岩研究的误区——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五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在对花岗岩四大基石(混合作用、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和源区)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花岗岩研究存在的三大误区:(1)不恰当地仿效玄武岩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忽视了花岗岩的复杂性。(2)不恰当地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陆花岗岩问题。板块构造是地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成功解释了与板块边界相联系的岩浆活动,但是,它不能解决主要来源于大陆的花岗岩的地质问题。(3)太过重视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而忽视了对花岗岩基础地质的研究。作者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中的使用应当是有限制的,花岗岩研究陷入误区是我们缺少扎实的基础研究、对板块构造的理解不深和对花岗岩复杂性认识不足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文中还批评了学术界存在的人云亦云的奴性思想,指出它严重地阻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是当前亟待改进和克服的。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玄武岩地球化学
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被引量:2
2008年
21世纪的花岗岩怎样研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对现有的花岗岩理论、流行的说法以及术语等进行清理和反思,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抛弃那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逻辑的部分。例如,在花岗岩研究中摈弃结晶分离的理论,缩小花岗岩混合作用的意义,限制花岗岩构造环境理论的应用,取消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术语等。作者指出,今后花岗岩研究应当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花岗岩是怎样的?(2)它何以是这样的?文中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即:开展花岗岩立典式的研究,将花岗岩研究与古老地壳的研究结合起来,将花岗岩物理性质研究与地球化学究结合起来,开展广泛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和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理论。鉴于花岗岩研究目前存在的严重误区,现有的花岗岩理论几乎全面崩溃,由四大基石支撑的花岗岩大厦行将坍塌,花岗岩研究正面临全球大洗牌。为此,作者建议开展一场关于花岗岩的大辩论,目的是清理思路,认清问题,明确方向,找到出路。作者呼吁,我们应当加强学习,加速引进人才,克服急躁情绪和浮夸的学风,摈弃从众思想和奴性思想,不以SCI论英雄,改进我们的学习,改善我们的制度,以推进花岗岩研究迈上新台阶。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模型及其地质演化被引量:10
1997年
在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段可以划分出北淮阳地块、岳西地块、四望地块3个构造单元。岳西地块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块的“核”,其上、下盘则是低压变质或未变质地块的“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夹心饼”式构造格局。高压变质地块上部边界的正断层和下部边界的逆断层是其“挤出”抬升机制的直接标志。大别山造山带“夹心饼”
潘国强赵连泽夏木林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地质演化造山带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质岩浆
文献传递
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
关键词:花岗岩源岩下地壳
文献传递
北淮阳中生代adakite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被引量:43
2001年
大别山造山带后缘的北淮阳带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岩浆岩。其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15~130Ma)的岩体具有与adakite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56%,高铝(SiO2>70%时,Al2O3>15%)、高锶(Sr>400μg/g)、钠质(Na2O3.34%~4.75%,Na2O/K2O>1)、低Y和Yb(Y≤18μg/g),Sr/Y>20~40,La/Yb>20,Eu无明显异常,Sr正异常。Adakite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矿物成分以更长石、微斜长石或正长石、镁质黑云母、石英为主,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十锆石+磷灰石组合,岩石含富云质和闪长质包体,属Ⅰ型花岗岩类。而早白垩世晚期<130Ma的岩体,属A型花岗岩,为非adakites花岗岩类。北淮阳adakites的形成可能与底侵到下地壳的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有关,部分熔融比例在10%~>20%,并且在岩浆演化中有AFC过程。
潘国强陆现彩于航波
关键词:中生代埃达克岩岩浆岩地球化学
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被引量:163
2007年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花岗岩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人认为,利用地球化学标志可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勿庸置疑,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是仿效玄武岩提出来的。因此,本文从回顾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开始,详细剖析了Pearce et al(1984b)和Barbalin(1999)关于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花岗岩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反映的是花岗岩源区的性质和构造环境,而非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本文按照全球花岗岩的分布将花岗岩分为产于大洋及其边缘(海岸)的、产于板块边缘和陆内与碰撞有关的和产于陆块内部的三类花岗岩。(1)产于大洋及其边缘(海岸)的花岗岩源于洋壳类型的玄武岩(MORB、IAT、OIB等),花岗岩具明显的地幔印记ε_(Nd)(t)同位素比值高,Sr同位素比值低),大体可以用现有的判别图判别其形成的构造环境。(2)与碰撞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大多分布在陆块边缘,同碰撞和后碰撞指的是构造(变形)事件,与板块构造环境(洋脊、岛弧、洋岛、裂谷等)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区分同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不能单靠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标志,也不能单靠花岗岩构造判别图,而应当从岩石组合和岩石性质两方面入手:碰撞有利于形成埃达克岩和(具低Sr低Yb特征的)淡色花岗岩;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利于形成非常低Sr高Yb的A型花岗岩。(3)产于陆块内部的花岗岩其形成主要与地幔来源的热有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源岩及形成时的深度,与地表浅层构造作用和事件无关。研究表明,地球上只有大约10%的花岗岩可以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20%左右的花岗岩需要研究它们与构造事件的关系(同碰撞或后碰撞),而约70%的产于陆壳上的花岗岩,既无从考虑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也无需研究其与构造事件的关系。�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玄武岩构造环境同碰撞碰撞后
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2000年
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 ,徐宿地区的辉绿岩床是震旦纪早期和震旦纪晚期两次侵入的产物。岩床多呈板状或楔状 ,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 ,其化学成分以高SiO2 、CaO和低Al2 O3、MgO及(K2 O +Na2 O)为特征 ,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 ,但稀土元素分馏并不强烈。Rb、K、La等不相容元素富集 ,而Nb、Sr亏损明显。δ18O值在 6 6 3‰~ 9 93‰之间 ,多数 >8‰。研究表明 ,该区基性岩浆来源于过渡型地幔 ,主要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 ,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遭到陆壳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
潘国强孔庆友吴俊奇刘家润张庆龙曾家湖刘道忠
关键词:地球化学新元古代沉积岩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质岩浆
文献传递
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
21世纪的花岗岩怎样研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对现有的花岗岩理论、流行的说法以及术语等进行清理和反思,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抛弃那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逻辑的部分。例如,在花岗岩研究中摈弃结晶分离的...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