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履让

作品数:53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化学工程
  • 24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催化
  • 25篇催化剂
  • 21篇烷基化
  • 21篇分子
  • 21篇分子筛
  • 11篇HZSM-5
  • 9篇改性
  • 9篇苯酚
  • 8篇乙苯
  • 8篇酸性
  • 7篇异丙基
  • 7篇丙基
  • 6篇乙醇
  • 6篇烷基化合成
  • 5篇含硼
  • 5篇二乙苯
  • 5篇芳构化
  • 5篇沸石
  • 5篇Β沸石
  • 5篇苯胺

机构

  • 51篇南开大学
  • 2篇山东建材学院
  • 1篇抚顺石油化工...
  • 1篇常州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2篇潘履让
  • 21篇唐祥海
  • 18篇朱瑞芝
  • 17篇李赫咺
  • 5篇王敬中
  • 4篇陈吉祥
  • 4篇杨平
  • 4篇郭昌文
  • 3篇王亚军
  • 3篇张爱萍
  • 3篇李牛
  • 3篇李赫喧
  • 2篇张敏
  • 2篇贾春娟
  • 2篇奚正楷
  • 2篇杨书江
  • 2篇王利军
  • 1篇张继炎
  • 1篇马延风
  • 1篇周建威

传媒

  • 8篇石油学报(石...
  • 7篇燃料化学学报
  • 7篇石油化工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全国催化学术...
  • 1篇化工科技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分子催化
  • 1篇Chines...
  • 1篇抚顺石油学院...
  • 1篇山东建材学院...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化学会华...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6篇1992
  • 3篇1991
  • 5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 1篇198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ZSM-5沸石内外表面酸、孔大小和择形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用吡啶、2,4-二甲基喹啉及NH_3吸附的TPD法测定了HZSM-5沸石的内、外表面酸量和酸分布,用环己烷吸附速度和吸附量表征孔大小,以乙苯歧化和对二乙苯异构化作研究择形催化反应.结果表明,HZSM-5外表面酸约占总酸量的20%,内、外表面酸均为非均匀分布.强酸位是对二乙苯和乙苯裂化的活性中心,而对歧化和异构化反应生成对位异构体的选择性影响不大.间二乙苯主要在内表面酸中心上生成,而对二乙苯在外表面酸位上异构化不是主要途径.对位选择性的提高与环己烷吸附速度减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与酸量变化关系不大.虽然中强和弱酸位对对位选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对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沸石的孔径大小.
潘履让李赫咺
关键词:HZSM-5沸石催化剂
用TPD、TPSR研究苯、丙烯和异丙苯在Hβ沸石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被引量:2
1990年
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研究了苯,丙烯和异丙苯在Hβ沸石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苯的脱附峰为一单峰,T_M值为260℃。在TPSR过程中,丙烯和异丙苯在Hβ沸石上分别发生聚合和裂解反应。用氨中毒法研究表明,强酸中心对聚合和裂解反应影响明显。文中讨论苯在Hβ沸石上的吸附模型和改进催化剂稳定性的可能途径。
潘履让杨平李赫喧
关键词:丙烯异丙苯
Hβ沸石及其稀土改性后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Hβ沸石和稀土(La、Ce、Nd)氧化物改性的Hβ沸石,同时测定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后的Hβ沸石和La-Hβ沸石的红外光谱。考察了吸附吡啶后不同温度脱附时1545cm^(-1)吸收峰(Bronsted酸)和1454cm^(-1)吸收峰(Lewis酸)强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波数为3615cm^(-1)和3740cm^(-1)处有两个表示OH基振动的谱峰,前者与Bronsted酸相对应,酸性较强。稀土氧化物改性降低了B酸量,增加了L酸量,而且在波数为1603cm^(-1)和1445cm^(-1)处出现两个新的吸收峰。本文讨论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活性、稳定性与沸石表面酸性质的关系。
贾春娟潘履让李赫咺
关键词:稀土元素改性红外光谱学分子筛
P-HZSM-5催化剂上合成对异丙基苯酚的研究被引量:21
1999年
研究了在P-HZSM-5 上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合成对异丙基苯酚(p-IPP)的反应, 考察了磷含量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用NH3-TPD和Pyr-IR表征了P-HZSM-5 的表面酸性质. 结果表明, 磷改性HZSM-5 可提高p-IPP选择性(达95% ), 而降低了苯酚的转化率, 并导致酸量减少和酸强度减弱. 磷与分子筛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分子筛脱铝. 焙烧温度对活性和选择性均有影响. 分子筛在973 K、P-HZSM-5 在823 K焙烧时,
朱瑞芝郭昌文唐祥海潘履让
关键词:苯酚HZSM-5催化剂异丙基苯酚
苯酚与甲醇合成苯甲醚沸石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在Hβ、HY、HZSM-5三种分子筛上研究了苯酚与甲醇的烷基化反应。HY分子筛较佳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53~473K,空速0.5~2.0h-1,醇/酚摩尔比1~3。较低反应温度和弱酸中心有利于氧上的烷基化反应。改性氧化物的酸碱性与含量明显影响烷基化反应活性和苯甲醚的选择性。酸性氧化物改性HY分子筛可增加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
王利军唐祥海朱瑞芝潘履让
关键词:苯酚甲醇苯甲醚沸石催化剂
碱土金属氧化物改性的HZSM-5表面酸性和苯、乙醇烷基化反应活性、选择性研究被引量:12
1990年
用TPD、IR技术研究了MgO、CaO和BaO改性的HZSM-5表面酸性,并以苯、乙醇烷基化合成乙苯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氨的TPD量下降,IR谱图上1550cm^(-1)(B酸)吸收峰减小,活性及选择性均下降(MgO含量为3%时选择性最高)。
潘履让李赫咺
关键词:乙苯烷基化HZSM-5催化剂
双金属 MEL结构杂原子分子筛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研究了 H2 O2 存在下双金属 Cr Co-、VCr-、VCo-、VNi-、Cr Ni MEL结构杂原子分子筛对环己醇、2 -丁醇、2 -丙醇、环己烯的选择氧化催化性能 ,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及 H2 O2 浓度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应物不同 ,活性亦不同 ,其顺序为环己烯 >环己醇 >2 -丁醇 >2 -丙醇 ;Cr Ni-、Cr Co MEL分子筛活性较高 ,而 VCo-、VCr-、VNi MEL分子筛活性较低 .反应温度和 H2 O2
王亚军唐祥海朱瑞芝潘履让
关键词:杂原子分子筛
用于乙苯-乙醇烷基化合成对二乙基苯的催化剂
适用于乙苯-乙醇烷基化直接合成对二乙基苯的,含镁、铝的ZSM-5的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它是以Na-ZSM-5沸石为原料经用盐酸离子交换,用铝、镁盐改性,再烘干焙烧而制成。它用于乙苯-乙醇为原料直接合成对二乙基苯的烷基化反应...
潘履让李述全李赫喧
文献传递
分子筛催化甲苯丙烯合成异丙基甲苯被引量:14
1999年
研究了甲苯- 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基甲苯分子筛型 I P T - 083 催化剂性能。 结果表明,在适宜 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403 ~443 K ,甲苯/ 丙烯摩尔比9/1 ~10/1 ,质量空速 1 .0 ~1 .5 h - 1) 下,甲苯转化率9 % ~11 % ,异丙基甲苯选择性 975 % ~985 % ,邻- 异丙基甲苯选择性 3 .5 % ~3 .9 % ,单程反应的 稳定性超 过750 h 。 催化剂具 有良好的制备重复性和再生性能。
潘履让唐祥海朱瑞芝
关键词:甲苯烷基化异丙基甲苯丙烯分子筛
合成异丙基苯胺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1年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苯胺与异丙醇或丙烯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烷基化合成异丙基苯胺的进展情况及有关机理 ,比较了固体酸尤其分子筛在苯胺异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特点 ,以ZSM - 5型分子筛为催化剂 ,产物以对异丙基苯胺为主 ,以Y、M型分子筛为催化剂主要生成邻异丙基苯胺。
陈吉祥潘履让姜浩锡张继炎
关键词:烷基化分子筛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