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海涛

作品数:37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基因
  • 12篇骨髓基质
  • 12篇干细胞
  • 11篇基质干细胞
  • 11篇骨髓基质干细...
  • 9篇细胞
  • 8篇肉瘤
  • 8篇转染
  • 8篇骨肉瘤
  • 5篇基因转染
  • 5篇分化
  • 4篇疗效
  • 4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腰椎
  • 3篇增殖
  • 3篇生物学
  • 3篇介导
  • 3篇脊髓
  • 3篇关节

机构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7篇潘海涛
  • 31篇郑启新
  • 23篇郭晓东
  • 18篇刘勇
  • 16篇杨述华
  • 8篇宋玉林
  • 6篇李长文
  • 5篇吴永超
  • 4篇邵增务
  • 4篇段德宇
  • 4篇王洪
  • 3篇叶树楠
  • 3篇袁泉
  • 3篇吴斌
  • 2篇孟春庆
  • 2篇唐欣
  • 1篇雷中华
  • 1篇全大萍
  • 1篇廖红胜
  • 1篇李立群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2006年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具有靶向、高效、安全、低免疫原性和制备简单等许多优点。简要综述了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的主要类型、影响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因素和提高基因转移效率的策略等方面的进展。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
关键词:受体介导基因转移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瞬时转染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体外获取方法、生物学鉴定以及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BMSC中的瞬时转染和表达,为下一步的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获取BMSC,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BrdU标记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状况,免疫组化观察其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固相合成法合成含RGD肽K16GRGDSPC(K16-RGD)。以K16-RGD为载体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兔BMSC,免疫组化检测其瞬时转染和表达·效率。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在第10-12代以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免疫组化检测兔BMSC表达CD90、CD44,但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e。与全血培养法相比较,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的BMSC纯度更高。K16-RGD介导TGF-β1基因瞬时转染效率可达(21.6±4.3)%。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成分较为单一,具有干细胞特性;TGF-β1基因能在BMSC中转染和表达,为下一步利用BMSC、K16.RGD和TGF-β1基因进行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的合成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探讨其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其作为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cDNA3-EGFP并计数转染效率;转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质粒pcDNA3-TGF-β1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TGF-β1敏感细胞株水貂肺上皮细胞(MV1)生长抑制法检测目的基因TGF-β1稳定表达情况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质谱图显示合成肽的平均分子量为2741.3307 m/z,与理论上计算的平均分子量一致。高压液相色谱仪示合成肽的纯度为94%~95%,满足试验需求。以K16GRGDSPC寡肽为载体转染BMSCs的效率为(18.6±2.1)%,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的效率(19.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GF-β1基因阳性细胞克隆经RT- PCR扩增有特异性产物,TGF-β1敏感细胞株MV1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合成的肽是设计的K16GRGDSPC寡肽,以其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BMSCS是确实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载基因仿生基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郭晓东潘海涛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刘勇李长文宋玉林袁泉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肽类骨髓基质干细胞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白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髂骨或钛笼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8—76岁,平均36.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8个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5至5年,平均36个月。3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道,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术后平均3.2个月ESR下降到正常。28例不全性截瘫患者中,27例于术后24h至3个月感觉、肌力及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提高;仅1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无变化。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平均脊柱后凸度数Cobb角为41.2°,术后1周平均Cobb角为13.6°,平均矫正27.6°;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为15.8°,平均丢失2.2°。无脊柱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郑启新潘海涛郭晓东吴永超吴宏斌
关键词:胸椎结核腰椎结核疗效内固定治疗
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条件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优化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条件。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寡肽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在保持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变化单一因子来筛选某个最佳参数。结果 合成肽与设计肽的分子量一致,纯度为94%~95%,满足实验要求。在寡肽载体介导转染的过程中,溶酶体抑制剂氯喹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氯喹溶液中的暴露时间至少应维持在8h以上;在载体/DNA复合物中暴露时间过短(〈4h)或过长(〉24h)对转染都有不利影响;血清对载体/DNA复合物与细胞的结合有明显抑制作用;质粒含量在2~4μg时转染效果最佳;质粒/载体质量比为1:2~1:4时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加入转铁蛋白也能显著提高基因的转染和表达,且在25μg时转染效率达到最大。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可提高寡肽载体的转染效率,可为下一步进行骨基质材料表面基因修饰研究提供基础。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李长文宋玉林
关键词:转染
骨桥蛋白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阐明骨桥蛋白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OPN mRNA在58例骨肉瘤组织和25例瘤旁相对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OP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OPN mRNA高表达率为81.0%(47/58),而25例瘤旁相对正常组织标本中OPN mRNA高表达率仅16.0%(4/25)。OPN 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范围、年龄以及GT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无关。5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复发23例,死亡8例。其中OPN mRNA高表达组47例中复发20例,死亡7例;而低表达组11例中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骨肉瘤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OPN mRNA的高表达反映了骨肉瘤病情的进展,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提示OPN可能是骨肉瘤的一种重要负性预后因子。骨桥蛋白在骨肉瘤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
关键词:骨桥蛋白骨肉瘤预后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对56例在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的患者采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进行韧带重建,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并检查患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5.0年,平均2.3年。有2例患者在剧烈活动时伴有错动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可达到伸-5°~0°,屈120°-130°,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2±5.3)分提高至术后(9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ACL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潘海涛王洪郑启新杨述华段德宇孟春庆郭晓东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修复外科手术
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K16GRGDSPC介导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记作K16-RGD),评价其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和靶向特异性。方法固相合成法合成K16-RGD,以其为载体将虫荧光素酶质粒导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其转染效率;并观察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和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细胞黏附竞争性抑制和转染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K16-RGD介导转染的靶向特异性。结果K16-RGD的转染效率低于商业化脂质体,但加入氯喹可使其转染效率与脂质体相近。PEI也能显著提高K16-RGD的转染效率。含RGD肽GRGDSPC、K16GRGDSPC能显著抑制BMSCs的黏附和降低K16-RGD的转染效率。结论K16-RGD是一种易于合成、高效、低毒的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以其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载基因仿生基质材料进行骨缺损修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李长文宋玉林
关键词:基因转移技术骨髓祖代细胞丝氨酸天冬氨酸
Ⅰ型胶原在PLGA-[ASP-PEG]表面修饰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将改性PLGA-[ASP-PEG]复合兔BMSCs培养,检测BMSCs粘附、增殖性能的变化及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al等的表达情况。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Ⅰ型胶原成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经化学接枝-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PLGA-[ASP-PEG]膜表面的Ⅰ型胶原含量大大提高,明显高于经单纯化学接枝或单纯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膜表面的胶原含量,且远高于二者之和。改性PLGA-[ASP-PEG]表面BMSCs的粘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其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能显著改善PLGA-[ASP-PEG]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宋玉林
关键词:成骨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力学
可移植性鼠骨肉瘤肿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有细胞免疫力的鼠骨肉瘤肿瘤模型。方法取含10×106个对数生长期的UMR106骨肉瘤细胞的混悬液0.5ml,注射至SD大鼠前侧腋窝皮下,或取含5×106个对数生长期的LM8骨肉瘤细胞的混悬液0.3ml,注射至C3h雄性小鼠前侧腋窝皮下。密切观察其生长情况。2~3周时切除肿块,常规病理活检。结果SD大鼠在7~10天时可见明显肿块,3周时可形成1.5cm×1.5cm大小的肿块,肿瘤生成率50%;C3h雄性小鼠在第5天时可见明显肿块,2周时可形成1.0cm×1.0cm大小的肿块,肿瘤生成率100%。肿块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骨肉瘤组织。结论种植骨肉瘤细胞LM8于C3h雄性小鼠,可以快速、简便、非常可靠地建立有细胞免疫力的鼠骨肉瘤肿瘤模型。
潘海涛杨述华刘勇叶树楠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模型细胞免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