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C半固体培养基作细菌动力的实验研究
- 1998年
- TTC半固体培养基作细菌动力的实验研究熊蔚,施益民靖江市卫生防疫站(江苏214500)动力试验是肠杆菌科、弧菌科等细菌的一项重要的鉴定试验。为了能够正确判断细菌动力有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杨正时研究员在有关论著中介绍万分之一氯化三苯四氮唑(TTC...
- 熊蔚施益民
- 关键词:TTC半固体培养基
- 20例脑结核瘤发现方式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脑结核瘤的发现方式,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采集2008~2013年与脑结核瘤关联密切疾病患者79例,诊断出脑结核瘤20例。结果:2010年及之前全部因症检查确定脑结核7例,发现率12.5%;2011年及之后主动筛查发现10例,因症检查发现3例,总发现率56.52%。结论:主动筛查的方式可以发现一些表现不典型脑结核瘤病例,可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对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通过血行播散的结核患者,有必要考虑将头颅MRI或CT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 温华岩熊蔚
- 关键词:脑结核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胸部X线分析
- 2003年
-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与临床经过的关系。方法分析了2003年4月17日至2003年5月20日经临床确诊的74例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其临床经过进行了对照。大部分病例是CR系列胸片资料。结果SARS患者的肺部影像表现有索条斑片影、磨玻璃样影、片状影、团块影及弥漫混合影。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分布以两肺中、下部为主(81%)。肺部病变的转归有4种模式:a)在发现病灶后3d~7d内基本吸收者占39%;b)病变进展扩大者占28%;c)2周以内在吸收过程中有复发者占22%;以及d)持续进展在2周以上者占11%。结论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病变首次出现时间与病程密切相关,胸部X线表现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 张明苏晋生熊蔚李玫代卫斌武瑞凤石琴欧阳容李明毅李萍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部炎症胸部X线表现
- 经皮胸部穿刺活检50例分析
- 1999年
- 熊蔚温华岩
- 关键词:胸部穿刺活组织检查胸部疾病
- 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病人的护理被引量:1
- 2005年
- 郭斌郝晓芸熊蔚
- 关键词:介入诊断治疗程序化护理病人并发症心脏
- 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靶血管判定及预后评估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总结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判定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到2010年7月进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梗死组及左冠回旋支(LCX)梗死组;根据临床结果分为高危急性下壁心梗组(高危组)及低危组.分析各组的心电图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RCA组与LCX组比较,STⅢ>STⅡ、STavL或STⅠ>1 mm下移更多见于RCA梗死.高危组年龄比低危组偏大,糖尿病患者更多,更多出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中的0级(无灌注)及1级(渗透而无灌注),RCA近端闭塞及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出现STV3R-5R↑、STV7-V9↑、STV4-6↓、STV1↑、STAVR↓的比例更高.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作用,对进行急诊PCI靶血管判定有一定的协助作用.冠脉造影TIMI 0、1级,RCA近端闭塞,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年龄偏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整体预后均较差.
- 马登峰裴志强张艳婷王晨熊蔚郝晓云苏晋生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术介入治疗
- 动力靛基质尿素酶培养基配制方法的改进
- 2004年
- 于旭东熊蔚
- 关键词:尿素培养基
- 儿童游泳前后外耳道绿脓假单胞菌污染情况的研究
- 1996年
- 绿脓假单胞菌在正常人的皮肤表面、上呼吸道、肠道及土壤、水、空气等环境均可存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为了解儿童游泳前后外耳道绿脓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对我市一儿童游泳池游泳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 施益民熊蔚贾彤
- 关键词:绿脓假单胞菌儿童游泳外耳道炎污染情况游泳池水绿脓菌素
- 防止酵母菌污染碳酸饮料所致腐败变质的研究报告被引量:3
- 1997年
- 为防止酵母菌污染碳酸饮料的腐败变质,进行了本甲酸钠抑菌、加热、高锰酸钾和漂白粉的杀菌试验.苯甲酸钠抑菌作用差;70℃加热5min,0.5%高锰酸钾或含有效氯62.5mg/L以上浓度的漂白粉液作用30min,均能杀死酵母菌,从而防止碳酸饮料变质.
- 施益民朱祥荣熊蔚贾彤
- 关键词:碳酸饮料酵母菌污染腐败饮料卫生
- 冠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护理
-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与治疗(PCI)技术的日益增多,其产生的并发症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护理角度讲除术中发生的一些急性并发症外,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可有效的减少、减轻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院开...
- 郝晓云熊蔚
- 关键词:介入诊断PCI治疗程序化护理术后并发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