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熊阳

熊阳

作品数:70 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中药
  • 9篇脂质体
  • 8篇肿瘤
  • 7篇腺癌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色谱
  • 6篇教学
  • 6篇包封
  • 6篇包封率
  • 5篇磷脂
  • 5篇磷脂复合物
  • 5篇大黄酸
  • 4篇药物
  • 4篇银杏酮酯
  • 4篇皂苷
  • 4篇黄酮
  • 3篇新药
  • 3篇熏蒸
  • 3篇眼症

机构

  • 57篇浙江中医药大...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浙江省食品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台州市中医院
  • 1篇濮阳医学高等...
  • 1篇浙江康佰裕生...
  • 1篇浙江亚克药业...

作者

  • 68篇熊阳
  • 11篇郭莹
  • 10篇陈建明
  • 8篇吴素香
  • 8篇郭丹
  • 7篇石森林
  • 7篇俞建东
  • 7篇徐莲英
  • 6篇祝丽欣
  • 6篇陈芝
  • 5篇谷满仓
  • 5篇黄绳武
  • 4篇盛卫国
  • 4篇孙鹏
  • 4篇郭菲
  • 3篇张悦
  • 3篇熊友香
  • 3篇魏颖慧
  • 3篇裘生梁
  • 3篇崔黎丽

传媒

  • 9篇中成药
  • 9篇中草药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学教育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毒中药丸剂小活络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小活络丸(大蜜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溶散时限的异同性。方法:按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浆法75r/min测定释放动力学特征,采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度评价技术与方法,建立不同p H释放介质的多条溶出曲线;对小活络丸物质组释放度曲线进行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依法测定小活络丸的溶散时限。结果:小活络丸(大蜜丸)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小活络丸释放参数T50分别为甲厂:4.17h,乙厂:3.22h,丙厂:3.56h;Td分别为甲厂:6.06h,乙厂:4.39h,丙厂:5.21h,3厂之间的T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50和Td与溶散时限之间具有显著地正线性相关关系(r>0.9,P<0.01)。结论:小活络丸(大蜜丸)释放动力学特征提示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不同厂家丸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小活络丸溶散时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
李雅菁石森林吴素香郭菲熊阳
关键词:小活络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吊兰中石吊兰素的含量被引量:8
2009年
盛卫国熊阳徐莲英
关键词:石吊兰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微环境与乳腺癌细胞互作导致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转移性强、复发率高的恶性肿瘤,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乳腺癌细胞向其他组织的转移。肿瘤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为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提供条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免疫和炎症细胞、血液和淋巴管网络及细胞外基质,并讨论如何为预防乳腺癌转移提供治疗方案。
施经斌熊阳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乳腺癌
榄香烯注射液对吉非替尼在PC-9/GR细胞内转运动力学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对吉非替尼(GEF)在PC-9/GR细胞内转运动力学影响,探讨该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的作用。方法活体生物发光技术实时监测PC-9/GR^(Fluc)细胞内ABC耐药蛋白底物D-荧光素钾动力学行为。采用MTT法测定PC-9/GR细胞的耐药性,榄香烯、GEF单用药及联合用药时的细胞毒性,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运用HPLC法,测定联合用药组及GEF单用药组药物在PC-9/GR细胞中的摄取量。结果榄香烯能显著增加细胞内D-荧光素钾的荧光响应强度。吉非替尼对PC-9及PC-9/GR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01、1.50μg/m L,耐药倍数为150倍。所有联合药物组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值都小于1,表明两药联合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细胞摄取结果表明,配伍榄香烯(ELE)后,GEF在PC-9/GR细胞摄取明显增加(P<0.05)。结论榄香烯增加D-荧光素钾荧光响应强度,促进细胞对GEF摄取,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耐药蛋白的外排功能从而逆转耐药。
陈芝俞建东唐超园祝丽欣胡恩莹熊阳
关键词:榄香烯吉非替尼肿瘤多药耐药
用于基因治疗的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2008年
目的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为脂质材料,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得到磁性脂质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得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用邻菲啰啉法测定复合物中铁含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并对其进行能谱分析;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对复合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形成稳定复合物所需的最低(DC-Chol)-DNA质量比值;并考察(DC-chol)-DNA质量比对磁性脂质体-DNA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以及DNA包封率的影响;还初步考察了复合物的体外磁场响应性能。结果制得的复合物形态较为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复合物内含有磁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能。(DC-Chol)-DNA质量比值对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及DNA包封率的影响均呈现一定趋势。结论本实验制备得到的复合物具有高包封率、稳定性好且具有磁场响应性能等特点。且当(DC-Chol)-DNA质量比值在9左右时,复合物具有粒径较小、Zeta电位较高且包封率高的特点。
郑肖利吴轶娜陆建平熊阳陈建明
关键词:基因治疗磁性脂质体复合物ZETA电位包封率
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筛选抑菌活性部位。方法:乙醇回流提取番石榴叶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番石榴叶醇提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的部位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最佳工艺:80%乙醇,料液比=1∶25(g∶m L),提取3次,每次1 h,总黄酮提取率为46.71 mg·g-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萃余相>60%乙醇总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大小为:正丁醇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萃余相>60%乙醇总提物。结论:番石榴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产生抑菌效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抑菌效果较好。
秦苗苗何瑞娟郭莹杨惠鑫熊阳
关键词:番石榴叶总黄酮正交试验抑菌活性
松弛素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肝纤维化是肝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而降解减少的一种失衡性沉积的病理结果,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共同反应,现在还没有药物被批准用于肝纤维化临床治疗。目前,纤维化可逆性已被确定为抗纤维化药物的重要原则和靶点之一。松弛素治疗因其能减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特性并逆转已形成的纤维化而受到重视。本文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治疗现状、松弛素的概述及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拓展松弛素疗法提供依据和指导。
郦瑜洁熊阳
关键词:松弛素肝纤维化
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熊阳徐莲英陈建明
关键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制剂方法
海参皂苷nobiliside A脂质体及其溶血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旨在制备海参皂苷nobiliside A(Nob A)脂质体,建立脂质体中Nob A的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考察该脂质体的体内外溶血行为。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脂质体中Nob A含量,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以溶血率和包封率、粒径为指标,单因素考察了制备方法、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和药脂比。根据单因素的考察结果,以薄膜超声法制备3批脂质体,与同浓度的药物溶液进行体内外溶血行为的比较。结果显示:用于含量测定和包封率测定的HPLC-ELSD和微柱离心法准确、快速,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较为均匀。当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2∶1,药脂比为1∶40时,Nob A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5.7%,平均粒径为87.6nm。Nob A以脂质体作为给药载体,其体内外溶血行为大大降低,有望成为静脉注射用脂质体。
熊阳郭丹郑肖利孙鹏徐莲英陈建明
关键词:脂质体包封率溶血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方法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药物的比例为2:1;反应物质量浓度为20mg/mL;60℃搅拌2h至反应液澄清,除去溶剂后将能溶于二氯甲烷的物质真空干燥即为药物与磷脂的复合物;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分析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简单可行,山楂叶总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达96%以上。复合物的光谱分析与反应物单体及物理混合物有一定的差别。结论磷脂复合物给药系统能够应用于某些中药提取物,但与多种成分形成复合物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熊阳盛卫国杜佳琦徐莲英
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