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增志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腹腔
  • 1篇多糖
  • 1篇阴道
  • 1篇愈合
  • 1篇早期愈合
  • 1篇脂多糖
  • 1篇扫描数据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退行...
  • 1篇肾切除
  • 1篇肾切除术
  • 1篇生殖股神经
  • 1篇手术
  • 1篇退行性疾病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素
  • 1篇前列腺素E2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牛增志
  • 4篇黄文华
  • 3篇毕振宇
  • 2篇徐达传
  • 2篇陶文强
  • 2篇方驰华
  • 1篇王乐禹
  • 1篇郑伟
  • 1篇卢巍
  • 1篇邱小忠
  • 1篇胡晓芳
  • 1篇江小蓉
  • 1篇余磊
  • 1篇侯致典
  • 1篇欧阳钧
  • 1篇侯赛榕
  • 1篇汪海仪
  • 1篇鲍苏苏
  • 1篇黄燕鹏
  • 1篇谭为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期腹腔注射LPS对小鼠大脑Id2表达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ND)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有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
牛增志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脂多糖腹腔注射
文献传递
NF-κB p65介导的前列腺素E2分泌及DNA结合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在促进大鼠桡骨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骨再生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途径,通过探讨NF-κB作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关键性激活点"的可能性,为基因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7周龄Wistar雄性大鼠33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单纯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处理组(B组,n=6):分别在大鼠右前肢桡骨中下段经皮注射0.3 mL生理盐水或含50μmol/L Bay 11-7082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至处死。单纯骨折组(C组,n=12)、Bay 11-7082干预骨折组(D组,n=12):制备右侧桡骨中下段骨折模型后,C组不作任何处理,D组处理方法同B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A组于注射后7 d,B、C、D组于注射后3、7 d取标本行ALP活性、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s E2,PGE2)含量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BMP-7和DNA结合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2,Id2),并取C、D组14、28 d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注射后3、7 d B组ALP活性及PGE2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增高,D组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3、7 d,各组骨折端组织中均见NF-κB p65、BMP-7、Id2表达,B组各因子表达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NF-κB p65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增高,Id2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NF-κB p65、BMP-7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Id2蛋白表达较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示,注射后14、28 d C组骨折端组织见大量骨性骨痂,而D组28 d时才见骨性骨痂。结论 NF-κB p65可通过调控PGE2分泌以及BMP-7和Id2蛋白表达促进大鼠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
牛增志王乐禹胡晓芳汪海仪欧阳钧黄文华余磊邱小忠
关键词:NF-ΚB前列腺素E2BMP-7
腹腔动脉CT数据三维重建与相关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基于CT数据腹腔动脉三维重建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20例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行腹腔动脉三维重建,评价重建模型的效果并统计各分支的显示率、分支类型、开口位置、走行方向及长度。结果:重建模型形态逼真,能准确显示该血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100%,脾动脉100%,胃左动脉78.3%,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固有动脉98.3%,肝左动脉79.2%,肝右动脉95%。胃脾肝共干型分支最多,占89.2%,该型腹腔动脉平均长度为2.76cm。开口位置96.7%位于胸12~腰1之间,83.3%向右走行。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腹腔动脉,可真实反应其形态结构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对介入插管及虚拟手术研究有较高指导价值,为解剖学教学提供了相关数字化图谱。
陶文强毕振宇侯致典徐达传方驰华侯赛榕牛增志黄文华
关键词:腹腔动脉螺旋CT三维重建解剖学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肝动脉及其解剖变异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软件MIPS三维重建66例螺旋CT扫描数据中的肝动脉,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三维重建肝动脉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正常型40例,占60.61%;变异肝动脉26例,变异率为39.39%;未列入Michels分型的少见变异5例,占7.58%。结论肝动脉三维模型可以立体显示其解剖变异的各种类型。
陶文强方驰华黄燕鹏鲍苏苏徐达传毕振宇牛增志黄文华
关键词:肝动脉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
内镜下经阴道肾切除术中髂外动脉及其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腹盆部髂外动脉与卵巢血管、生殖股神经及腰大肌位置关系的解剖学观测,为内镜下经阴道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例成年女性腹盆部标本,在大体解剖后在内镜下进行观测,确定髂外动脉与卵巢血管的交点为内镜下的标志点,测量其与生殖股神经的距离,确定内镜下经阴道肾切除手术通过盆腔后在腹部到达腹膜后间隙的相对安全区域。结果 (1)确立了以卵巢血管与髂外动脉的交点为内镜下手术入路观察的标志点;左右侧卵巢血管束与髂外动脉相交处的角度,左侧为(20.68±3.14)°,右侧为(29.48±2.47)°(;2)交点处与生殖股神经的距离左侧为(11.84±0.80)mm,右侧为(12.60±1.32)mm。结论在卵巢血管与髂外动脉相交平面,在髂外动脉外侧,沿腰大肌的外侧缘进入腹膜后间隙,此范围是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卢巍牛增志郑伟张玉松毕振宇谭为江小蓉黄文华
关键词:内镜手术髂外动脉生殖股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