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
-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被引量:3
- 2001年
- 趣味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内因之一。《啼笑因缘》综合了情节、认知、时事、审美等多重趣味,并在对情节趣味有所偏重的前提下,对各种趣味加以抑制与淡化处理,从而形成一种葱绿配桃红似的参差对照之美。
- 王中
- 关键词:文学评论情节审美趣味张恨水
- 小说的诗辩——谈现代小说的文体意识
- 2012年
- 中国现代小说从未停止过对"小说是什么"的追问,而要回答小说是什么,应该先指出它不是什么。从近于"诗",到对诗的防御,再到小说的诗化,中国现代小说正是在对诗的靠拢和防御中不断的反复,才达到它识别自身的高度,并发掘出一种具有无限开放性的小说样式。
- 王中
-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文体意识防御
- 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上海文学中的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从《海上花列传》,经由穆时英、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作品,再到《繁花》,上海文学织成一张绵密的互文性网络,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上海的生存体验;并借助城市光影声色的时空变化、光影声色里的“花”(女性)形象、城中人的心灵状态,来表现城市历史的“核”和日常生活的“壳”,由此指向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现代都市文明。
- 许德王中
- 关键词:上海文学《海上花列传》《繁花》
- 时代的“壳”与情感的“核”——评许春樵小说《下一站不下》
- 2024年
- 许春樵的小说与民族、时代紧密相关,其新推出的长篇小说《下一站不下》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人物“他”传,有意错开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力图在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中“重建”或“找回”历史,即我们经历过的“共同的时代”。小说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分别对应女人的“三性”:妻性、母性和女儿性,隐喻了爱情的三种阶段或模式。在“以人带事”的写实风格中又潜藏着浪漫主义倾向。最终作家完成了这样的写作意图:时代为“壳”,情感为“核”,两者相乘除决定了人的命运。
- 王中
- “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观被引量:6
- 2012年
- 具有强烈作家意识的沈从文,以文学烛照人生,用具体的"我"的生命体验来创造"故事",并在"故事"中保存"我",弥补"我"。《边城》即以虚构的爱情悲剧消解了现实生活中不能中和的情感隐痛,结束了小说家自己的"情感发炎",完成了抽象意义上的"生命的挥霍"。
- 王中许德
- 关键词:《边城》
- 极富喜感的方言写作——论彭家煌小说《怂恿》
- 2014年
- 作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怂恿》开创了一种具有喜剧精神的乡土写作模式。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彭家煌对小说语言和文体的"有意"和有益的探索,昭示着一种新的写作方向与风格的诞生,即对"方言入文"的大胆尝试。
- 王中
- 关键词:彭家煌方言喜剧精神
-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无为县为例
- 随着无为县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无为县的土地需求量急剧上升,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全面、科学地开展农用地等级质量属性的综合评价,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是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
- 王中
- 关键词:农用地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三代京味小说比较论被引量:3
- 2015年
- 京味小说是对一种特定的生活形式的描述,这种生活形式植根于几百年的京城文明。从老舍到邓友梅再到刘一达,这三代京味作家各有各的写作对象、写作重点,但他们都有自觉的地域身份意识。本文试从京白、京人、京事等角度,分析三代京味小说的异同。
- 王中
- 关键词:京味小说老舍方言
- 论老舍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的哲理蕴含
- 2006年
- 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以长篇小说来抒写个体命运悲剧,阐释、抒发他对于人的生存,对于时代、民族和文化的哲理观念。同时,深沉的个人生存体验与正统家国思想交揉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使他的创作呈现出复杂色彩。
- 王中
- 关键词:命运
- 教师比教法重要——谈叶圣陶“爱的教育”理念被引量:6
- 2014年
- 叶圣陶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是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解决语文教育中的某些难题,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比教法重要。叶圣陶阐发有关"爱的教育"的理论,认为以情感为媒介的爱的教育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理想模式:就教学目标而言,爱的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教学方法而言,爱的教育重视"不言之教"。
- 王中
- 关键词:叶圣陶不言之教语文教师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