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勋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超液化碘油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液化碘化油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中、晚期肾癌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根据瘤体大小用超液化碘油10~30ml联合无水乙醇5~15ml混合液栓塞肿瘤组织,再用明胶海绵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36例肾癌患者完全缓解(CR)7例(其中包括5例介入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患者),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10例。CR+PR+NC=26例,有效率为72.2%(26/36),CR+PR=17例,近期显效率为47.2%(17/36)。结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肾癌患者,应用超液化碘化油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能改善或消除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 于文朝史跃王中勋许承斌
- 关键词:肾癌栓塞
- 小儿巨大肾母细胞瘤内破裂出血1例
- 2014年
- 患儿男,4岁,玩耍时摔倒后左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专科检查:体温36℃,血压、脉搏无明显异常,左肾区叩击痛(+),左输尿管走行区压痈(-)。
- 邓桃芳陈龙权继影王中勋
- 关键词:诊断显像
- 双源CTA与DSA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管腔狭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44处,大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 王安明赵汉青史跃朱丽丽李皖陇陈凯王中勋权影
- 脾切除术后自发性副脾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腰背部放射痛,门诊以"副脾下包膜血肿"收入院。患者曾于9岁时因外伤后脾破裂接受脾切除术。体检:腹软,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56×1012/L,血红蛋白165 g/L。超声检查:左上腹等回声团块,考虑副脾可能性大;团块侧探及低回声液性暗区,最宽处1.8 cm,考虑渗出(图1)。
- 邓桃芳陈龙梁爽王中勋
- 关键词:副脾
-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血管腔狭窄程度准确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 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钙化斑块44处,大钙化斑块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处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 王安明赵汉青史跃朱丽丽李皖陇陈凯王中勋权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价值.方法: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其中401例诊断为MB-MCA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其MB的长度和厚度.其中32例同时在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用双源CT Inspace软件中的4D工具对所有期相的数据进行动态重组,以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与DSA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MCA的价值.结果:本组MB-MCA的发生率为52.3%,其中前降支占86.3%,左旋支占9.7%,右冠状动脉最少占1.7%.MB长(20.2±2.3)mm,厚(2.6±0.2)mm.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是目前诊断MB-MCA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
- 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李皖陇陈凯王中勋邱志强权影
-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及体积估算被引量:5
- 2016年
- 背景: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移植被广泛应用于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者报道采用该项手术治疗成功率差别较大,其原因可能在于穿刺定位不准确以及反复穿刺造成二次损伤有关。目的:通过Mimics软件重建股骨头坏死三维模型,立体再现坏死区病灶,实现对股骨头坏死区域的测量和体积估算。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 Syngommvvp VE23A工作站,联合Inspace软件和NeuroD SA软件进行影像重组,将DICOM格式的髋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系统,利用Mimics SimuI ation计算机软件三维重建股骨头坏死区域,真实再现股骨头的完整形态、坏死区的范围以及坏死区域的立体结构,实现对股骨头坏死区域的测量和体积估算。设计最佳髓芯减压通道,模拟髓芯减压手术,使术者在术中可参照最佳的模拟减压路径实施髓芯减压手术。结果与结论:(1)36例4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Ⅰ期8髋,占17%;Ⅱ期28髋,占58%;Ⅲ期12髋,占25%;(2)Ⅰ期股骨头坏死区的体积为(1 475.48±647.34)mm^3,Ⅱ期为(4 571.77±2 344.55)mm^3,Ⅲ期为(4 836.46±2 969.33)mm^3;(3)以坏死区域球体的半径为参数在Mimics Simu Iation计算机软件模块中模拟髓芯减压术,完全剜除坏死区病灶;(4)通过Mimics软件模拟髓芯减压,可以使术者在术前更清楚的了解坏死灶信息及空间的立体结构,于Mimics三维视图上虚拟精准髓芯减压路径,为进一步实现实体手术提供理论基础。
- 刘宏滨赵汉青史跃侯利军王中勋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科植入物数字化骨科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
- 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及体积估算的临床意义
- 史跃王中勋侯利军权影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多种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8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去骨减影及双能去骨减影技术对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瘤内血栓、瘤壁钙化及载瘤动脉等方面进行显示。结果 DSCTA显示颅内动脉瘤38例,单发33例,4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颈内动脉17个,前交通动脉8个,基底动脉6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4个,大脑前动脉4个。动脉瘤平均直径(7.2±1.7)mm,最小动脉瘤直径2.1 mm。清晰显示瘤颈38例,4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4例,瘤内血栓3例。结论 DSCTA多模式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多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制定治疗计划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 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薛中元李皖陇王中勋权影高从敬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处理
- 多排CT血管成像显示脑循环血管变异研究进展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排CT血管成像(MD—CTA)显示脑循环血管变异的价值。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脑循环血管变异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脑循环血管变异包括:颅内动脉开窗和重复、Willis环变异、永存颈动脉一基底动脉吻合、颅底部动脉变异等。有些与动脉瘤形成有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MD—CTA可检出大多数脑循环血管变异,有利于颅内动脉瘤、脑出血的检查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 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王中勋李皖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