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荣
- 作品数:44 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网络道德舆情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被引量:14
- 2006年
- 网络道德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突发事件所表现的带有道德评价的意见或言论,并形成舆论共振,从而对社会构成一种舆论影响力的情况。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大影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道德舆情的多元性、冲突性、情绪性的特点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坚持正确的导向原则,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二是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三是坚持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
- 王丽荣陈顺祥
-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 增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研究
- 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研究是在土地利用的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这它将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水平方法与生态学的功能相互作用的垂直方法相结合,以协调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最终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因而极大地推动了土地利用的生态规...
- 王丽荣
-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
- 池田大作培育“地球市民”的教育观探析
- 2014年
- 池田大作"地球市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智慧之人"、"勇敢之人"、"慈悲之人"。"地球市民"的教育,一是要有"相信人的潜在的可能性"的慈爱,二是要督促"自己自觉无可替换的使命感",三是要以身试教。
- 奥田真纪子王丽荣
- 关键词:教育菩萨池田大作
- 社会分层视野下的政治认同——基于三种群体利益实现的视角被引量:5
- 2017年
- 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得到较好的调整,政府与执政党积累了较好的政治认同基础。现阶段,社会利益分化加剧、阶层分化明显,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内部不同的群体因为利益实现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认知和评价。基于利益分化与获得,可将我国人民分为既得利益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利益阶层。既得利益阶层中既有基于信仰形成的价值认同,也有基于利益获得与维护形成的"赞同"却"不认同"的政治态度;中间阶层其政治情感表现在认同中有挣扎、在肯定中有迷茫、在否定中有期待,还有一小部分中间阶层政治情感走向极端;弱势利益群体因为社会支持不够、参政能力和参政渠道有限等问题,其政治认同总体走低。
- 王丽荣李若衡
- 关键词:社会分层利益分化政治认同
- 日本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 2016年
-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腾飞,日本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成功推行是主要内因。其融古通今与生涯教育的可持续性,四位一体与双向受惠的空间开放性,集团主义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实践先行与道德养成的实践模式,对中国企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王丽荣朱小燚
-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 影响日本德育因素的若干思考被引量:3
- 2007年
- 日本德育今后的发展,将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协调一致,即算盘与《论语》并重;如何示传统集团主义与后现代的人本主义并重;如何在身边寻找"伦理"的源泉。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警戒。
- 王丽荣
- 关键词:德育
- 中日道德教育目标变革的历史考察及其比较
- 2005年
- 中日两国同属儒教文化圈,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均表现出较浓厚的东方文化传统,有许多相同的特点。又由于两国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的传统,各自有着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并且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所以又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两国在道德教育的目标方面形成了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有着极大的可比性。本文仅就中日两国道德教育的目标演变的历史作一个初步的考察及其比较思考,以求教于同仁。
- 王丽荣
- 全球化视域下人类理解的时代境遇及其德育路径被引量:1
- 2010年
- 全球化时代时空距离的压缩和世界性风险课题的共同应对,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频繁接触、交流和互动,为世界各民族消除分歧,增进相互理解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以及与之抗衡的多元文化主义却割裂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剧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冲突,阻碍了各民族文化的沟通和对话。为了建构和谐世界与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当代道德教育必须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增强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不断了解、尊重和接纳其他的异质文化。
- 陈志兴王丽荣
- 关键词:文化互动文化冲突德育引导
- 论池田大作生态观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被引量:2
- 2013年
- 池田大作先生特别关注生态问题,在他与汤因比、贝恰等人的对话录以及他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基本形成了其生态观体系。他的"依正不二"、"生命的尊严"、"众生平等"、"人的革命"等生态观及对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及化解路径等问题的分析,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理解,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他的生态观处处洋溢着人本主义的情怀,显示了其人本主义思想。
- 刘俐王丽荣
- 关键词:池田大作生态观人本主义
- 试析中日道德教育的历史传统
- 比较研究中日道德教育,首先有必要对两国道德教育的传统进行深层挖掘、解剖。从两国道德教育历史发展进程和层次上看,旧物为深层,新物为表层,旧物不断为新物取代而由表层下沉为深层,这种深层的东西依然潜存于今天的文化深层之中,现实...
- 王丽荣
- 关键词:历史传统历史文化社会文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