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吉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疗效
  • 2篇胆汁
  • 2篇胆汁酸
  • 2篇等效性
  • 2篇毒性
  • 2篇血清
  • 2篇中国健康受试...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生物等效
  • 2篇生物等效性
  • 2篇生物等效性研...
  • 2篇鼠血清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吉奥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扬子江药业集...
  • 1篇南京科利泰医...
  • 1篇苏州市药品检...

作者

  • 14篇王吉
  • 3篇朱民高
  • 3篇朱虹
  • 3篇张全英
  • 3篇张红
  • 3篇庄志祥
  • 2篇黄明
  • 2篇王蒙
  • 2篇封芳
  • 2篇华雯妍
  • 2篇王猛猛
  • 2篇俞蕴莉
  • 1篇曹国文
  • 1篇陈志刚
  • 1篇陶家龙
  • 1篇吴菊英
  • 1篇沈珠
  • 1篇朱艺芳
  • 1篇韩雪飞
  • 1篇卞华慧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莫西沙星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血清胆汁酸谱的影响及与其所致高血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Mox)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血清胆汁酸谱和血糖的影响,评价胆汁酸代谢谱改变与Mox引起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Mox 40 mg·kg^-1给药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天ig给予,连续7 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ig给予溶媒(0.25%CMCNa)。给药7 d后颈动脉插管取血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中15种胆汁酸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血清中15种胆汁酸浓度,以2,2,3,4,4-5氘代石胆酸为内标,采用Xterra RP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以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比值、结合型胆汁酸与游离型胆汁酸比值、12α羟基化胆汁酸与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比值以及胆汁酸疏水性指数为参数,分析Mox引起的胆汁酸代谢谱改变与其所致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6.0±0.7 mmol·L^-1)相比,模型组GK大鼠空腹血糖(15.7±2.1 mmol·L^-1)显著升高(P<0.01);Mox给药7 d后能进一步升高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空腹血糖(22.0±6.0 mmol·L-1)(P<0.05)。模型组GK大鼠血中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1.9±0.6 vs 10.1±2.6,P<0.01),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组大鼠显著降低(0.10±0.02 vs 1.5±0.4,P<0.05),疏水性指数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升高(0.31±0.08 vs 0.22±0.05,P<0.05),而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组大鼠无显著差异(2.2±1.1 vs 3.0±1.0)。Mox能显著增加模型组GK大鼠血中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以及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分别为6.3±1.4,4.5±1.4和6.2±2.8)(P<0.05),而对疏水性指数的影响不明显。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型胆汁酸/游离�
郝刚陈莉俞蕴莉王吉王猛猛屈昱晨
关键词:莫西沙星胆汁酸血糖
MDT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3月,选取苏州大学2020级的临床医学肿瘤专业50名学生,按照随机方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MDT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实施1个月后,对肿瘤学课程进行理论和病例综合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并对两组的教学满意度加以评估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为92.00%,远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MDT模式下使用PBL教学在本科肿瘤学中的应用显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本科生的临床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且满意度较高。
王吉
关键词:MDT满意度
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观察及预防(附60例报告)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方法 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预防组在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使用10%的葡萄糖酸钙30ml及还原型谷胱苷肽2.4mg,连用3d;对照组未预防性治疗,但化疗方案同预防组。分别比较两组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及外周神经毒性级别。结果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和3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注射葡萄糖酸钙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
王小侠王吉张宁刚
关键词: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脂质体紫杉醇每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该方案的耐受性。方法 3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脂质体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脂质体紫杉醇60mg/m^2,d1,8,15,22,替吉奥胶囊60gm d1~28,每6周为1疗程。每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患者中位治疗疗程为2个(1~6个)。30例患者中CR 0例,PR 8例,SD 16例,PD 6例,有效率为26.7%,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PFS时间为6.5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月。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乏力和消化道反应。Ⅲ~Ⅳ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13.3%),乏力1例(3.3%)。结论脂质体紫杉醇每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推荐作为晚期胃癌的治疗选择。
陈蕾庄志祥陶家龙王吉沈旭东陈志刚朱明高卞华慧
关键词:胃癌每周方案疗效
芪苈强心胶囊对肿瘤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肿瘤患者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和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17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规范化抗肿瘤药物治疗及强心利尿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4周.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包积液量、LVEF、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治疗组患者心包积液量、LVEF、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肿瘤患者心包积液有明显临床疗效.
王吉张舒古小松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肿瘤心包积液NT-PROBNP
美洛昔康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研究美洛昔康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空腹试验24例、餐后试验24例健康受试者,按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单剂量口服美洛昔康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7.5 mg,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美洛昔康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判定两制剂是否等效。结果 在空腹试验中,美洛昔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_(max)分别为(841.17±160.87)和(812.54±172.43)ng·mL^(-1),AUC_(_(0-t))分别为(2.57±0.84)×10^(4)和(2.45±0.83)×10^(4)h·ng·mL^(-1),AUC_(0-∞)分别为(2.44±0.60)×10^(4)和(2.55±0.94)×10^(4)h·ng·mL^(-1)。在餐后试验中,美洛昔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_(max)分别为(817.83±123.99)和(808.61±128.85) ng·mL^(-1),AUC_(_(0-t))分别为(2.29±0.57)×10^(4)和(2.29±0.59)×10^(4)h·ng·mL^(-1),AUC_(0-∞)分别为(2.43±0.70)×10^(4)和(2.45±0.74)×10^(4)h·ng·m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_(max)、AUC_(_(0-t))、AUC_(0-∞)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完全落在80.00%~125.00%。结论 2种美洛昔康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朱艺芳张全英王蒙黄明华雯妍王吉郑龙生郭昊程旻露
关键词:美洛昔康片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力扑素联合奈达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卵巢癌患者应用力扑素联合奈达铂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力扑素治疗,观察组应用力扑素联合奈达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QO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力扑素联合奈达铂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朱艳清王吉郭亮生吴菊英胡玲
关键词:卵巢癌力扑素奈达铂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西妥昔单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一线解救化学治疗(化疗)不能耐受及拒绝一线化疗方案的3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K-Ras基因表型分为联合用药组(16例),对照组(16例)。联合用药组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为400mg/m^2,以后每周剂量为250mg/m^2,每周1次。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来确定初始剂量,体表面积〈1.25m^2,40mg;体表面积1.25-1.5m^2,50mg;体表面积〉1.5m^2,60mg。用法:2次/d,早饭后和晚饭后分别口服1次,连续服用14d,停药7d,3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根据体表面积服用相应剂量的西妥昔单抗。至少给予2个周期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完全缓解3例(18.75%),部分缓解4例(25.00%),病情稳定5例(31.25%),病情进展4例(25.00%),有效率43.75%(7/16),疾病控制率75.00%(12/16)。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18.75%),部分缓解3例(18.75%),病情稳定3例(18.75%),病情进展7例(43.75%),有效率37.50%(6/16),疾病控制率56.25%(9/16)。联合用药组的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色素沉着、皮疹,其发生率分别为87.50%(14/16)和56.25%(9/16),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2.50%(10/16)和56.25%(9/1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较对照组更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王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西妥昔单抗老年人
LC-MS/MS测定大鼠血清中15种胆汁酸成分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15种胆汁酸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血清样本用乙腈蛋白沉淀后,采用Xterra RP18(4.6 mm×100 mm,3.5μm)色谱柱分离操作,以乙腈-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结果15种胆汁酸成分在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0%,低、中、高浓度提取回收率在69.93%~88.8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能够适用于大鼠血清中15种胆汁酸组分的检测。
王猛猛俞蕴莉屈昱晨华雯妍王吉张全英
关键词:胆汁酸液质联用分型检测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紫杉醇+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2组化疗方案相同:紫杉醇60mg/m。第1,8,15天+替吉奥第1-14天(体表面积〈1.25m。时予40mg2次/d,1.25~1.5m2时予50mg2次/d,≥1.5m。时予60mg2次/d),4周为1个周期。A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IU皮下注射,第1周期化疗当天起,1次/d,共60d。结果A组有效率65%(15/23),对照组有效率64%(14/22),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无严重出血影响化疗;B组共有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因血栓累及锁骨下静脉及头臂静脉终止化疗。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化疗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I~Ⅱ度,消化道反应均为Ⅰ~Ⅱ度,脱发近100%,口腔黏膜炎轻微,2组间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Ps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化疗完成率,且不影响化疗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
朱民高张红王吉封芳朱虹
关键词:晚期胃癌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