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萍
- 作品数:42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智能捞油机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捞油机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分别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测控部分、绞车控制部分、排绳控制部分和显示模块;测控部分用于监测油井液位深度和钢丝绳的受力情况;绞车控制部分控制捞油抽子的上、下行深度和速度;排绳控制部...
- 黄华高海龙段景杰赵亚杰董涛赵小波王宝萍符喜德李文超
- 一种漂浮类液体、胶体状污染物打捞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浮类液体、胶体状污染物打捞装置,包括一个侧面开放的长方体状导流室,导流室的一对平行侧面之间设有网格状的格栅,格栅与一对平行侧面均接触,格栅将导流室内部分成导流箱和导流槽两部分,导流槽的一个侧面为导流...
- 崔硕汤丽丽齐小琦王宝萍李添渊
- 文献传递
- 延长油田资源评价及开发技术应用研究
- 李刚柳朝阳严茹波高海龙王宝萍王倩周
- 该项目研究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
延长油田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开发业绩。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可利用资源面积不断减少,资源品位逐渐降低,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新增储量品质逐渐变差,开发技术难度不断增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平井钻井油田储量
- “水平井”模式在致密油藏勘探开发中的优势——以旬邑探区延长组长8段为例被引量:7
- 2020年
-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探区延长组长8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研究区致密油储层、流体、地层压力、裂缝等特征,结合试油试采等数据,建立水平井产量优势模型,分析了“水平井”模式开采致密油的优势。结果表明“水平井”模式开采致密油的日产量相较于直井其比值系数成倍数增长,旬邑长8致密油Ⅱ类达到了57.6;旬邑1口水平井2017年试油试采产油2400 t,同期145口直井累计产油仅为80.08 t,水平井与直井年累计产量比值达到119.88倍。本文的研究为旬邑地区延长组致密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宝萍龚建涛白艳军任剑
- 关键词:非均质性水平井
- 靖边王渠则区延安组延9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系末期,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整体抬升,致使延长组顶部遭受风化及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在此地貌上沉积了侏罗系地层,并成为目前盆内主要的生产层位之一。 盆地内的靖边王渠则区...
- 王宝萍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古地貌
- 文献传递
- 一种狭小空间便于维护的截止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便于维护的截止阀,具体涉及截止阀领域,包括阀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阀头,以及阀头上方插设至阀体内部的螺纹杆,所述滑块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与滑轨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的拉伸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从紧固座...
- 陈玉宝杨海龙王宝萍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探讨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测井相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其主要的储集层。这些砂体横向上复合连片往往呈带状展布,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要的孔隙类型。通过沉积相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 秦晓艳武富礼张志升何文忠王宝萍
- 关键词: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张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与控油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张台区主要产油层段长6油层组的岩性以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物性分析认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产物,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有多种微相。油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特征控制,水上、水下河道砂体是最主要的含油部位,但同时局部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孟选刚单旭光代晓旭李沼朱海涛王宝萍
- 关键词:沉积微相油气分布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一种油井故障检测仪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油井故障检测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内部空间分为液压内腔和液压外腔,液压内腔和液压外腔的中心轴均与液压油缸的中心轴重合,液压内腔的底部贯通液压油缸,液压外腔中套合有环形活塞,环形活塞伸出于液压外腔,液压外...
- 曹许明慕彩霞马平刘勇韩华峰王宝萍申海忠白崇高何有龙李季阳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ZS地区长6-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 2019年
- 通过对研究区9口井23块储层样品进行包裹体分析,依据不同类型烃类包裹体产状、丰度、气液比大小、地球化学组分和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参数对比分析,并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和埋藏史恢复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油藏的成藏史。结果显示:研究区流体包裹体存在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三类;石英愈合微裂隙和石英加大边两类宿主矿物产状;有机质的成熟度属于中等;油气成藏为相对漫长的连续过程,充注没有明显的间断,为一期成藏,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
- 王宝萍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成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