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用H-Kappa方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分布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多次反射波能量扫描求极大值和波形叠加反演的方法(H-Kappa方法)计算出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莫霍面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部分向西侧倾斜缓降,深度在40~48 km变化,地壳平均波速比值为1.81;都江堰、汶川、耿达一带处在龙门山推覆体范围之内的莫霍面起伏变化不大,深度在45 km左右,地壳平均波速比值为1.707 5;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的平均地壳波速比为1.76,莫霍面深度南面部分比北面深约10 km,呈南深北浅状。
- 江晓涛程先琼宋文杰王成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深部结构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接收函数的方法通过接收震中距30°~90°、震级在5.5以上的远震事件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探索汶川地震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扬子地台西缘的莫霍面向西侧倾斜缓降;处在龙门山推覆体范围之内的都江堰、汶川一带莫霍面起伏变化不大,在跨过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后开始下降,向北降至黑水县附近后平缓上升。结合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远震P波波形资料接收函数反演结果:①2条被动源剖面均显示莫霍面在龙门山推覆体中央位置深度约43km的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陡降,说明该断裂带是地壳厚度的陡变带,为扬子地台和松潘甘孜地台的构造边界。②莫霍面深度向南陡降至最深约68km处后平缓上升,向北陡降至最深约58km处后平缓上升。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东缘地壳厚度呈南深北浅、东深西浅分布。
- 王成朱介寿宋文杰江晓涛
- 关键词:被动源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
- 一种用于铀吸附的多孔钠型磷酸锆小球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放射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铀吸附的多孔钠型磷酸锆小球制备方法,称取钠型磷酸锆粉末,量取聚氨酯,在烧杯中搅拌均匀得到的面团状材料放入制丸机,样品放入滚筒抛光10MIN得到小球样品,放置进入真空干燥箱中,...
- 刘军王成陈立邓晓钦罗茂丹舒俊翔桂兵涛王静蒋兵徐僳
- 用非均匀速度模型对汶川8.0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原始资料,采用Hypo 2000对汶川大地震以及震后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截止到2011年4月15日,获得了26 278个地震记录。重新定位后对结果的总结为:(1)主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央断裂中段的北川-映秀断裂上,余震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方向延伸,呈南北分段分布。重新定位后的到时残差为±0.35s,水平误差为±1.32km,深度误差为±5km。(2)在主震附近的映秀、理县和黑水有一条北西向的余震带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捩断层一致。(3)在青川附近(龙门山断裂带的北端),此段成为余震密集地区,这与历史上此地很少有地震发生不吻合。
- 黄晓萍朱介寿曹家敏黄玉婷蒋科植王成江晓涛杨宜海
- 关键词:地震余震
- 一种偕胺肟化g-C<Sub>3</Sub>N<Sub>4</Sub>/ZrO<Sub>2</Sub>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铀方法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偕胺肟化g‑C<Sub>3</Sub>N<Sub>4</Sub>/ZrO<Sub>2</Sub>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铀方法,该偕胺肟化g‑C<Sub>3</Sub>N<Sub>4</Sub>/Zr...
- 刘军舒俊翔王成桂兵涛
- 接收函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S波速度结构反演
- <正>接收函数是从地震记录三分量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包含了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所产生的一次转换波Ps以及多次反射波PpPs、PsPs、PpSs。P波速度及速度界面的差异会影响接收函数Ps转换震相的振幅,同时P波及...
- 江晓涛朱介寿程先琼王成
- 基于全区视电阻率瞬变电磁一维正演中滤波系数的选取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提高瞬变电磁正反演数值计算的效果和效率,选取合适的数值滤波系数是关键。通过建立参照模型,选用正演数值计算效果良好的3组汉克尔变换滤波系数和3组余弦变换滤波系数,对比分析了其不同组合正演的计算效率、精度和有效范围。利用瞬变响应的平移伸缩特性提出参数模型法,实现了针对实测数据的滤波系数选取的估算,经过反演测试,最终得出了基于全区视电阻率的最佳滤波系数组合。
- 郭嵩巍郑凯刘小畔王成王淼
-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汉克尔变换余弦变换全区视电阻率
- 高硫-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短波红外矿物分布特征及找矿模型——以西藏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斯弄多矿床为例被引量:29
- 2017年
-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由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交代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斑岩型矿体,致使上部矿石中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的绢云母;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布为:白(绢)云母+(钠云母)→白(绢)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白(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白(绢)云母+钠白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其中顶部白(绢)云母是后期黑云母花岗斑岩蚀变所产生,本身与成矿无关;矿体主要赋存在伊利石+蒙脱石带,随着蒙脱石被伊利石化,矿体也逐渐尖灭。
- 郭娜黄一入郑龙郑龙唐楠伏媛
- 关键词:蚀变分带找矿模型蚀变矿物
-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岩石圈结构研究
- <正>青藏高原是新生代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变形区域,其主体较为平坦,而高原边缘与周边盆地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地形陡变带。龙门山断裂带构成了青藏高原东缘与华南地块的边界,自青藏高原东缘向东跨龙门山进入四川盆...
- 杨宜海朱介寿范军王成蒋科植
- 文献传递
- 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蚀变矿物特征及勘查模型——以斯弄多银铅锌矿床为例被引量:13
- 2018年
-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成就了青藏高原的冈底斯成矿带,位于该成矿带的斯弄多银铅锌矿床赋存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经过勘查确认该矿床属于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5个钻孔进行短波红外测量,发现钻孔中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绢(白)云母、钠云母(富Na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并在垂向形成绢(白)云母→绢(白)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绢(白)云母+伊利石→绢(白)云母的组合特征。通过总结归纳蚀变矿物分布、分带特征并与地质编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斯弄多找矿勘查模型。笔者在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中发现:(1)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矿物组成是寻找深部及外围矿体的重要线索;(2)绢(白)云母属于成矿前期的蚀变,与矿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显;(3)矿床深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SW方向深部反映了绢云母被交代形成伊利石的过程;NE方向深部表现为绢(白)云母二八面体结构的变化;(4)未被剥蚀的青磐岩化带是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主要依据。
- 郭娜刘栋唐菊兴郑龙黄一入史维鑫伏媛唐楠王成
- 关键词:地质学蚀变矿物找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