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3篇入路
  • 3篇昏迷
  • 2篇电刺激
  • 2篇正中神经
  • 2篇正中神经电刺...
  • 2篇神经电
  • 2篇神经电刺激
  • 2篇手术
  • 2篇颞肌
  • 2篇疗效
  • 2篇脑损伤
  • 2篇脑血
  • 2篇急性
  • 2篇穿刺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1篇岛叶
  • 1篇电刺激治疗

机构

  • 12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王振宁
  • 10篇陈桂增
  • 7篇刘小红
  • 5篇江耿思
  • 2篇修俊刚
  • 2篇邓海亮
  • 1篇方志伟
  • 1篇黄任娥
  • 1篇王海英
  • 1篇马利亚
  • 1篇刘锡川
  • 1篇刘云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坏死的情况称为脑梗死,脑梗死在祖国医学中又称中风、卒中[1].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疾病总体预后情况不好,治疗后常遗留肢体偏瘫等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脑动脉主干突然发生循环障碍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疾病一旦发生,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中线移位,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其医学影像学检验结果常显示大脑半球大面积低密度征象,临床治疗上,发病初期梗塞情况较轻,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疗,依靠小血栓的自体吸收或口服药物进行溶栓治疗[2].
王振宁叶嘉文刘小红陈桂增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血液循环障碍脑血管疾病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高压氧、康复疗法及其他物理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残疾程度评分(DR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分别为(51.17±5.64)cm/s、(55.81±5.37)cm/s,rCBF分别为(37.86±11.15)mL/(100 g·min)、(44.10±13.28)mL/(100 g·min),rCBV分别为(2.29±0.53)mL/100 g、(3.10±0.62)mL/100 g,GCS评分分别为(9.03±1.68)分、(10.34±1.45)分,DRS评分分别为(8.29±3.10)分、(6.53±2.57)分,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rCBF、rCBV、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陈桂增刘小红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正中神经电刺激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量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1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10.0%、0.0%均低于对照组38.9%、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恢复良好者高于对照组,无重度残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创伤小,清除速度快,减少了脑组织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江耿思陈桂增黄任娥王振宁罗伟鹏邓海亮罗焯明
关键词:脑出血脑疝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积水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后,容易引发创伤性脑积水。由于异物或者血液淤积影响脑脊液循环而引起脑积水[1]。创伤性脑积水有急性与慢性2种,急性期在2周之内有症状表现,是因外伤异物凝血等严重阻塞脑脊液循环而导致,可能出现眩晕呕吐甚至昏迷等情况[2]。慢性则发生症状时间较长,一般在受伤后3~6周出现。
王振宁叶嘉文刘小红陈桂增
关键词:创伤性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分析脑脊液循环症状表现急性期
颅内压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ICP变化情况制定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925.32±301.28)g vs(1 455.83±311.25)g]、使用时间[(7.64±4.58)d vs(14.35±4.59)d]、ICU监护时间[(21.48±4.13)h vs(40.39±4.12)h]、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4.1%vs 26.5%)、颅内感染发生率(2.0%vs 12.2%)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判断幕上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诊疗,从而改善预后。
罗灼明方志伟朱灼坤罗伟鹏刘云王振宁陈桂增
关键词:甘露醇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测
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经额组(15例)和枕下组(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碎吸血肿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中穿刺脑组织深度、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额组术中碎吸血肿量较枕下组少,穿刺脑组织深度明显深于枕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后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入路虽然术中较难碎吸血肿,但置管引流后最终引流效果与经枕下入路基本相同。血肿位置位于脑桥、中脑水平以上者适合选用经额入路,血肿位置位于脑桥后部及破入第四脑室、小脑者适合选用经枕下入路。
江耿思方钦锐黎学谦王振宁邓海亮刘小红
关键词:脑干出血穿刺
高压氧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促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sTBI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外伤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1~3个月的促醒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OS评分分别为(4.52±1.73)分和(3.65±1.15)分,较治疗前的(2.51±0.62)分和(2.62±0.51)分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清醒率分别为47.5%、65.0%、87.5%,均高于对照组的25.0%、42.5%、6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促醒作用,可提高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王振宁罗灼明朱灼坤修俊刚叶嘉文刘小红陈桂增
关键词:高压氧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脑损伤
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昏迷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及脑血肿量情况、意识觉醒恢复时间、治疗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脑血肿量明显减少(P<0.05);且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肿量进一步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半年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能够有效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降低脑血肿量,缩短意识觉醒恢复所需时间,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朱灼坤孟兵王振宁翁绮贞陈桂增
关键词:盐酸纳洛酮正中神经电刺激脑出血昏迷
内镜经鼻扩大入路与显微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内镜经鼻扩大入路(EEA)与显微经鼻入路在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5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EA垂体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行显微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垂体瘤切除情况,于术前(T1)、术后第2天(T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激素[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术中鞍底、鞍膈显露情况,肿瘤显露及切除情况,鞍膈破裂情况,记录脑脊液漏发生、术后肿瘤残留情况。结果 T2时,两组PRL、G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ACTH水平组间及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脑脊液漏发生、术后肿瘤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垂体瘤全切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A垂体瘤切除术对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垂体瘤全切率有一定帮助,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于改善患者预后。
刘小红马利亚王振宁叶嘉文刘锡川叶泽驹王海英
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
颞肌外与颞肌下颅骨修补方法早期并发症的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额颞区颅骨缺损行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不同修补术式术后早期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4年95例行单侧额颞区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颞肌外组60例,颞肌下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发生皮下积液、颅内出血、感染、癫痫的概率及术后皮下引流量。结果颞肌外组与颞肌下组在术后早期皮下积液、颅内出血、感染、癫痫及术后皮下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区颅骨缺损采用颞肌外或颞肌下修补术后早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但术前骨窗凹陷较深的病例适合行颞肌外修补。
江耿思修俊刚王振宁陈桂增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颞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