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茂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内异物并发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伴眼内异物(IOFB)的开放性眼外伤并发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08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伴眼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共269例(269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记录明确RD的诊断,将病例分为无RD组234例(234只眼)及RD组35例(35只眼)。比较两组间受伤情况、损伤特点、并发症及手术方式,按RD发生于术前或术后分别纳入因素回归分析并发RD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眼内异物摘出术。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眼内异物并发RD 35例(13.01%,35/269),以金属异物(34例)为主。其中27例术前合并RD,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术前视网膜前膜(OR=9.02,P=0.019)、晶状体损伤(OR=8.45,P=0.046)、玻璃体积血(OR=5.28,P=0.001)及异物深度分级(OR=3.04,P=0.002)。15例术后并发RD,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术后视网膜前膜(OR=17.67,P<0.001)和异物位置分级(OR=1.90,P=0.044)。结论IOFB并发RD以金属异物为主,术前RD的合并危险因素是术前视网膜前膜、晶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及异物深度分级。术后RD的合并危险因素是术后视网膜前膜和异物位置分级。
- 麦小婷龚雨婷陈佳琳王振茂林艾迪李翠连陈浩宇
- 关键词:眼损伤眼异物视网膜脱离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7眼,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使用IOL Master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曲率,使用Tomey SS1000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有效晶状体位置,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位移,并分析其对术后屈光度的影响。结果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屈光度分别为(-1.59±1.64)D、(-1.80±1.66)D、(-1.47±1.39)D,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5,P=0.746)。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术后屈光度变化与人工晶状体位移呈正相关(r=0.355,P=0.008),且术后1个月绝对屈光度误差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14,P=0.006),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绝对屈光度误差与术前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厚度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是术后屈光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轴越长术后绝对屈光误差越大。
- 张婉琪程缨淋黄惠春王耿王振茂
- 关键词:高度近视屈光度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的变化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灌注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时搏动性眼血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设计前瞻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23例。方法应用搏动性眼血流分析仪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动态测量眼内搏动性眼血流参数,包括搏动性眼血流量(POBF)、脉搏周期内平均眼压等,心电监护仪记录心率及血压。术前基线观察点为手术开始置开睑器后,术中超声乳化阶段及皮质抽吸阶段各测量1次。分析年龄、眼压、心率和血压与POBF的相关性。主要指标搏动性眼血流量,眼压。结果患者术前基线、超声乳化阶段、皮质抽吸阶段测得的搏动性眼血流量分别为(16.43±6.52)、(12.36±9.60)、(8.24±6.55)μl/秒。与术前基线相比,术中超声乳化及皮质抽吸时的搏动性眼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皮质抽吸时搏动性眼血流量较超声乳化时进一步下降,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术前基线、超声乳化阶段、皮质抽吸阶段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1.10±4.10)、(59.64±13.83)、(39.72±10.04)mm Hg。与术前基线眼压相比,术中两个观察点的眼压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和眼压与POBF呈负相关(b=-0.068,P<0.001和b=-0.012,P<0.001),心率和收缩压与POBF呈正相关(b=0.005,P=0.046;b=0.007,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高灌注压的持续作用下,眼压明显升高,搏动性眼血流持续下降,提示持续高灌注压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造成眼内的血供减少。
- 王振茂张铭志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眼压
- 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与大气泡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去除75%以上的角膜基质层)和飞秒激光联合大气泡技术(去除全部基质层,只保留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28例(32只眼)圆锥角膜患者9例(10只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19例(22只眼)行飞秒激光联合大气泡技术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随访4年,比较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残留近视度数、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丢失率在两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丢失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 0. 05),但飞秒激光联合大气泡技术全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残留近视度数更低,与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远期随访结果表明飞秒激光辅助的大气泡全板层角膜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是治疗圆锥角膜更好的手术方式。
- 王振茂肖凯霖葛轶睿黄振平陆燕
- 关键词:深板层角膜移植圆锥角膜飞秒激光远期随访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房角关闭治疗中的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第一大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 imar y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占25%。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已成为PACG和原发性房角关闭的一线治疗。LPI机制为利用激光在周边虹膜上打孔,解除PACG的瞳孔阻滞,加深前房,扩大房角,恢复生理性房水排出途径,从而降低眼压。研究表明LPI在原发性房角关闭各个疾病进程中均能比较好的控制眼压,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 何晶陆燕王振茂
- 关键词:原发性房角关闭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 飞秒激光辅助的大气泡法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的大气泡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例(23只眼)患者(圆锥角膜22只眼,角膜瘢痕1只眼)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大气泡法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供体及受体角膜均采用500-kHz VisuMax飞秒激光进行垂直边切,平均随访时间为(53.6±5.5)个月(47~61个月)。结果术中大气泡成功形成及后弹力层清晰暴露的成功率为91.3%(21/23)。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厚度均有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大气泡法全板层角膜移植对于圆锥角膜和角膜瘢痕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王振茂肖凯霖陆妍杨丽萍葛轶睿黄振平陆燕
- 关键词:飞秒激光圆锥角膜角膜瘢痕临床疗效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对眼内搏动性血流影响的研究
- 张铭志王振茂李太平杨冰芝
- 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12例(21眼)马凡综合征伴透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摘出联合IOL巩膜固定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其中,IOL巩膜固定采用了小切口(2.85 mm)、可折叠、一片式、四襻固定型美国博士伦Akreos IOL。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术后第1天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前UCVA为0.01~0.30 (0.13±0.11),BCVA为0.01~0.60 (0.29±0.17)。随访33~73(57.75±13.78)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UCVA为0.10~0.80(0.41±0.22),BCVA为0.20~1.00(0.70±0.27),两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位置居中,瞳孔圆。结论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固定型Akreos IOL悬吊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王振茂肖凯霖张少斌王耿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小切口
- 眼血流的无创性测量被引量:1
- 2010年
- 眼血流异常被认为参与了多种眼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眼血流测量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无创性眼血流测量技术(如彩色多普勒成像术、搏动性眼血流仪、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佳能激光血流仪等)因具有无损伤、安全、简便等优点,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就目前常见的无创性眼血流测量技术予以综述。
- 王振茂张铭志
- 关键词: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 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眼压以及角膜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 邱坤良黄育强黄楚开王振茂公为芬伍雪芬杜雅莉张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