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频超声诊断一侧睾丸网管状扩张并另一侧阴囊内结石1例 2012年 1病例资料
患者34岁,左侧睾丸不适来我院就诊。自述左侧阴囊触及一包块,临床以左侧附睾包块待查,来我科检查。 郭勇 李福英 王新正试管婴儿前脑无裂畸形1例 被引量:1 2012年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天。试管婴儿双胞胎之一。症状及体征:眼距窄,吸吮困难,抖动频繁,头围增大。临床诊断:脑积水。
临床诊断:脑积水。 黎钧 邓宏亮 王新正关键词:婴儿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气管性支气管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认识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例气管性支气管(TB)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支气管虚拟内镜(VB)等多种后处理图像。结果 5例气管性支气管均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发生在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的右侧壁或右后壁,经多种后处理,均能清晰地显示气管性支气管的起源部位,有无狭窄及其他合并症情况。结论 MSCT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气管性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童三龙 邓宏亮 张凯 王新正关键词:先天畸形 气管性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查 X线计算机 1.5T MRI常规序列及水成像用于儿童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内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疑似内耳畸形患儿30例(60耳),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9岁。选择6例内耳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10岁。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 MRI扫描仪对临床拟诊为感音性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进行蜗神经MRI成像和内耳水成像,正常志愿者进行MRI对照检查。结果 30例患儿中,内耳重型畸形9例(30%)(Michel畸形4例7耳,Mondini畸形2例4耳,蜗神经缺如3例5耳);内耳相对轻型畸形21例(70%)(共腔畸形2例4耳,蜗管发育不全性聋2例4耳,Scheibe型畸形5例1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0例19耳,内听道畸形而耳蜗及蜗神经发育正常或不良2例3耳)。其中含有3例两组交叉复合畸形即左右耳分别为重型和相对轻型内耳畸形。结论 MRI较为准确判断患儿内耳畸形、蜗神经发育状况,并可对畸形轻重程度分类,可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与禁忌证提供影像证据,在诊断SNHL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李豪刚 皮贵荣 李兴荣 张玉忠 王新正 郭学军 曾剑兵 吴志清关键词:MRI 水成像 内耳畸形 感音性神经性耳聋 上臂软组织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二例 2017年 病例资料病例1,男,24岁。左上臂肿物切除术后5年复发1年。5年前左上臂内侧皮下小包块,临床拟诊脂肪瘤并手术切除,1年后在原手术区皮下触及一约5.0cm×4.0cm包块,无痛,渐增大。超声:左上臂内侧皮下大小约5cm×4cm×4cm类圆形包块,信号混杂、血流丰富、包绕血管。 刘仁伟 余树林 张玉忠 方近智 王新正关键词:肉芽肿 KIMURA病 磁共振成像 探讨MR2DFIESTA序列在胃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R2DFIESTA序列在胃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疑诊胃肠道病变患者,先行FIESTA序列扫描,且部分患者行常规FSPGR/T1WI、压脂FRFSE/T2WI扫描,并结合患者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 93例患者中,胃低分化腺癌47例,胃肠道间质瘤3例,十二指肠低分化腺癌9例,中段空肠梗阻2例,中段空肠食物团1例,回盲部淋巴瘤3例,结肠高、低分化腺癌26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结论 FIESTA序列对显示胃肠道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金汉葵 王新正 张凯 金艳霞 黄雅南关键词:胃肠道病变 磁共振成像 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排128层CT对212例有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行冠状脉成像检查,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长度、厚度、狭窄程度及心肌桥近端管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212例中CTA发现心肌桥55例(64处心肌桥),阳性率25.9%;46例为单一心肌桥,9例为两处受累,同时累及前降支近段、钝缘支5例,同时累及前降支中段、后降支4例;其中前降支48处,第一对角支3处,第二对角支1处,左旋支1处,钝缘支5处,右冠状动脉4处,后降支2处,以前降支最多见,占75%。左前降支心肌桥组近端较无心肌桥组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结论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金汉葵 张凯 邓宏亮 吴大雄 王新正 雷鸣峰 徐应辉 黄雅南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心肌桥 1.5T 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低颅压综合征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 k Pa(60 mm H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颅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低颅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李豪刚 李兴荣 皮贵容 张玉忠 王新正 郭学军 吴志清 杨昌云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脑脊液漏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估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4例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OA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用磁共振T2mapping技术观察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情况。选择16只小型雄性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只)制作软骨缺损修复模型,实验组采用Mosaicplasty技术联合组织工程软骨移植进行缺损修复,对照组单纯采用Mosaicplasty技术进行移植。术后采用3T磁共振进行评估,并根据MOCART评分标准对组织修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和OA组负重区软骨的T2值均高于非负重区(均P〈0.05)。正常组的深层股骨髁软骨T2值均低于浅层股骨髁软骨T2值,OA组非负重区的股骨内、外髁软骨中浅层T2值均高于深层T2值(均P〈0.05);负重区股骨内、外髁软骨深及浅层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周对照组猪MOCART评分为(52.14±3.69)分,实验组MOCART评分为(63.64±7.3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有效地对无明显形态变化的软骨组织成分进行评估,对监测和诊断早期关节软组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有效地评估组织修复的信息,并能鉴别组织的修复情况。 金汉葵 童三龙 张凯 王新正 黎钧关键词:膝关节软骨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0例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24例,转移瘤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共64个病灶。采用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其病灶行平扫及随后30 s、70 s、3 min动态增强扫描,并将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肾上腺节细胞瘤形态上大多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模糊,密度均匀,有明显的桃尖征,病变部位多以右侧为主,可又钙化的情况出现;②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同一扫描或时间点的CT平均值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扫时表现出密度高于无功能腺瘤,而低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而在增强扫描各时间点其密度则表现出明显低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其他各类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相比,其MSCT表现在其病变形态、边界清晰度、肿瘤内钙化、发病部位与平扫CT平均值及增强扫描各时间点CT平均值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雷鸣峰 金汉葵 王新正 童三龙 张凯关键词:肾上腺疾病 神经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