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城

作品数:40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胆囊
  • 12篇结石
  • 10篇肿瘤
  • 8篇胆囊结石
  • 6篇胆囊结石病
  • 6篇结石病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胆总管
  • 4篇胰腺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腺癌
  • 3篇胆道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血清
  • 3篇术后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取石

机构

  • 39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邯郸钢铁集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顺平县医院

作者

  • 39篇王春城
  • 19篇张万星
  • 15篇脱红芳
  • 15篇暴雷
  • 14篇彭彦辉
  • 11篇郭怀斌
  • 7篇曹月敏
  • 6篇唐宇菲
  • 6篇王兰辉
  • 5篇翟瑜
  • 5篇苏力
  • 5篇郭贵军
  • 4篇江建军
  • 3篇温军业
  • 2篇史英钦
  • 2篇孟惠彦
  • 2篇杨月卿
  • 2篇孟会彦
  • 2篇刘为民
  • 1篇赵占胜

传媒

  • 8篇河北医药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张万星郭怀斌彭彦辉尹雯暴雷王兰辉王春城脱红芳岳立辉
课题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两种方法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深入研究具体的机制;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手术动物实验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经三腔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后EE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给予EEN,分为单腔普通营养管(胃肠减压管+鼻肠管)组和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术后48h开始给予以瑞能为主的EN,对比置管成功率、病人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耐受情况的比例、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的比例、感染发生率等,并在第8天复查肝、肾功能,评价三腔胃肠管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应用价值。结果:三腔胃肠管在胃肠减压的同时,还可进行EN,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瑞能进行EEN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采用三腔胃肠管进行的EEN安全可行。
翟瑜苏力郭贵军郭怀斌脱红芳王春城张万星杨月卿
关键词:三腔胃肠管老年恶性肿瘤肠内营养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7-10月收治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结果 6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成功,并放置T型管引流,术后3~4周胆道造影,切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后拔出T型管,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方法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疾病轻、康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脱红芳彭彦辉暴雷王春城江建军张万星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检查
恶性肿瘤导致高血钙危象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性,77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30年,加重3d人我院心脏内科治疗,入院后查血压180/100mmHg,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V1-5,T波低平或浅倒。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升高35.3×10^9/L,中性粒细胞0.892、血红蛋白117g/L。给予降压、扩血管、抗凝、抗感染等治疗。人院第2天患者出现嗜睡。腹部查体:腹膨隆,下腹软无压痛,右上腹压痛,剑突下可触及增大肝脏,质地较硬。
脱红芳王春城张万星彭彦辉
关键词:肿瘤高钙血症
硫辛酸对烧伤家兔应激期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烧伤家兔应激期抗氧化作用和氧化损伤影响。方法将深Ⅱ度烧伤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Ⅰ组10只伤后不用药,Ⅱ组10只伤后用硫辛酸灌胃,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3天、第5天采集家兔空腹耳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含量。结果 2组血清MDA值伤后早期比伤前升高,伤后第3天达峰值,伤后第5天降低;2组NO伤后比伤前降低,伤后第3天达最低值,伤后第5天升高;2组血清SOD伤后第3天和第5天均低于伤前。2组各时段MDA、NO、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前期给予硫辛酸治疗能明显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减轻机体氧化损伤。
王春城唐宇菲史英钦赵晓静任静
关键词:硫辛酸脂质过氧化烧伤家兔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高立平郭贵军脱红芳王春城暴雷
关键词: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肿瘤
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4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甲状腺癌中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LOH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郭怀斌翟瑜苏力脱红芳郭贵军王春城暴雷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微卫星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
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应该做些什么?被引量:6
2016年
医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科学。进入21世纪,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循证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兴起以及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导致外科学理念发生深刻变革,显著地改变着传统外科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诊疗策略、技术特征乃至医疗服务行业形态,以疾病为中心和技术至上的生物医学模式正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医疗模式所替代,只有符合人文精神的循证决策和微创化手术才能代表21世纪的现代外科,对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成为外科手术的终极目标,对手术质量的评价已由过去片面强调彻底清除病灶转为“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结构和功能保护以及最大控制医源性损害”,以使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多维度综合考量,从而导致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着现代精准外科模式的悄然转变。
曹月敏王春城齐利倩
关键词:外科医生生物医学模式医疗服务行业以疾病为中心医源性损害
胆囊内幽门螺杆菌DNA检出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郭怀斌张万星江建军王兰辉王春城
随着对胆囊结石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先后在胆囊结石、胆囊粘膜、胆囊内胆汁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DNA,使关于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关于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备受关注。课...
关键词: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幽门螺杆菌病因学
TDZD-8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DZD-8(4-苄基-2-甲基-1,2,4-噻二唑烷-3,5-二酮)对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作用。方法:54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h),共13次]诱导AP,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组在末次注射雨蛙素30 min后,腹腔注射10 mg/kg TDZD-8。于末次注射雨蛙素后3,6,12 h,各组分别取动物6只,测定血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后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分析胰腺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血淀粉酶与IL-6水平,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但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在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DZD-8对小鼠急性胰腺炎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周士超脱红芳彭彦辉张万星王春城
关键词:胰腺炎糖原合成酶激酶3NF-ΚB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