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钊
作品数:
5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合作作者
陈敏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篇
经济管理
主题
2篇
损益
2篇
企业
2篇
利润
1篇
业绩
1篇
业主
1篇
营业
1篇
营业外收支
1篇
上市公司
1篇
上市公司财务
1篇
上市公司财务...
1篇
事项
1篇
企业会计
1篇
企业会计准则
1篇
企业主
1篇
资本
1篇
资本来源
1篇
利润总额
1篇
经济时期
1篇
经济业务
1篇
经济业务事项
机构
4篇
天津财经大学
2篇
北京国家会计...
作者
4篇
王晓钊
2篇
陈敏
传媒
1篇
会计之友
1篇
财务与会计
1篇
会计师
1篇
2008年企...
年份
3篇
2008
1篇
2007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重塑损益新理念
被引量:1
2008年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主要通过利润总额反映经营业绩,所得税被作为利润对待。企业在表述经营业绩时常常使用实现利税指标。上缴所得税被作为向国家分配利润的行为。这种损益观念的形成,源于企业资本来源的单一化——国有化。由于企业的投资除国家外,没有其他投资者,因此无论利润还是税金,都归国家所有。
王晓钊
关键词:
利润总额
计划经济时期
经营业绩
企业主
资本来源
从“非经常性损益'变迁看“损益”观念的转变
从“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提出,到4次修订,体现了“损益”观念的转变过程:由过去的将“净利润”视为“正常损益”,到仅将“净利润”作为“确认损益”,从中分离出“非经营损益”;由仅将营业外收支视为“非经常性损益”,到将计入营业...
陈敏
王晓钊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净利润
营业外收支
文献传递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的热点问题——新会计科目设置变化
被引量:3
2007年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基础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形式加以规定的,其中涵盖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融为一体。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做法,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构成会计准则体系的正文.从而实现了国际趋同.同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帐务处理,作为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国际会计准则不涉及会计记录.
陈敏
王晓钊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科目设置
经济业务事项
会计确认
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记录
为什么要树立“实现损益”理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案例说明
被引量:1
2008年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结构与项目列示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未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但却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评价的"虚拟损益"单独列示,以提醒报表使用者不要简单地将"净利润"作为"实现损益"对待。"净利润"仅表示"确认损益",需要剔除"虚拟损益"计算"实现损益"。同时,防止投资者根据"净利润"对企业作出错误的评价、预测;防止企业根据"净利润"过度分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晓钊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