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霞

作品数:89 被引量:3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颌骨
  • 28篇下颌
  • 26篇正颌
  • 21篇畸形
  • 20篇外科
  • 20篇成骨
  • 19篇手术
  • 18篇牵引成骨
  • 15篇正颌外科
  • 15篇上颌
  • 13篇颌关节
  • 13篇颞下
  • 13篇颞下颌
  • 13篇颞下颌关节
  • 13篇下颌骨
  • 13篇下颌关节
  • 11篇颌畸形
  • 9篇上颌骨
  • 9篇矫治
  • 8篇术后

机构

  • 83篇北京大学口腔...
  • 7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纽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昌大学附属...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89篇王晓霞
  • 69篇李自力
  • 63篇王兴
  • 50篇伊彪
  • 47篇梁成
  • 16篇刘筱菁
  • 15篇何伟
  • 10篇李阳
  • 5篇田凯月
  • 5篇王晓颖
  • 4篇周彦恒
  • 4篇韩冰
  • 4篇林野
  • 4篇谢晓艳
  • 4篇郭传瑸
  • 4篇李倩倩
  • 3篇武登诚
  • 3篇何颖
  • 3篇周洋
  • 3篇宋颖

传媒

  • 16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中华口腔医学...
  • 5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中华口腔正畸...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案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医疗管理...
  • 1篇第八届全国口...
  • 1篇2013第四...
  • 1篇第一届全国口...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骨移植治疗单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长期疗效观察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three different autogenous bone graft interposed materials in ...
梁成王兴伊彪李自力王晓霞
文献传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被引量:5
2022年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祝颂松王旭东杨学文王晓霞田磊刘曙光郑广森唐正龙吴国民李志勇白晓峰黄旋平黄立习伟宏朱耀旻
关键词:正颌外科并发症牙颌面畸形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
李阳伊彪王兴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关键词: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文献传递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mm(14~35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mm增加到术后的10.4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梁成王兴伊彪李自力王晓霞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颞下颌关节强直小颌畸形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对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的面部对称性及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定量研究,评价手术效果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10例经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利用ProPlan软件对术后1周内(T1)、半年(T2)、1年以上(T3)的螺旋CT数据行三维重建、定点测量,测量项目包括面部对称性、髁突在三维方向的轴角、髁突-关节窝相对位置及髁突形态相关指标.采用一致性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面部不对称畸形矫治术后的患侧下颌升支高度随时间呈缓慢降低趋势[T1、T2、T3分别为(67.81±6.95)、(64.49±6.24)、(63.05±7.07) mm](P<0.05),同时颏点偏移程度减小[T1、T2、T3颏前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分别为(2.79±4.93)、(0.37±4.20)、(0.33±3.97) mm] (P<0.05),术后各阶段(牙合)平面倾斜角度及下颌高度的不对称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髁突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及形态变化趋势为双侧髁突水平位轴角逐渐变大患侧T1、T2、T3(分别为71.95°±7.47°、74.73°±8.44°、76.56°±5.22°;健侧分别为72.60°±5.56°、76.00°±5.30°、77.19°±6.20°)(P<0.05).双侧髁突向上移动[T1、T2、T3患侧关节上间隙分别为(8.78±4.38)、(4.11±2.49)、(3.27±1.96) mm;健侧分别为(3.63±1.49)、(2.52±1.19)、(2.38±1.11)mm](P<0.05),患侧髁突向内移动,但变化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趋缓,盘-突-窝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延长趋于稳定;患侧髁突内外径逐渐缩小[T1、T2、T3分别为(14.98±2.39)、(14.04±2.68)、(13.74±2.89) mm](P<0.05),表面凸起形成类似正常髁突的形态,健侧髁突表面形态也有改变,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结合相应的正颌外科术式能在治疗病变的同时,有效矫正髁突良性肿物或良�
罗宁洁李自力伊彪梁成王兴王晓霞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下颌骨髁状突正颌外科手术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控制鼻翼宽度的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鼻翼基底缩窄术(alarbasesuturing,ABS)控制上颌LeFortI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方法5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上颌LeFortI型截骨或分块截骨术,按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口外人路ABS,对照组采用口内入路ABS。采用3dMD立体照相测量法,于术前、术后3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定点测量鼻部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增加(1.38±1.29)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1.06±0.95)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0.36±1.13)mm。实验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66±1.47)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20±1.22)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1.30±1.33)m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S两种术式对鼻翼基底缩窄的效果均优于对鼻翼最外侧点缩窄的效果,口内入路法效果优于口外入路法,但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趋势。
王妙贞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王兴
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测试方法研究
2001年
目的 寻求测试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 16只恒河猴 6 8次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测试 ,比较口内进针法及口外进针法 ,找出记录感觉动作电位最稳定的测试方法。结果 其中 3只恒河猴用同心针电极口内进针法记录到的感觉动作电位稳定性和重复性差 ,且操作困难。 16只恒河猴采用口外进针法均可得到清晰、稳定的感觉动作电位。结论 采用同心针电极口外测试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方法 ,操作简便 ,重复性好 。
杨朝晖王晓霞谢秋菲
关键词:下牙槽神经恒河猴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的三维头颅正中矢状面自动构建法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采用非标志点法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SP),建立技术流程,评价其准确性.方法 选取30名志愿者CT数据,采用非标志点法(实验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分别构建头颅的正中矢状面.实验法采用Mimics 11.0软件,通过CT三维重建,镜像,本体-镜像数据配准等步骤构建MSP.对照组手工选取鼻根点、蝶鞍中心点和枕骨大孔最前点构建MSP.由10位正颌外科高年资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实验组、对照组MSP构建结果进行主观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84.4±10.9,对照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66.2±29.2.实验法得分高于对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法和迭代最近点算法配准的非标质点法能够构建三维头颅的MSP,其准确性优于传统点构建法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刘筱菁李倩倩王晓霞何颖谢铮李自力
关键词:迭代最近点算法
大鼠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改建机制的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 KB 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在下颌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过程中的表达,揭示 DO 过程中骨改建的规律。方法 42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牵引程式:间歇期5 d,牵引速度0.2 mm×2次/d,牵引期6 d,稳定期4周。分别于间歇期结束(术后第5天)、牵引期结束以及稳定期第1、2、3和4周6个时间点切取标本,X 线检查后制片,HE染色、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OPG 和 RANKL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并分析了 OPGmRNA 和 RANKLmRNA 表达及 RANKE/OPG 比值。结果稳定4周骨断端由新生骨连接,在所有时间点 OPG 和 RANKL 在成骨细胞、髓腔衬里细胞和新形成的骨细胞内共表达;OPG 表达至牵引期结束达到峰值并维持至稳定期2周;RANKL 表达在稳定期1周达峰值,并维持至稳定期3周;RANKL/OPG 比值则持续升高至稳定期3、4周达峰值。结论牵引成骨过程中的骨改建主要由成骨细胞、髓腔衬里细胞和骨细胞通过旁分泌 OPG 和 RANKL 完成;稳定期第3、4周是骨吸收的活跃期。
祝为桥王兴王晓霞王稚英
关键词:下颌骨骨重建牵引成骨
口服云南白药对正颌外科术中出血量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和评价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正颌外科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需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的牙-颌-面畸形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3例)和B组(44例),术前3d开始分别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或安慰剂胶囊,比较分析术中出血量差异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87例患者中,出血总量平均值:A组(330.5±134.4)ml,B组(420.3±175.9)ml,两组出血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e Fort Ⅰ型截骨术平均出血量(154.9±84.3)ml,B组(203.8±98.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SSRO平均出血量(175.6±81.3)ml低于B组BSSRO平均出血量(216.4±113.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纤溶功能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可有效减少正颌外科术中出血量,同时不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唐正龙王兴伊彪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关键词:失血手术正颌外科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