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梅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纤毛
  • 6篇纤毛虫
  • 6篇毛虫
  • 3篇腹毛目
  • 2篇岩性
  • 2篇岩性识别
  • 2篇乙烯
  • 2篇原生动物
  • 2篇肿瘤
  • 2篇无性生殖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卵巢
  • 2篇卵巢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甘草酸
  • 2篇甘草酸苷
  • 2篇病理
  • 2篇C-

机构

  • 11篇教育部
  • 5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6篇王梅
  • 6篇宋微波
  • 4篇王梅
  • 3篇高晓黎
  • 3篇谢湘云
  • 2篇王巍
  • 2篇王巍
  • 2篇常占瑛
  • 2篇徐炼
  • 2篇朱明壮
  • 2篇黄芹
  • 2篇何英
  • 2篇王梅
  • 1篇吴秀丽
  • 1篇李锐
  • 1篇牟志春
  • 1篇马洪钢
  • 1篇张社华
  • 1篇黄勇
  • 1篇刘娟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Zoolog...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第六届全国络...
  • 1篇淄博学院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制备及体外性质考察
2023年
目的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优选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处方工艺,考察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效果。方法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及电镜下形态进行表征。将黄体酮脂质体与微针基质材料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混合,采用溶剂铸造法制备微针阵列,对微针的皮肤穿刺性、载药量、体外释放、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黄体酮脂质体包封率为(70.88±2.07)%,粒径为(266.93±9.05)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3±0.03),72 h体外释放率为(83.58±2.54)%。黄体酮脂质体微针最优工艺为:以15%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为微针基质,光引发剂LAP浓度为0.25%,制得微针的载药量为(329.83±3.00)μg/cm^(2),光固化后,微针溶胀度均在200%以上。在体外释放实验中,分别经光固化1、2、3 min的黄体酮脂质体微针释放量随光固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中,在96 h时光固化1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67.08±4.75)μg/cm^(2),光固化2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59.69±6.04)μg/cm^(2),3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35.47±11.34)μg/cm^(2)。结论优选出的黄体酮脂质体微针成型性好,机械强度高。相较于脂质体,黄体酮微针能够更加有效地经皮渗透,可改善黄体酮透皮制剂的透皮性能。
贺宏吉沈琪沈琪卡迪热娅·艾克拉木白静雅王梅
关键词:黄体酮脂质体微针透皮给药系统
尖毛虫科纤毛虫的细胞发生模式被引量:3
2000年
对尖毛虫科纤毛虫二分裂期间的口器和体纤毛器以及皮膜之演化的一般模式做了总结性介绍与回顾 .本研究认为尖毛虫科是一个具有较高发生学多样性的类群,此点可能提示两点:( 1)该类群为一多元发生的混合体系,( 2)本类群确系单源发生,但已处于一高度分化状 态 .
王梅胡晓钟朱明壮宋微波
关键词:纤毛虫腹毛目发生学
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甘氨酸与DL-甲硫氨酸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及晶型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甘氨酸和DL-甲硫氨酸的固态理化性质和晶型稳定性。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同步热分析(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tical techniques,TGA/DTG-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分析方法对两种氨基酸原料药固体的理化性质与晶型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讨其在高温(60℃)、高湿(25℃,相对湿度75%±5%)、粉碎(<10℃)及水中的晶型稳定性。结果室温条件下甘氨酸为块状的α-型晶体,分解温度为257.4℃,ΔHf为773.5 J/g。α-型甘氨酸在高温(60℃)、高湿(25℃,相对湿度75%±5%)、粉碎(湿度<10℃)及60℃水中稳定性较好,未发生转晶;DL-甲硫氨酸为易吸附团聚的片状晶体,易发生固态转晶与溶液介导转晶。在高温(60℃)条件下固体DL-甲硫氨酸会由γ-型转为α-型,热分解温度和ΔH\-f均随α-型增多而增加,低温下γ-型更稳定。由于溶液介导转晶,在60℃水中结晶也只得到γ-型DL-甲硫氨酸。结论α-型甘氨酸与γ-型DL-甲硫氨酸可作为复方甘草酸苷制剂研发的优势晶型。对两个氨基酸固态理化性质及晶型稳定性的考察,可为原料药的物态质量控制和制剂研发的晶型筛选与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谢湘云陈春丽陈春丽陈春丽王梅常占瑛高晓黎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片甘氨酸多晶型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探究氨基酸缓解甘草酸苷致大鼠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2023年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中氨基酸缓解甘草酸苷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机制。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过量甘草酸苷建立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甘草酸苷组(甘草酸单铵盐,300 mg/kg)、甘草酸苷与氨基酸复方组(300 mg/kg,含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DL-甲硫氨酸=1.25∶1∶1)连续灌胃14 d,收集大鼠肾脏、肝脏,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肝脏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HPLC-Q-TOF MS)对大鼠肝脏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潜在靶点;通过转录组学数据分析与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的醛固酮腺瘤患者差异基因功能,关联推测氨基酸改善醛固酮增多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苷组大鼠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水肿;肝细胞空泡样变性、甘草酸苷与氨基酸复方组大鼠肾脏组织、肝脏组织损伤情况有所改善,仅部分大鼠肾小管扩张、肾近曲小管上皮水肿;肝细胞空泡样变性。代谢组学分析,与甘草酸苷组相比,甘草酸苷与氨基酸复方组筛选出9个潜在靶点;转录组学数据分析氨基酸可能通过脂代谢过程的调节等过程改善醛固酮增多。结论氨基酸可通过作用靶点LDLR调节脂代谢通路改变肉豆蔻酸等代谢物的表达缓解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王子航单宇谢湘云王梅王梅
关键词:甘草酸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代谢组学脂肪酸代谢
卵巢卵黄囊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46例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年龄8~45岁,肿瘤为囊实性包块,切面多彩状。镜检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网状/微囊状/迷路状、乳头状、黏液瘤样、腺泡-腺管样、实性巢团状,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S-D(Schiller-Duval)小体。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显示甲胎蛋白(AFP)(46例,100%)、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46例,10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46例,100%)、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26例,56.5%)阳性,腺泡-腺管样分化区域的肿瘤细胞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27例,58.7%)、细胞角蛋白-7(CK7)(27例,58.7%)、表皮膜抗原(EMA)(27例,58.7%)阳性,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酪氨激酶受体(CD117)、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3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抑制素-α(α-inhibin)阴性,46例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50%。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84月,随访期内9例患者因病死亡,余31例存活。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化疗与否均不影响预后生存。结论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镜下形态多样,具有特征性的S-D小体,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AFP、SALL4、Glypican-3染色阳性可以明确诊断。该肿瘤对化疗敏感,手术结合术后化疗,预后良好。
徐炼王巍王巍王巍何英刘娟王梅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黄囊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甘草酸及其制剂抗新冠感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报告了不明微生物引起的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3日,中国国家病毒疾病控制和预防研究所(IVDC)的科学家通过结合Sanger测序、Illumina测序和纳米孔测序鉴定出新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1]。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2]。
高晓黎王子航单宇谢湘云谢湘云王梅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研究甘草酸冠状病毒
二酚基二茚锆对乙烯齐聚的催化作用
钱明星黄勇王梅
关键词:聚乙烯
侧毛虫科系统关系的探讨与属级定义的重厘订(纤毛门,腹毛目)被引量:1
2002年
根据纤毛图式及细胞发生学特征 ,重新界定了腹毛目侧毛虫科纤毛虫 :侧毛虫、异毛虫、锥口虫、海尾柱虫、拟片尾虫以及拟翁口虫 6个相近属的定义。同时利用近祖 -衍化分析 ,探讨了其系统关系。
王梅朱明壮马洪钢宋微波
关键词:腹毛目纤毛虫
基于C-VGG16的岩性识别
岩石岩性的分类与识别一直都是地质勘探研究中的重点之一。传统岩性识别方法是通过人工识别的方式,并且存在人工误差以及时耗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VGG16的岩性识别方法,在VGG16网络上添加分支网络...
范思萌王梅李东旭孙先达许传海
关键词:岩性识别
优美盾纤虫无性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学研究(纤毛门: 腹毛目)
1997年
对优美盾纤虫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其过程为:1)OP发生于老AZM的左后方皮膜深处,其后一分为二并演化为后仔虫的A-AZM及B-AZM。在前仔虫,老AZM及PM完全保留并被继承;2)前仔虫另行产生一原基,由其形成一额腹棘毛,在后仔虫此棘毛来自OP腹侧;3)棘毛原基共5列,此原基先断裂成前后两组,然后各自演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4)每列背触毛分别产生前、后仔虫之背触毛原基。
王梅牟志春张社华张社华
关键词:纤毛虫腹毛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