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窥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5例临床观察
- 2007年
- 马清珠王焱谢佳平李森林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鼻胆管引流术内窥镜疗效满意
- 喜炎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喜炎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变化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CRP、ESR及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CRP及ESR均较前明显下降[对照组:CRP(35.6±9.8)mg/L降为(14.2 ±8.1)mg/L(t=-14.515,P<0.05),ESR(56.2±16.4) mm/1 h降为(22.4±11.6) mm/1 h(t=-12.008,P<0.05);观察组:CRP(36.4±8.2) mg/L降为(8.2±6.2) mg/L(t=-18.468,P<0.05),ESR(54.6±15.4)mm/1 h降为(16.8±9.6)mm/1 h(t=-15.249,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而治疗后IL-10呈上升趋势[对照组(168.8±62.4)ng/L升为(212.4±85.6) ng/L(t =5.468,P<0.05),观察组(172.8±65.1)ng/L升为(266.4±92.6)ng/L(t=6.368,P<0.05)],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FEV1及FVC均明显上升[对照组:FEV1由(1.41 ±0.15)L升为(1.62±0.18) L(t =2.186,P<0.05),FVC(2.62±0.88)L升为(2.89±0.92)L(=2.415,P<0.05);观察组:FEV1 (1.42±0.16)L升为(1.84±0.21) L(t =4.366,P<0.05),FVC(2.59±0.84)L升为(3.12±0.94) L(t =4.58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 (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3% (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8,P<0.05).结论 喜炎平可以减轻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张新王焱郭爱香
- 关键词:喜炎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肺功能
-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少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少发骨盆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并行骨盆SPECT/CT扫描的患者108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盆放射性浓聚灶定位准确性100%。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骨扫描(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骨盆少发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帮助了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合理的治疗方案。
- 赵海敏王焱
- 关键词:MDPSPECT/CT融合显像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 2008年
- 王焱田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急性加重期
- 基于已知疾病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胃癌进展及预后相关非编码基因
- 2023年
- 本研究旨在总结整理已有胃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非编码基因在胃癌的进展及预后中起的关键作用。通过胃癌患者编码及非编码基因的表达数据,结合已知胃癌致病基因,进行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的共表达计算,识别出由miRNA介导的并且与已知胃癌基因互作的lncRNA,挖掘出三者(mRNA-miRNA-lncRNA)相互作用的模块,进而对模块进行筛选,并对疾病相关的显著模块的基因进行生存分析。除已知的胃癌相关基因外,研究也使用了差异表达的胃癌基因,这些基因显著的富集在细胞增殖、细胞粘附、肌肉收缩、血管重塑、细胞分裂、染色体分离等生物过程,这些生物过程都与胃的基础功能及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值最高的三元组模块内核心基因BGN在胃癌患者中显著高表达,而且和胃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同时也发现该模块内的miRNA has-miRNA-153-5p和has-miRNA-5001-5p均为已证实的胃癌相关基因;模块内的mRNA和miRNA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由于与他们显著相关的lncRNA的表达异常导致的。本研究为胃癌已知致病基因的表达异常研究找到了新突破口,潜在的胃癌相关的非编码基因的发现为胃癌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马清珠季昆王焱
- 关键词:胃癌MIRNA预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为感染组,未发生真菌感染240例为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疗程,以及应用激素情况;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死亡例数情况.通过痰涂片培养结果确定真菌种类.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16.1%(9/56)明显高于非感染组6.2% (1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6,P<0.05);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2.6±0.8)种、应用抗生素疗程(15.4±2.6)d、应用激素比例[41.1% (23/56)]、低蛋白血症比例[57.1% (32/56)]、侵入性操作比例[35.7% (20/56)]均大于非感染组[(1.6±0.6)种、(9.6±2.2)d、8.3% (20/240)、12.1%(29/240)、5.4% (1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90.4% (217/240)高于感染组78.6% (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8,P<0.05).感染组真菌感染种类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长期使用高档抗生素、应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侵入性操作是引起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抗真菌治疗中,主要针对病原菌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
- 张新汪秀芹王焱房春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
- 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不同潮气量和呼气正末压(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和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COPD组仅给予气管插管,不给予机械通气;L+P0组、L+P3组、L+P5组、L+P10组在气管插管后分别给予6mL/kg小潮气量和0cm H_(2)O、3cm H_(2)O、5cm H_(2)O、10cm H_(2)O PEEP的机械通气120min;H+P0组、H+P3组、H+P5组、H+P10组在气管插管后分别给予20mL/kg大潮气量和0cm H_(2)O、3cm H_(2)O、5cm H_(2)O、10cm H_(2)O PEEP的机械通气120min。分别在小动物无创呼吸功能监测系统和血气分析仪中测量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大鼠呼吸功能指标和Pa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COPD组相比,L+P0组、L+P3组、L+P5组呼吸功能指标和PaO_(2)均明显升高(P<0.05),而L+P10组、H+P0组、H+P3组、H+P5组和H+P10组均明显降低(P<0.05);L+P5组呼吸功能指标和PaO_(2)均明显高于L+P0组和L+P3组(P<0.05);与L+P5组相比,L+P10组、H+P0组、H+P3组、H+P5组和H+P10组呼吸功能指标和Pa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肺组织和BALF中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OPD组相比,L+P0组、L+P3组、L+P5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L+P10组、H+P0组、H+P3组、H+P5组和H+P10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L+P5组肺组织中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0组和L+P3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L+P0组和L+P3组(P<0.05);与L+P5组相比,L+P10组、H+P0组、H+P3组、H+P5组和H+P10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潮气量与较高PEEP(如5cm H_(2)O 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减轻COPD大鼠�
- 谢翔王焱曹东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动力学炎症反应
-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马清珠刘怀琴王焱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
- 谷氨酰胺对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三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比较A、B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呼衰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前A、B组血浆DAO、D-乳酸、LPS显著高于C组(P均<0.01),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B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1)。与B组比较,A组肠功能恢复时间长,呼衰发生率高(P均<0.05)。提示Gln有助于增加COPD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呼衰发生率。
- 王焱马清珠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黏膜屏障阻塞性肺疾病慢性二胺氧化酶
- 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浸润性肺腺癌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影像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浸润性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2020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理及CT影像学征象,对孤立性结节病灶大小、位置、性质、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浸润性肺腺癌组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患者在结节直径、密度、分叶征及毛刺征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浸润性腺癌组在结节的位置、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非浸润肺腺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现为SPN的浸润性和非浸润性肺腺癌各种CT征象,有助于更好地鉴别不同类型的结节,提高肺癌早诊率。
- 卢园园王焱刘清发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