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质疏松症几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就骨质疏松症几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这几种基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予以综述。结果及结论骨质疏松是一个多基因疾病,一些基因的多态性、s细胞因子与骨量的变化有明显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没有完全被研究清楚,还有待于广泛的探索。
- 王秀玲朱秀英
- 关键词:骨质疏松基因
- 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旨在了解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98例研究对象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分2组,骨量正常组:48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50人。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8例受试者VDRBsmⅠ基因型。测试受试者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桡骨远端(Radius)5个部位骨密度(BMD)。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受试者VDR基因型未发现BB型,检出Bb型16人,占16.3%,bb型82人,占83.7%。b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8.2%,Bb、bb两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VDR两基因型与各部位BMD之间,虽然在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和桡骨远端等4个部位Bb基因型比bb基因型的BMD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组哈尔滨地区人群VDR基因型分布以bb型、Bb型为主,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 王秀玲朱秀英聂英昆李旋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 雌激素受体α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哈尔滨市8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ER-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BSMⅠ多态性,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结果本研究人群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6%、49.4%、37.0%;XX、Xx及xx基因型频率各为4.9%、40.7%、54.4%;BB、Bb及bb基因型频率各为0%、16.0%、84.0%,t检验分析各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显著差异。PvuⅡ多态性和BSMⅠ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 王秀玲朱秀英李旋聂英昆
- 关键词:绝经后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 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该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将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质粒(pcDNA3.1-BMP7)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序列测定、拼接后与报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序列对照:脂质体介导pcDNA3.1-BMP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14d,Western blot、PCR、原位杂交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表达。结果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全长基因序列一致:转染pcDNA3.1-BMP7质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大量骨形态发生蛋白7蛋白及骨态发生蛋白7 mRNA表达。结论脂质体介导下,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7能被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且表达了骨形态发生蛋白7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 mRNA。
- 高玉艳朱秀英李世胜王秀玲曲福军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类干细胞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