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宝方

作品数:23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4篇手术
  • 3篇愈合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内固定
  • 3篇股骨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胫骨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外固定
  • 2篇疗效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开放性骨折
  • 2篇坏死

机构

  • 19篇济宁市第一人...
  • 3篇济宁医学院
  • 3篇济宁医学院第...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济宁市第二人...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3篇田宝方
  • 5篇冯立
  • 4篇刘俊宾
  • 3篇郭洪敏
  • 3篇李涛
  • 2篇徐献伦
  • 2篇王文珠
  • 2篇田大为
  • 2篇刘艳春
  • 2篇房好林
  • 2篇鹿占鹏
  • 2篇聂志奎
  • 2篇刘建
  • 2篇杜宝印
  • 2篇郑卫东
  • 1篇郭萍
  • 1篇常文利
  • 1篇徐涛
  • 1篇徐晶
  • 1篇邓廉夫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修复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对骨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骨骼微结构,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目的:临床验证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增强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93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注射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治疗,注射组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内骨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一两个月,注射组患者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注射组并发症出现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常规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果说明,临床上对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密度值,对提升患者骨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刘建田宝方王文珠郑卫东冯立杜宝印田大为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辛伐他汀预后效果
近端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被引量:5
2010年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亦称股骨反粗隆间骨折,是极不稳定的骨折,在手术治疗上存在较大分歧,且术后容易出现髋内翻、患肢短缩、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6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锁定加压钢板(LDP)两种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刘俊宾田宝方徐献伦
关键词:内固定器锁定加压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
双臂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被引量:24
2015年
背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出现的骨折,单纯外固定常难以实现彻底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术后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经X射线检查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治疗组,患者均在入院8 h内进行彻底清创、复位骨折断端并进行有限内固定、固定双臂外固定架及Ⅰ期缝合,待损伤局部条件允许行Ⅱ期植皮、邻近肌皮瓣或游离皮瓣闭合修复创面。观察其修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44例同期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组56例患者中,疗效优35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对照组44例患者中,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可显著降低单纯内固定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肢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
刘建田宝方王文珠郑卫东冯立杜宝印田大为
关键词:腓骨骨折骨科植入物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开放性骨折
乳腺脂肪坏死42例分析
1997年
徐涛田宝方
关键词:乳腺脂肪坏死外科手术
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成人输尿管囊肿13例,术前经KUB并IVU、B超、膀胱镜检查确诊,7例采用单纯囊肿切开,6例行输尿管口整形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效果较为满意,并就本病的发病原因。
鹿占鹏田宝方马鸣马鸣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外科手术
原花青素可抑制高糖诱导兔髓核细胞的凋亡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原花青素因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体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目的:探讨原花青素是否对高糖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健康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由山东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方案经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批准。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传至5代。取第3代髓核细胞(细胞浓度至1×108 L-1),分别接种在6个4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原花青素(0,10,20,30,40,50,60μmol/L),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确定合适的原花青素浓度。实验分为4组:①对照组:无高浓度葡萄糖和原花青素;②高糖组:培养液中含有100 mmol/L葡萄糖,无原花青素;③原花青素组:培养液中含有40μmol/L原花青素,无高浓度葡萄糖;④高糖+原花青素组:40μmol/L原花青素预处理6 h后再加入100 mmol/L高浓度葡萄糖。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总活性氧、血红素氧合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兔髓核细胞呈多角形、短梭形,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伸出伪足,胞体逐渐变细长;②细胞呈"S"型曲线生长。传代后第1天,细胞生长缓慢,从第2-5天细胞生长迅速,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活性逐渐降低;③通过筛选发现,原花青素浓度为40μmol/L时为较适宜浓度;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高糖组髓核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原花青素预处理髓核细胞后,与高糖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0.05);⑤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原花青素可显著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且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活性氧自由基积聚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趋势相反;⑤结果说明,原花青素可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积聚和增殖活性下降。
徐庆房好林刘阳张存鑫田宝方
关键词:髓核细胞活性氧自由基椎间盘原花青素血红素氧合酶1
3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比扩髓与非扩髓技术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5例患者行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B组17例患者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A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平均愈合时间(28.6±7.7)周,B组并发症3例,平均愈合时间(30.5±8.5)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锁钉断裂0例,B组患者术后锁钉断裂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治疗,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扩髓技术不仅不会增加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率,还能够保证锁钉固定效果,降低锁钉断裂率,具备应用价值。
李涛田宝方刘俊宾冯立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扩髓骨折固定胫骨骨折开放性骨折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近期临床疗效的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采用3枚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20例患者采用FNS内固定治疗(B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质量、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日常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情况。结果A组切口平均长度大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大于B组,但A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术中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内A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于B组(P<0.05),14 d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离床时间术后开始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B组短(P<0.05)。A组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各1例),较B组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2例,感染2例,内固定失效3例)少(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HHS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相对于FNS内固定,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尽管手术创伤偏大,但术中复位更满意,术后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更低,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实现生活质量提升。
刘虎田宝方张娜房好林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
躯干侧方压伤肌挛缩致脊柱侧凸的病因探索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21~28日龄杂种犬18只,体重0.8~1.2kg,随机分为手术组、强制性侧卧位组及对照组(n=6)。手术组在硫喷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下,将躯干一侧下6肋间区的背阔肌、胸大肌及腹外斜肌等重叠缝合,使其短缩2.5~3.0cm,术后脊柱即成侧凸畸形,凹向手术侧,凸向非手术侧,术后2个月缝线松动,肌肉重叠消失,脊柱侧凸的角度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强制性侧卧组:采用四条腿固定架将犬的四条腿固定,强制侧卧在沙袋上,保持同一侧卧位4~8周,侧卧受力区的肌肉组织缺血、变性、粘连、挛缩,脊柱逐渐形成固定性侧凸,凹向卧侧,凸向非卧侧,cobb角17~33°,对照组:实行自由体位,观察时间与实验组相同,6只均无脊柱侧凸畸形。结果说明较长时间的强制性一侧卧位可使幼犬发生肌挛缩性脊柱侧凸。其脊柱侧凸的特点及躯干受力区肌肉组织细胞学的改变与人类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极其相似。提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与新生儿期实行强制性侧卧位可能有密切关系。
孙从宪邓廉夫郭洪敏聂志奎聂志奎
关键词:脊柱侧凸病因
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其中采用顺铂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甲氨蝶呤,6.0~8.0 g/m2,静脉滴注6 h,之后第4 h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15 mg静脉注射,q3 h×9次,肌肉注射15 mg,q6h×(6~8)次。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23/30)、53.33%(16/30)、36.67%(11/30),对照组分别为73.33%(22/30)、36.67%(11/30)、20.00%(6/30),2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而2组2、3年生存率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顺铂来说,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能提高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李涛郭洪敏田宝方刘俊宾
关键词: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顺铂免疫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