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秋菊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2篇肾功能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慢性肾脏
  • 2篇慢性肾脏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酸中毒
  • 1篇血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早期慢性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术
  • 1篇中毒
  • 1篇肾功能恶化
  • 1篇肾结构
  • 1篇肾衰

机构

  • 5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5篇田秋菊
  • 1篇徐令华
  • 1篇蒋喜平
  • 1篇孙祯甫
  • 1篇赵蒙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初次紧急腹膜透析腹腔镜置管术与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初次紧急腹膜透析腹腔镜置管方法与传统开腹置管方法效果的优劣。方法尿毒症患者37例,采取自愿选择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对照组常规开腹置管术。术前及术后10天抽晨起静脉血,尿素氮、肌酐、尿酸、钙、磷变化比较。应用SPSS 24mac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两组手术前血尿素氮、肌酐、尿酸、钙、磷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尿素氮、肌酐、钙化比较,P均<0.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尿酸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磷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尿素氮、尿酸变化比较,P均<0.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血肌酐、钙、磷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手术后血尿素氮、肌酐、尿酸、钙、磷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比较,P均<0.0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P>0.05。两组渗漏、出血、感染、导管移位等比较,P均>0.05。结论初次紧急腹膜透析通过小切口延长皮下潜行隧道,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比传统开腹置管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渗漏等并发症与传统开腹置管相当。
孙祯甫蒋喜平田秋菊赵蒙徐令华
老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导致老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64例早期慢性肾衰竭,并且出现肾功能恶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分成≥60岁组和<60岁组,针对导致肾功能恶化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60岁组患者中因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和低血容量等因素导致肾功能恶化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60岁组患者的发生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因原发病复发进展和恶性高血压因素导致肾功能恶化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60岁组的发生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感染(OR=9.432)、肾毒性药物(OR=8.421)、低血容量(OR=6.653)是老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和低血容量等因素是导致老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临床危险因素。
田秋菊
关键词:肾功能恶化临床危险因素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血流、肾结构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其肾血流、肾结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程为1年,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检测其肾血流及肾结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肾血流、肾结构及尿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对象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双肾血流量明显增多,双肾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收缩期最大流速明显升高,双肾搏动指数和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双身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变薄,双肾动脉内径明显增大,且尿液和血液中β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不但能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肾血管阻力,改善患者肾血流量和肾血管结构,提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从而降少尿蛋白的排泄,进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田秋菊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
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慢性肾脏病2、3期且TCO2〉22 mmol/L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a HCO3片1.0~1.5 g/d,分次口服,同时给予产碱的水果蔬菜。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尿素氮、血肌酐、血p H值、血TCO2、电解质及血压。结果治疗组血p H值、血TCO2有所提高,血尿素氮、血肌酐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p H值、血TCO2进一步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Na HCO3片和产碱的水果蔬菜饮食疗法能纠正血浆TCO2〉22 mmol/L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并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
田秋菊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酸中毒碳酸氢盐
活性维生素D_3治疗慢性肾脏病(Ⅰ~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Ⅰ~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讨治疗CKD(Ⅰ~Ⅲ期)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将符合CKD(Ⅰ~Ⅲ期)的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根据不同的病因,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情况、病理类型及血压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1.0mg/d口服,观察12周,主要观察尿蛋白量下降程度、肾功能变化情况及血清钙、磷水平。结果治疗组尿蛋白显著下降[(3.99±1.25)g vs(1.05±0.33)g/24h,P<0.01],血尿素氧(BUN)、血肌酐(Scr)亦明显下降。[(6.8±3.1)mmol/L vs(4.2±1.1)μmol/L,P<0.05]、[(128.5±60.5)μmol/L vs(98±40.1)μmol/L,P<0.05]。对照组尿蛋白亦明显下降[(3.73±1.32g)vs(2.11±0.98)g/24h,P<0.05],BUN,Scr无明显变化,[(7.0±2.8)mmol/L vs(6.8±1.4)mmol/L,P>0.05],[(130.1±61.8)μmol/L VS(129±50.3)μmol/L,P>0.05],两组血清钙均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活性维生素D3能明显减少CKD(Ⅰ~Ⅲ期)患者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CKD(Ⅰ~Ⅲ期)安全,有效的药物。
田秋菊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活性维生素D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