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鸿远
-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46例,分为两组:老年组87例、非老年组159例,对比两组在临床症状、失血严重程度、并存疾病、病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收缩压均值高于非老年组,脉搏与休克指数均值低于后者,并存疾病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31例,35.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23.0%)、急性胃黏膜病变(17例,19.5%)、胃癌(13例,14.9%)、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2.3%)。Blatchford评分老年组64例(73.6%)为中高危,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相近,失血严重程度低于非老年组,并存疾病率高于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老年人前五位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两组预后评估均较差。
- 吴燕厉英超白鸿远郑晓燕宁菲菲曲胜阳唐荣华
-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存疾病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早期识别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早期识别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84例胸痛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分段评价标准和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进行定量评分并计算总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30分)与重度狭窄组(≤30分),并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分析NLR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早期识别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33,95%CI:1.013~1.054,P=0.001)、男性(OR=1.750,95%CI:1.062~2.883,P=0.028)、低密度脂蛋白(OR=1.723,95%CI:1.232~2.411,P=0.001)、NLR(OR=1.345,95%CI:1.205~1.500,P<0.001)为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94~0.693,P<0.01),当NLR取值为2.32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62.6%。结论:NLR是冠状动脉重度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白鸿远王西强王亭忠杨丹丹宁菲菲柏如海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
-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及幽门螺杆菌的超微结构特点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及H.pylori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经尿素酶实验和14C-尿素呼气实验证实为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30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各15例)作为观察组,以无H.pylori感染的健康成年人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上皮细胞及H.pylori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多数肿大,排列紊乱,部分发生肠腺化生,肠腺化生标本中发现上皮内瘤细胞。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H.pylori感染引起胃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出现空泡变性,细胞游离面微绒毛减少或消失,排列稀疏。部分细胞间连接复合体消失,间隙加大。局部浆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结构不完整,血浆及红细胞渗出。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H.pylori呈杆状或球状,黏附于细胞表面或进入细胞内。结论H.pylori以不同形态、不同的寄生及黏附方式感染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及细胞内结构发生多种炎性改变,甚至引起胃上皮细胞内瘤细胞形成。
- 李倩白鸿远刘晓莲厉英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透射电镜消化性溃疡
-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在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窦房结表达的改变
- 2017年
- 目的观察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通道在心力衰竭(HF)大鼠窦房结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方法以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术建立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模型(n=7),假手术对照组(SO)大鼠切开腹腔,穿刺腹主动脉,但不造成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之间的瘘(n=7)。于术后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e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并于取材时测定心脏质量/体质量(heart weight/body weight),评价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分离大鼠窦房结细胞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SK2通道蛋白的表达,同时取材窦房结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行Western blot测定比较心衰大鼠窦房结组织SK2通道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明显减低[LVEDd(mm):SO 5.91±0.36 vs HF 11.15±0.91,P<0.01;LVEDs(mm):SO 2.89±0.28 vs HF 7.89±0.70,P<0.01;LVEF(%):SO 87.10±1.63 vs HF 62.10±2.57,P<0.01;LVFS(%):SO51.27±2.03 vs HF 30.05±1.66,P<0.01],心脏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大(SO 244.19±36.87 vs HF 593.21±28.72,P<0.01)。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SK2通道表达于两组大鼠窦房结细胞膜上,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示心力衰竭组大鼠窦房结组织SK2通道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0.22±0.10 vs 0.31±0.16,P<0.05)。结论 SK2通道在心力衰竭大鼠窦房结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
- 倪雅娟张京文白鸿远杨国栋马爱群
- 关键词: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心力衰竭窦房结
- 松果菊苷通过上调PGC-1/NFR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对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HF组为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组,ECH组为造模同时腹腔注射ECH干预,对照组(Ctrl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分析线粒体密度及空泡化率,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EC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短轴缩短率(1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较HF组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容积(1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Ds)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eft ventrie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降低(P<0.01),心功能改善;与HF组相比,ECH组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形态正常线粒体密度明显增加,空泡化率明显减低(P<0.01);ECH组心肌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ECH组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NFR-1、NFR-2、TFAM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ECH可能通过上调PGC-1/NFR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改善心功能。
- 倪雅娟白鸿远朱文静刘畅王小芳
- 关键词:生物合成凋亡
- 成年大鼠窦房结活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及钠通道各亚型表达的观察
- 2017年
-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成年大鼠窦房结细胞的方法,了解其形态结构特点,系统观察钠通道各亚型在窦房结细胞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钠通道在窦房结功能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取成年大鼠窦房结组织,Ⅱ型胶原蛋白酶联合蛋白酶酶解分离活性窦房结细胞,行钠通道亚型Nav1.1、Nav1.2、Nav1.3、Nav1.5、Nav1.6、Nav1.7、Nav1.8、Nav1.9的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亚型在窦房结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急性分离的窦房结细胞中观察到梭形、弧形、细长弯曲形等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细胞横纹清楚、活性好,可存活6~8h;钠通道Nav1.1、Nav1.5、Nav1.6、Nav1.7、Nav1.8、Nav1.9在大鼠窦房结细胞呈阳性表达,Nav1.2、Nav1.3表达呈阴性。结论Ⅱ型胶原蛋白酶联合蛋白酶酶解分离方法是可靠的成年大鼠活性窦房结细胞分离方法,钠通道各亚型在成年大鼠窦房结细胞呈差异性表达。
- 倪雅娟白鸿远张京文杨国栋马爱群
- 关键词:窦房结细胞钠通道
- 中西医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 2014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劳累性气短、浮肿1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2010年10月来我院门诊。自诉间断不能平卧。无咳血。查体:血压:106/80mmHg(1mmHg=0.133kPa),心脏听诊S1减弱,P2稍高,未闻及杂音。门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4次/min,电轴不偏,窦性心动过缓,QRS时限为110ms,
- 张学丹白鸿远卢群宋冰雪沈建马爱群
-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中西医联合
- 心源性晕厥1个家系临床调查及CACNB2b基因突变检测
- 2013年
- 目的评估心源性晕厥合并早期复极、不典型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的家系临床特征及CACNB2b基因突变,确定是否存在新的CACNB2b基因突变位点及其与该家系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0-11-28对陕西1个心源性晕厥家系50名成员进行临床资料采集,提取DNA,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使用Genbank Blast程序比对测序结果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发现17例无晕厥症状的家系成员的心电图存在早期复极或不典型Brugada综合征表现,同时,包括先证者在内的7名成员存在相同的CACNB2b基因同义突变(C1539T)。结论 该心源性晕厥家系成员晕厥的发生及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可能与CACNB2b基因同义突变存在相关性。
- 宋冰雪白鸿远倪雅娟卓小桢卢群马爱群
-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早期复极BRUGADA综合征
- 慢性心力衰竭离子通道谱的稳态调节
- 2013年
- 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离子流发生异常,细胞稳态调节作用激活,调节离子通道表达谱及其产物,引起多个离子通道电流的改变,从而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流到理想水平,以维持心肌细胞的电稳定和平衡。稳态调节作用有利于心肌细胞的电稳定,大大提高了心肌细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由于心肌细胞间稳态调节的不一致性,引起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的心律失常时,应在减小心肌细胞工作负荷的同时尽可能地逆转离子通道谱的重构,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主要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稳态调节作用、离子通道谱重构及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心律失常的治疗与展望。
- 杨丹丹白鸿远马爱群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稳态调节心律失常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促炎、促血栓形成、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NETs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0例,抽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及外周动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NETs及其相关结构,分析NETs及其相关结构与STEMI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NETs结构,外周动脉血中未有明显的NETs结构形成;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大量的NETs相关结构dsDNA生成,与外周动脉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与外周动脉血中NETs相关结构dsDNA呈正相关(Pearson′s P=0.479,P<0.05)。结论:NETs及其相关结构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
- 王西强杨丹丹白鸿远刘平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