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爱存

作品数:4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1篇近视
  • 18篇儿童
  • 17篇角膜
  • 12篇滴眼液
  • 12篇眼液
  • 12篇角膜塑形
  • 12篇角膜塑形镜
  • 12篇阿托品滴眼液
  • 9篇滴眼
  • 8篇眼轴
  • 7篇眼轴长
  • 7篇眼轴长度
  • 7篇阿托
  • 7篇阿托品
  • 5篇少年
  • 5篇青少年
  • 5篇青少年近视
  • 5篇近视发展
  • 4篇近视儿童
  • 4篇近视进展

机构

  • 33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郑州大学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4篇河南省眼科研...
  • 3篇郑州铁路职业...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爱尔英智...
  • 1篇河南省立眼科...

作者

  • 40篇符爱存
  • 21篇吕勇
  • 13篇李秀红
  • 9篇朱豫
  • 9篇王卫群
  • 8篇尚丽娜
  • 5篇王勤美
  • 5篇张俊杰
  • 4篇王晓幸
  • 3篇金学民
  • 2篇周路坦
  • 2篇高莎莎
  • 2篇包芳军
  • 2篇李彬彬
  • 2篇崔璨
  • 2篇尚利娜
  • 2篇许琛琛
  • 2篇俞阿勇
  • 2篇张凤妍
  • 2篇孙广莉

传媒

  • 10篇中华实验眼科...
  • 7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2007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四届国际...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近视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中央和旁中央曲率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表面中央和旁中央曲率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3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1天、1周和1个月检查角膜地形图。采集右眼角膜中心及水平、垂直子午线距角膜中心4、3、2、1mm共17点(分别记为:颞4、颞3、颞2、颞1;中心;鼻1、鼻2、鼻3、鼻4;上4、上3、上2、上1:下1、下2、下3、下4)的切线曲率。观察戴镜前角膜各点曲率的分布特征及戴镜后各时间点各点曲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戴镜前角膜曲率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减小,颞侧曲率较鼻侧高,下方曲率较上方高,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47,15.33;P=0.000,0.000)。颞3,颞1、中心、鼻2、上2、下2、下3点的曲率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62,9.507,19.113,11.417,3.732,5.480;P〈0.05)。各点曲率戴镜第1天开始变化,1周变化量最大,之后稳定。-与戴镜前比,戴镜后角膜中央区变平:颞侧比鼻侧、下方比上方变平明显。旁中央区曲率变陡峭:鼻侧比颞侧、上方比下方变陡明显。周边曲率基本不变。结论角膜中央陡峭,周边平坦;颞侧较鼻侧、下方较上方陡峭。青少年近视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中央区曲率水平方向较垂直方向变化明显。角膜前表面中央区变平,旁中央区变陡,周边部基本不变。镜片塑形中心偏向颞下方位。
符爱存谢红波吕勇尚丽娜李秀红朱豫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角膜曲率偏心
LASIK、去瓣与常规Epi—LASIK矫正近视的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目的:从视觉质量角度评价 LASIK、去瓣与常规 Epi- LASIK 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LASIK 患者25例 (50只眼),去瓣 Epi-LASIK 患者19例(38只眼),常规 Epi-LASIK 患者2...
符爱存王勤美王晓幸俞阿勇
文献传递
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GP便捷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了解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度数(degree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D)与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degree,SSED)之间关系,RG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VA)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subjective refraction,SBCVA)之间关系,探讨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GP便捷方法,观察RGP矫治圆锥角膜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舒适度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圆锥角膜患者64例(102眼),记录UCVA、主觉验光结果及其SSED、RGPVA、RGPD及定期复查情况。为探讨RGPD、RGPVA与SSED、SBCVA间大小及关系,分别把圆锥角膜102眼作为一组(A)及以散光度数2.0 CD、3.0 CD、4.0 CD、5.0 CD、6.0 CD为界分别把102眼分为两组,即(B1、B2)、(C1、C2)、(D1、D2)、(E1、E2)、(F1、F2)来研究。结果相关性分析:除F2组外,其他各组RGPD与SSED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除E2、F2组外,其他各组RGPVA与SBCV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所有组RGPVA与UCVA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1)。差异分析:除D2、E2、F2组外,其他各组RGPD与SSED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组RGPVA较UCVA、SBCVA均有明显提高(均为P<0.05)。随访期间RGP配戴者无明显不适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圆锥角膜患者其主觉验光度数和视力可为RGP验配提供重要参考,使RGP验配更快捷,但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此参考价值减小。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后能达到更好的矫正视力,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李秀红段素芳吕勇符爱存尚丽娜朱豫
关键词:圆锥角膜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近视青少年夜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加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84 例、82 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分别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收集其性别、年龄、基础眼轴长度和戴镜2 年后眼轴增加量...
符爱存
关键词:角膜近视
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及框架眼镜2 a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评估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50例(99眼)为角膜塑形镜组、RGPCL近视者48例(95眼)为RGPCL组及单光足矫框架眼镜近视者50例(100眼)为框镜组,随访2 a。记录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 a后的近视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塑形镜组戴镜6个月内每次复查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准确测量屈光度及AL,角膜塑形镜组和RGPCL组2 a后至少停戴30 d再进行检查。结果戴镜前3组间年龄、屈光状态、AL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a后,三组的AL及SE均有所增加(F=278.43、140.12,均为P<0.01),AL和SE增加分别为:角膜塑形镜组(0.30±0.39)mm、(0.83±0.97)D,RGPCL组(0.55±0.41)mm、(1.55±0.63)D,框镜组(0.59±0.34)mm、(1.73±0.62)D,角膜塑形镜组增加量最少,另两组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UCVA较配戴前均明显提高(F=486.38,P<0.01)。结论角膜塑形镜、RGPCL及框架眼镜3种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配戴角膜塑形镜还能明显提高近视者的UCVA。
李秀红王敏吕勇符爱存尚丽娜朱豫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眼轴长度近视
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7—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汉族儿童60例60眼。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双眼等效球镜度(SE)为+0.50~-0.75 D(近视前期)的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儿童分别于每晚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或空白溶媒滴眼液,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个组的SE、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调节幅度变化量,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儿童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和2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分别有3例和9例儿童发生近视,分别占11.5%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0.981、81.854,均P<0.001),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照组SE和AL以及0.01%阿托品组AL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阿托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S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SE向近视化方向进展(-0.15±0.26)D,小于对照组的(-0.3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2);0.01%阿托品组AL增加量为(0.17±0.11)mm,小于对照组的(0.2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63,P=0.032),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瞳孔直径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调节幅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0.882,P=0.042;F_(时间)=0.337,P=0.033),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内,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和2�
于世傲吕勇王卫群崔璨魏丽黄聪聪马娜娜赵兵新张俊杰符爱存
关键词:阿托品近视儿童有效性
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度和视力变化规律。方法共收集2-9岁屈光度为-2.0D-14.0D,平均(-6.8±4.5)D的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47例86只眼。根据近视等效球镜度数共分3组:-2.0D~6.0D为低中度近视组,共45只眼;-6.25D-9.0D为高度近视组,共22只眼;-9.25D~14.0D为超高度近视组,共19只眼。3±6个月散瞳验光1次,根据验光结果进行全矫配镜和弱视治疗。随访3~5年,平均(4.1±1.8)年,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变化。结果平均每年屈光度增加:低中度近视组为0.21D、高度近视组为0.05D、超高度近视组为1.31D,三组的增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与矫治前相比,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提高。平均矫正视力(5分记录法):低中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45/4.92,治疗后30只眼(67%)视力达正常。高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33/4.87,治疗后12只眼(55%)视力达正常。超高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01/4.59,治疗后2只眼(10%)视力达正常。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低度近视组视力提高最快(P〈0.05)。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组增加最快,低中度近视组次之,高度近视组基本不变。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能提高或达正常。随近视度数增加,弱视程度加重,视力提高减慢。
符爱存叶良曹木荣吕勇李秀红尚丽娜朱豫
关键词:近视弱视屈光度儿童视力
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成像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通过改进方法制备出的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PEG-Tf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的特异性成像现象。方法:制备出NaYF_(4)∶Yb/Er(UCNPs),再等离子体处理将之表面羧基化;分别接载氨基聚乙二醇和转铁蛋白(Tf)制备出UCNPs-PEG-Tf。对其进行相应表征,检测其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分光光度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对OCM-1的特异性荧光现象。结果:相应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UCNPs和UCNPs-PEG,以及进一步接载Tf后形成的UCNPs-PEG-Tf。复合物UCNPs-PEG-Tf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发出显著的绿色荧光。同样条件下,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均证明其在细胞OCM-1成像方面的显著特异性。结论:合成的新型功能化UCNPs-PEG-Tf纳米复合物生物相容性好,且可以对细胞OCM-1特异性成像。
赵兵新符爱存李秀红魏丽王卫群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转铁蛋白
去瓣与常规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去除上皮辦和常规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辦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双眼)近视患者分为两组,激光切削后一只眼上皮辦去除为去辦组,对侧眼上皮辦复位为常规组。
符爱存王勤美俞阿勇王晓幸许琛琛陈世豪
文献传递
夜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观察
符爱存朱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