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良
- 作品数:112 被引量:6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活体超声心肌消融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活体心肌的效应特征 ,提供导管超声用以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基础。 方法 用 10 .4MHz的超声导管消融 10只活体犬心肌 ,观察消融深度、形态和温度变化及其与射频消融心肌效应的差异。 结果 超声在活体犬可产生深达 10 mm的心肌消融 ,消融深度与消融时间呈良好相关且边界清晰 ;其热中心在心肌内部。而射频消融深度明显低于超声 ,其热中心在消融的心肌表面。 结论 超声可产生边界清晰且深入的心肌消融 ,消融深度可控 ,提示超声作为导管消融较为安全的能量适于消融深部病灶。
- 黄晶董军李增高王志刚冉海涛殷跃辉罗开良王智彪赵纯亮刘锦刘光聪
- 关键词:心律失常
- 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经验
- 2001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31例病因包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畸形引流(LSVT)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常规先行系统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室性心动过速(VT)3例、心房扑动(AFL)2例。结果 14例AVRT,11例消融成功.3例失败;12例AVNRT及3例VT全部消融成功;2例AFL,失败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组病例成功率为87.00%,低于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行RFCA的成功率97.68%;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为12.90%;X线曝光时间略长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认真的术前准备,术中采用适当的对策,RFC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心律失常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 余小平殷跃辉佘强刘东刘增长罗开良李增高
- 关键词:器质性心脏病导管消融射频电流快速心律失常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比较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 (RFCA)后心率变异性 (HRV)的改变。方法 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5 1例 ,男 2 7例 ,女 2 4例 ,年龄 2 5~ 4 8岁 ,平均 (39.5± 4 .7)岁 ,其中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 3例 ,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2例。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 (SDNN、SDANN、SDANNIndex、RMSSD、PNN5 0 )、频域指标 (LFnu、HFnu)。结果 RFCA术前各指标值比对照组低 ,术后 3d所有HRV的各项频域及时域指标均较RFCA前显著降低 ,而术后 2个月各项指标虽仍较RFCA前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电流对心脏自主神经有一定的损伤 ,在术后 2个月可基本恢复。
- 张俊罗开良刘增长高兴玉吕湛罗勇陈丽刘利哈磊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 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
- 2006年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重要途径,参与了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转录和表达、脱氧核糖核酸修复、抗原递呈和炎症过程。现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以及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后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行综述。
- 戴翠莲罗开良
-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肌再灌注损伤
- 冠脉病变与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均做24h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SDNN、TO、TS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震荡斜率TS值下降、SDNN减小。结论冠脉病变范围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
- 张俊吕湛罗勇刘利罗开良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率
- 静脉注射ATP诱发支气管哮喘1例
- 1993年
- 静脉注射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国内罕有报道,现将我院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9岁,因反复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年,突发心悸3h于1991年8月31日下午4时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 入院查体:BP15/q kPa,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178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丰满,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凹陷水肿。
- 李刚罗开良
- 关键词:哮喘腺苷三磷酸静脉内注射
-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脉搏波速度变化特点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选取健康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律,均接受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aPWV明显升高(P<0.01),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baPWV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减低,僵硬度增加;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管损害更加明显,血管硬化加重,弹性显著下降。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杨刚罗开良
-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速度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 5 8例 ,平均年龄 63 19± 3 62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3 0~ 3 0 0mg/ 2 4h定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PP≤ 5 5mmHg ,5 6~75mmHg ,PP >75mmHg分为三个组 ,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 三组中随脉压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 ,分别为 12 5 4± 9 18mg/ 2 4h、2 3 0 9± 11 5mg/ 2 4h、2 9 97± 5 2 5mg/ 2 4h ;三组的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分别为 13 6%、2 5 %、5 0 %。二者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脉压、收缩压与UAE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671和 0 5 74,P <0 0 0 1。舒张压与UAE呈弱的负相关 ,r =-0 .2 43 (P <0 0 0 1)。结论 三组中 ,随着脉压的升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 ,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稍强于收缩压。
- 淡雪川罗开良
- 关键词: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尿
- 高血压病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及昼夜节律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同时探讨心脏迷走神经活性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 ,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 ,以分析原发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心率变异参数差异及昼夜节律变化和血压与心率变异参数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2 4h、清醒和睡眠期HF及PNN50 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 ;高血压病患者HF、PNN50 仍可见昼夜节律变化 :HF、PNN50 在睡眠期较高 (P <0 .0 0 1)但昼夜差异明显比正常人小 (P <0 .0 0 1) ;2 4h总的HF与SBP、DBP负相关 (r =- 0 .74 ;- 0 .83,P =0 .0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降低 ;心脏迷走神经活性昼夜节律尚存 ,但昼夜变化幅度明显减小 ;迷走神经活性的消长与血压的波动有关。
- 刘增长罗开良殷跃辉佘强兰先彬
-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率变异
- 单纯性室性早搏Holter监测昼夜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性室性早搏 (VPC)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单纯性VPC患儿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运动试验、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室晚电位 (VLP)检查。结果 30例中 ,13例(4 3 3 % )为日间型 ,其中 12例属交感性VPC ;10例 (33 3 % )为夜间型 ,均属迷走性VPC。日间型VPC在夜间睡眠时 ,VPC的频率、严重度下降 ,而夜间型则相反。日间型组 8/13例 (6 1 5 % )运动后早搏增加 ,2 /13例 (15 4% )无变化 ,而夜间型仅 1/10例 (10 0 % )无变化 (P <0 0 1)。本组 2 0例做VLP检查均正常。结论 单纯性日间型VPC可能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而夜间型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 胡蓉钱永如罗开良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HOLTER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