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雷 作品数:18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12年 该文采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沉水剖面和双龙剖面船山组核形石灰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离子质谱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核形石灰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介于6.26×10-9~25.1×10-9之间,均值为15.3×10-9。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但总体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且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比重稀土元素稍高,分馏程度可能与核形石的成因有密切关系。δCe介于0.43~0.74之间,均值为0.59,表明Ce亏损严重,指示了船山期的海水总体属于强氧化状态。Y/Ho值接近现代海水Y/Ho值的下限,表明当时海水可能受到冰融淡水影响。稀土元素不仅来源于海水,还与生物碎屑的含量和核形石的成因有密切关系。 徐锦龙 洪天求 贾志海 王伟 罗雷关键词:稀土元素 碳酸盐岩 安徽省地层剖面和重要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选择安徽省境内出露较为重要的77条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地层“组级”层型剖面与46个化石产地进行综合评价,从价值与功能、自然属性、区域经济水平、设施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客源区域条件6个维度建立了4层地质遗迹评价体系,采用权重法和模型法对2类遗迹分别进行评价并使用专题图展示评价结果;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及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of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3种方法得到的评级结果和实地情况,给出2类遗迹的综合性评价结果和保护等级,得出2类遗迹大部分都在省级水平以上的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了3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可为安徽省层型剖面和古生物群资源的规划与开发,以及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地质公园发展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刘建敏 王楠 陈义华 罗雷 洪天求 李振生关键词:熵权法 斯里兰卡普塔拉姆地区ZK593号钻孔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2014年 根据岩性、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元素比值分析,斯里兰卡普塔拉姆地区ZK593钻孔的沉积物可分为6段。它们分别沉积于温暖潮湿、水动力较强的浅海一滨海相环境,经历了3次明显的海水进退。各层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平缓,轻重稀土元素没有明显的分异,Ce轻度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斜率为负,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各层Eu亏损明显,Ce轻度亏损,表明沉积物属于受陆源影响的陆棚沉积物。Ce负异常与碳酸盐沉积及气候环境有关。元素相关系数分析表明,Ca和Sr与生物作用关系明显;∑REE与Al_2O_3和SiO_2等微量元素与陆源碎屑关系密切。δ^(18)O的负向偏移与沉积后地下水的作用有关。 罗雷 洪天求 张炜 郑建国 唐国艺关键词: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分析 江南过渡带寒武纪中晚期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江南过渡带(安徽石台—黟县一带)寒武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的寒武纪中晚期地层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1Ma,反映该区域在寒武纪中晚期曾出现7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通过对江南过渡带北西—南东向7条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呈北西侧高南东侧低之势,海水向南东方向持续退出。北西侧下扬子地层分区为台地,水体较浅,灰质成分含量较高;南东侧江南地层分区为盆地,水体较深,泥质成分含量较高;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二级、三级层序的形成与发展可能与江南断裂在同沉积期的活动密切相关。 李孝才 罗雷 殷延端 徐锦龙 杨梅 洪天求关键词: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安徽省铜陵桂山铜铅锌矿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安徽铜陵桂山铜铅锌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铜矿为主,伴生铅锌矿的中小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与青山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附近及花岗闪长斑岩体内。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对代表性(岩)矿石进行碳、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分析,据此约束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果显示,桂山铜铅锌矿床中方解石样品中占δCV-PDB值为-3.2‰~2.0‰间,δ18OV-SMOW为8.3‰~15.2‰间,石英流体包裹体水的δDV-SMOW为-112.6‰~-96.8‰,δ18OV-SMOW为10.5‰~14.7‰,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0.9‰-4.1‰,具塔式分布特征,矿石铅中的。206Pb/204Pb比值为18.409~18.585,207Pb/204Pb比值为15.588~15.703,208Pb/204Ph比值为38.483~38.843,以上指示了桂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分异成矿流体的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且伴有上地壳物质混入的特点。岩浆-地幔的溶解作用,伴有地层中碳质的混入。 殷延端 罗雷 汪佩佩 李孝右 洪天求关键词: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来源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和室内薄片的详细研究,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晚石炭世层序地层格架,并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 徐锦龙 贾志海 王伟 罗雷关键词:上石炭统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格架 三级层序 重庆北碚地区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综述重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育的成岩作用有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以及主要的孔隙类型和对储层的影响。 罗雷 贾志海 田辉 徐锦龙关键词:飞仙关组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储层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基本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2013年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十分发育,类型多样。基于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核心和纹层各有5种类型,并伴随有3种圈层"构造"。基于对其核心、纹层和形态的研究将研究区核形石分为大球状核形石、小球状核形石、长棒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不规则状核形石和复合核形石等6大类,并将它们划分成3种沉积环境,即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并探讨了碳酸盐岩地层中核形石的分布、形成环境和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高含量、大颗粒、纹层厚度大于核心厚度、纹层复杂、核心组分与基质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不一致,即核形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局限台地或开阔台地环境,强水动力使核形石发生磨圆,基质生物碎屑破碎,进而沉积于水动力较大的台地边缘滩环境。中等含量、中等粒度、纹层简单、与完整生物碎屑共存且粒径类似、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类似,即部分生物碎屑在中等水动力条件下,处于悬浮状态,捕获和粘附碳酸盐质点,当个体增大和水体环境变化时,核形石就地沉积于中等能量的开阔台地环境。含量低、粒径变化大、纹层厚度小于核心厚度、纹层简单、形状易受核心的影响,纹层外壳凹凸不平,基质生物含量低、泥晶基质含量特别高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一致,即形成并沉积于水动力偏弱的局限台地环境。 徐锦龙 洪天求 贾志海 王伟 罗雷关键词:核形石 形成环境 沉积环境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4 2018年 分布于皖南泾县地区的唐家坞组为志留系顶部最晚沉积,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研究砂岩以波状消光的石英和变质岩屑为主,磨圆度和分选程度较好;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源区主要以长英质组分为主,并发生了强烈的化学风化或沉积循环;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424 Ma,可作为唐家坞组沉积时代的下限。结合地层接触关系,限定唐家坞组沉积时代应为志留纪晚期,可能接近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结束时间。79颗碎屑锆石U-Pb年龄获得主要年龄峰值为981 Ma和756 Ma,次级年龄峰值为2 476 Ma、517 Ma和453 Ma,结合区域上年代学信息,暗示了唐家坞组砂岩的主要物源区为早—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新元古代裂谷层序以及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岩,同造山期岩浆岩或变质岩也为唐家坞组提供了物源。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导致中奥陶世之前的盆地沉积物、部分盆地基底以及造山期侵入其中的岩浆岩发生强烈的隆升,从而为陆内前陆盆地沉积提供了主要物源,表明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东南缘前陆盆地两个构造单元存在盆山物质耦合关系。 杨梅 洪天求 洪天求 徐锦龙 李秀财关键词:碎屑锆石 地球化学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成岩作用的类型和过程复杂。薄片镜下鉴定显示该区碳酸盐岩内发育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和破裂作用5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去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海底、大气淡水、埋藏和表生4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和准同生-同生期、早期、中期、晚期成岩阶段及表生成岩阶段,不同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在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发育较高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长兴组的生物礁灰岩内及白云岩内,孔隙连通性也较好,是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 罗雷 洪天求 殷延端 李孝才 任鑫鑫 杨梅关键词: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碳酸盐岩 晚二叠世 川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