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朝忠

作品数:27 被引量:28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地震
  • 10篇裂带
  • 9篇断裂带
  • 8篇东昆仑
  • 7篇东昆仑断裂
  • 6篇第四纪
  • 5篇晚第四纪
  • 5篇发震
  • 4篇东昆仑断裂带
  • 4篇古地震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貌
  • 3篇东段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走滑
  • 3篇隆升
  • 3篇构造地貌
  • 3篇发震构造

机构

  • 24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
  • 4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27篇胡朝忠
  • 23篇杨攀新
  • 18篇熊仁伟
  • 13篇任金卫
  • 9篇陈长云
  • 7篇张军龙
  • 6篇付俊东
  • 5篇苏鹏
  • 5篇梁朋
  • 4篇李智敏
  • 4篇李长军
  • 3篇王林
  • 3篇田勤俭
  • 3篇李小强
  • 3篇陈丹
  • 2篇孟国杰
  • 1篇胡伟华
  • 1篇郝平
  • 1篇李文巧
  • 1篇苏小宁

传媒

  • 8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21世纪以来,巴颜喀拉块体的运动导致块体边缘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等。塔藏断裂作为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边缘断裂,本身属于块体边缘断裂的强震空区之...
胡朝忠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构造地貌晚第四纪
文献传递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浅析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在分析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特征、震害分布基础上,结合区域第四纪地层分布成因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对三维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断层地貌解译分析,认为此次5.7级地震是北西向永宁断裂正断为主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在影像上线性延伸,断层崖发育,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对建立区域新构造变形模式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
关键词:地震构造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震害分布
六盘山东西两侧第四纪以来构造差异隆升速率递变性被引量:11
2015年
河流阶地作为第四纪以来较新的沉积地貌单元,在研究区域构造隆升和区域断裂活动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前人对六盘山东西两侧黄河、渭河及泾河地区阶地研究成果,借用古地磁及。14C等方法测定阶地形成年龄和实测阶地拔河高度已有数据,引进构造差异隆升速率(△Ur)参数来反映区域构造隆升强弱。通过对兰州黄河阶地、陇西渭河阶地与泾河阶地的构造差异隆升速率对比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兰州黄河阶地与泾河阶地4个期次平均构造差异隆升速率(△UT)分别为76.87mm/ka、42.88mm/ka、421.06mm/ka和1050mm/ka;平均值为397.70mm/ka;陇西渭河阶地与泾河阶地3个期次内(△UT)分别为177.37mm/ka、171.83mm/ka和168.27mm/ka;平均值为172.49mm/ka。说明六盘山西侧总体活动性要强于六盘山东侧,同时六盘山构造带北段较南段活动性强,并有逐渐增强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六盘山西侧区域系列NWW、NNW活动构造发育对应力的转换和吸收占据重要位置,而六盘山东侧依附于较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对区域应力的转换和吸收不明显。
李小强任金卫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苏鹏李长军
关键词:河流阶地第四纪
东昆仑断裂东端塔藏断裂压剪活动与高原隆升作用讨论被引量:17
2017年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横贯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内部和边缘,因属于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运移的东北侧边界带,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和滑动速率对认识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模式极端重要。本文综合SPOT、中巴资源卫星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利用冲沟、山脊、断错河流阶地、断层槽谷、反向坎等地震地貌的识别,开展详细的断错地层、地貌研究和系列年代学样品采集测试,对塔藏断裂的精细几何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质、滑动速率进行详细分析。塔藏断裂自西向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内部的罗叉段、青藏高原边缘的东北村段和马家磨段,各段走向依次为113°、142°、130°,逐渐向南偏转,晚第四纪的活动表现为分段性和多期性。罗叉段全新世以左旋剪切走滑为主兼挤压活动,左旋走滑速率为2.43~2.89mm/a左右,最新地表断错事件发生在0.66±0.04ka BP以来,断层面表现出走滑断层的近垂直和张裂并发育充填楔的典型特征,塔藏断裂为东昆仑断裂系东延的主要断裂之一;马家磨段也为全新世活动断层,距今9.0±0.8ka的地层被断错,而且断层面北倾达58°。因此,对比分析塔藏断裂各段活动特征可见,西部以水平剪切运动为主,而东部走滑运动分量逐渐变弱,断面北倾、北盘上升导致的垂向分量逐渐变大。东昆仑断裂带及塔藏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向东规则减小,并转化为横向逆冲作用和高原隆升,符合"叠瓦状逆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的特征。
胡朝忠任金卫杨攀新熊仁伟陈长云付俊东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滑动速率
2014年2月12日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微震活动集中区及对地震危险区的可能指示被引量:2
2015年
2001年以来,在巴颜喀喇地块周缘相继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2年芦山7.0级地震等。对比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同时间长度内,与其地球动力学上相关区域的地震应变释放强度变化特征,发现该地震发生之后,龙门山地区、巴塘地区、温泉盆地西侧南北向谷地的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第一个地区发生了汶川地震,第二个地区与玉树地震的发生相关,说明巴颜喀喇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破裂后,其南侧的物质向东南运移,将构造变形集中在龙门山构造带上,并在其上发生破裂。该震例说明基于地震地质背景分析、找出的地球动力学上相关联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是中长期破坏性地震的易发区。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后,阿尔金断裂带东部与祁连山构造带交汇地区的地震频度和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该区域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胡朝忠陈丹杨攀新熊仁伟李长军
关键词:地震危险区
宁蒗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兼正断变形的发现及意义
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苏鹏梁朋李小强
玉树M_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被引量:30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地震,野外地质考察及室内遥感解译表明地震形成反"L"形地表破裂,长约50公里,宏观震中位于郭央烟宋多(33°3′N,96°51′E)。总体上可分为三段,北段与中段间有16km未发现明显地表破裂形迹,中段和南段呈左阶排列,阶区内发育有右阶羽列式破裂。玉树地震最大位移量不小于1.3m,以左行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活动。玉树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断裂南侧羌塘块体和北侧巴颜喀拉块体差异运动导致了玉树地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108~185a。破裂南端与1896年强震破裂之间尚有20余公里未发现破裂,其地震危险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军龙陈长云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李智敏任金卫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同震位移左行走滑复发间隔
东昆仑断裂东段下热尔断裂活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下热尔断裂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变形带即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与迭部-白龙江断裂2条剪切断裂之间挤压变形带内,在空间上属于"玛曲空段"范围。经野外考察及遥感资料验证,确定下热尔断裂走向为310°,长度约为20km,运动学特征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沿断裂发育大量断错地貌,水平位移主要分布在3.5~5m,而未发现垂向断错地貌;垂直断裂走向开挖2处探槽,揭示断层切穿晚第四纪地层,被地表沼泽相泥炭层覆盖,结合相关地层年龄资料,初步得出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6.3mm/a。该断裂在几何学与运动学方面与东昆仑断裂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东昆仑断裂带走滑断裂体系内的一条次级断裂或过渡性断裂。
付俊东任金卫张军龙陈长云熊仁伟胡朝忠杨攀新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
洞庭湖盆地中强震不对称分布与地球动力学机制
2022年
洞庭湖盆地为扬子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区域,湖南省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地震1631年常德6%级地震震中位于盆地的西缘,中强震也多分布于该区域,然而现今沉积中心盆地东部却无中强震记录.前人对盆地及发震构造研究均认为该区强震受盆地凹陷正断裂控制,且主要由拉张应力所致,但这一认识很难解释中强震不对称分布现象.基于近期开展的地质调查和第四纪沉积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低温热年代学、地球物理探测及应力场研究的最新认识,以及盆地及周边地貌研究,综合分析得出盆地中强地震分布不对称性原因:新生代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后撤,盆地区域深部地幔隆升及热作用衰减,盆地拉张作用也相应减弱,而新近纪以来盆地西侧受青藏高原向东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向东持续推挤,扬子地台西部结晶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受挤压作用影响,盆地西缘明显抬升,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挤压作用也可能是该区域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来源.
赵峥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的划分、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5
2013年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带空间展布、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将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划分为巴颜喀拉块体(Ⅰ)、华南块体(Ⅱ)、川滇块体(Ⅲ)和西秦岭块体(Ⅳ)等4个一级块体.利用GPS形变场、地球物理场等资料结合F检验法,将巴颜喀拉块体划分为阿坝(Ⅰ1)、马尔康(Ⅰ2)和龙门山(Ⅰ3)3个次级块体,将西秦岭块体划分为岷县(Ⅳ1)和礼县(Ⅳ2)2个次级块体.利用分布在各个块体内部的GPS测站,计算各活动块体及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运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各活动块体的整体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运动;东昆仑断裂带、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明显高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巴颜喀拉块体东部走向北西或北西西的边界断裂表现出左旋拉张的特性;走向北东的边界断裂带,除成县太白断裂带外,均表现出右旋走滑兼挤压的活动特征.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向运动存在自西向东的速度衰减,衰减主要被龙日坝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分解吸收,其中龙日坝断裂带的水平右旋分解非常明显,约为~4.8±l_6mm/a,岷江断裂带的水平分解较弱.龙门山断裂带被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等次级块体分成南、中、北三段,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上的主压应变率要明显小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上的应变率,其北西侧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表明其在震前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应变能,有利于发生破裂滑动.汶川地震后,地表破裂带和余震分布揭示的断裂带运动性质自南西向北东由以逆冲运动为主,逐渐转为逆冲兼走滑的特征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所受主压应力方向自南西向北东的变化有关.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3个次级块体与华南块体之间较低的相对运动速度以
陈长云任金卫孟国杰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苏小宁苏建峰
关键词:块体划分块体运动GPS速度场汶川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