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健

作品数:89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血友病
  • 36篇血管
  • 32篇血管性血友病
  • 30篇血小板
  • 26篇血小板减少
  • 24篇血友病因子
  • 24篇管性血友病因...
  • 23篇血小板减少性...
  • 23篇紫癜
  • 22篇血管性血友病...
  • 22篇血栓
  • 22篇血栓性
  • 21篇基因
  • 20篇血栓性血小板...
  • 20篇血栓性血小板...
  • 19篇ADAMTS...
  • 13篇蛋白
  • 1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1篇抗体
  • 9篇活性

机构

  • 89篇苏州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美国Emor...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89篇苏健
  • 85篇阮长耿
  • 63篇白霞
  • 46篇王兆钺
  • 43篇余自强
  • 21篇马珍妮
  • 21篇曹丽娟
  • 19篇张威
  • 10篇董宁征
  • 10篇高维强
  • 9篇沈飞
  • 9篇殷杰
  • 8篇韩悦
  • 7篇戴兰
  • 7篇凌婧
  • 6篇赵小娟
  • 6篇刘芳
  • 6篇吴德沛
  • 5篇谢丽倩
  • 5篇孙雄华

传媒

  • 19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2005年华...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7
  • 1篇2006
  • 1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6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疾病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确诊及登记的106 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06 例获得性TTP患者,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0.5 岁;其中以典型"五联征"为首发表现者占总数18.9%,几乎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大部分获得性TTP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但病因不明;美罗华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复发率.结论 TTP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胡芳孙玲苏健余自强
关键词:美罗华
整合素α Ⅱb基因联合杂合突变致血小板无力症一例
余自强苏健白霞王兆钺阮长耿
VWF基因24/1520位碱基缺失导致Ⅲ型血管性血友病
董宁征苏健赵小娟刘芳阮长耿
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ADAMTS-13、vWF以及C3b、C5b的改变及预后分析
戚嘉乾韩悦王杰陈佳苏健马珍妮唐雅琼韩伟孙爱宁王兆钺阮长耿吴德沛
人vW因子A2区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血管性血友病(vWD)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受血浆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调节。本研究表达vWF中的A2区蛋白,并研究ADAMTS13对其裂解活性。首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2区蛋白,经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2),并与正常人以及TTP患者血浆进行反应,分析rvWFA2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QE30vWFA2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2%,NiNTAagrose柱层析纯化后,其纯度为98%,经复性的rvWFA2可作为ADAMTS13良好的酶解底物,可被枸橼酸钠抗凝的正常人血浆切割,其切割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EDTA抗凝的正常人血浆以及TTP患者血浆无法切割此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rvWFA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建立定量测定ADAMTS13活性的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健白霞高维强阮长耿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表达蛋白酶
一例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ADAMTS13基因第一个CUB区两种新突变
<正>目的:探索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基因突变与ADAMTS13活性及TTP发病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提取高度怀疑遗传性TTP患者及其家属的基因组DNA,采用PCR的方法对ADAMTS13基因29个...
步云文余自强苏健崔庆亚白霞阮长耿
文献传递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FOXP3^+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将ITP患者和正常人CD4^+CD25^highT细胞与自身CD4^+CD25^-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的(15.64±5.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0±3.95)%(P〈0.01),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为(1.53±0.66)%,与对照组[(1.36±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分别为(1.82±1.42)%和(1.25±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1.37)%和(2.65±0.92)%](P值均〈0.01)。ITP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调(P〈0.01),CD4^+CD25^high T细胞的抑制活性较正常人减弱(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水平降低,抑制活性减弱。
凌云曹祥山余自强罗光华白霞苏健戴兰阮长耿
关键词:T淋巴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稳定表达及其活性检测被引量:7
2010年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清。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采用GST-His双抗夹心法测定蛋白剪切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能恒定分泌重组ADAMTS13蛋白的细胞株ADAMTS2-4,每1L培养上清可纯化得到5.8m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DAMTS13多抗能与重组蛋白在190kDa处显单一条带,并且蛋白具有6.4U/mL的剪切活性(每毫升正常人混合血浆中ADAMTS13活性为1U)。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ADAMTS13作用机理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珍妮董宁征张敬宇苏健汪安友阮长耿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真核表达重组蛋白
E24.荧光标记V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价值
胡璐萍韩悦苏健马珍妮周莉莉阮长耿
文献传递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胶原结合能力 ,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 (浆 )的相对vWF 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 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 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 ,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6 0 % (n =9)和 8.35 %(n =5 )。 5 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 cp活性水平为 (79.4 7± 10 .78) % ,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 -cp活性水平为(78.79± 9.17) %。 6例TTP患者中 5例血浆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 cp水平轻度降低 ,4 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0 .0 3和 0 .0 0 1)。结论 :以R CBA检测vWF 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 ,尤其是TTP患者血浆 (清 )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高维强苏健邢秀萍王京华白霞王兆钺阮长耿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