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社会
  • 2篇灾后
  • 2篇灾后重建
  • 2篇社会工作
  • 2篇社区建设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社区
  • 2篇农村社区建设
  • 2篇村社
  • 1篇地理空间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后
  • 1篇运作逻辑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流动
  • 1篇社会工作介入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期
  • 1篇社区参与
  • 1篇身心

机构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警安职业...

作者

  • 8篇蒋斌
  • 1篇邹洪伟
  • 1篇黎萍
  • 1篇张省
  • 1篇刘延刚
  • 1篇赵坤阳
  • 1篇刘尧
  • 1篇侯成
  • 1篇蒲蕾

传媒

  • 3篇社会工作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城乡人口单向流动的场域机制及其运作逻辑被引量:2
2008年
我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单向性人口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消极后果,导致这种流动的各种因素就成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乡人口流动的场域机制,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是由农村人口在城乡利益场域关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有效资本的状况决定的,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蒋斌刘延刚
关键词:人口流动
地震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过程目标及其实现被引量:6
2009年
同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相比,过程目标注重社区成员行动能力的提高、社区凝聚力的增强、社区自主发展能力的最终形成。然而5.12地震灾区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重任务目标、轻过程目标的不良倾向,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当树立过程目标意识,通过项目、活动带动的行动教育模式和合理利用和引导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等方式促成过程目标的实现。
蒋斌邹洪伟
关键词:灾后重建农村社区建设
地震残疾人居家身心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被引量:1
2011年
陈某,男性,现年47岁,在5·12地震中脑部被砸伤,左边的脑骨完全性粉碎(现安装脑部金属钛网),由于神经受压迫而导致身体右半边瘫痪,在行走辅助器的帮助下能行走,也时常会因摔倒而受伤。失语(能够听懂别人讲话,但是自己说不出),经过妻子的引导,能够说几个简单的单词。大小便失禁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需要家人帮助清理。
张省蒋斌黎萍
关键词:社会工作地震残疾人康复身心居家金属钛
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社区参与现状与模式研究——以北川县擂鼓镇灾后重建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社区参与关系灾后重建的质量与效果,但现实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参与存在参与内容少、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公参与"同"私参与"边界模糊,村民参与形式与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村灾后重建以及我国以社区理念为指导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蒋斌侯成
关键词:灾后重建农村社区建设社区参与
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与发展:来自专业本身的视角与贡献
2013年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成为高校同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多采用缺乏视角和"问题—对策"论述模式,本文力图避免惯用的思维方式,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诸多理念和知识来反思自身的专业建设问题,并认为社会工作本身的专业智慧(如优势视角、资产为本、能力建设、团体动力等)完全可以用来指导高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从而提出不同的理解以及具体可行的建议,实现穷办专业的理想。
蒋斌
关键词:社会工作
地理空间与利益群体:论社区在我国的实践形态
2008年
我国的社区建设使得社区这一理论概念在政府的推动之下进入了实践状态。本文认为政府与学界对社区的地理要素和群体要素在理解上的不同意趣及其所产生的张力决定着社区在我国的实践形态,并一直影响着我国社区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两者的理解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蒋斌赵坤阳
关键词:地理空间
转型期城市社区工作的社会制度性因素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相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的前期阶段,主要面临着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经费短缺和社会环境支持较低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大多是社会性和制度性的,因此,对这些因素的清晰认识,对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蒋斌刘尧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工作
论旅游的社会功能与实质:现代性危机的应对方式被引量:11
2009年
旅游作为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才蓬勃发展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作为社会变迁结果的现代性及其导致的人的精神与本真性存在危机是旅游行为的动力所在,旅游是一种在现代性危机之下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寻求,对自己本真性存在的追寻,旅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现代性所造成的人的精神与本真性存在危机,旅游本身也正受到现代性功利因素的侵蚀。
蒋斌蒲蕾
关键词:旅游现代性危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