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高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
  • 5篇冬小麦
  • 5篇水稻
  • 5篇小麦
  • 4篇抗性
  • 3篇叶枯病
  • 3篇配施
  • 3篇控释
  • 3篇枯病
  • 3篇白叶枯
  • 3篇白叶枯病
  • 3篇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施肥
  • 2篇土壤
  • 2篇酶活性
  • 2篇控释肥
  • 2篇番茄
  • 2篇白叶枯病抗性
  • 2篇病程相关蛋白

机构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薛高峰
  • 5篇孙焱鑫
  • 5篇陈延华
  • 4篇李兆君
  • 4篇梁永超
  • 4篇孙万春
  • 4篇廖上强
  • 3篇杨建堂
  • 3篇宋阿琳
  • 3篇张贵龙
  • 3篇霍晓婷
  • 3篇李红英
  • 3篇王文亮
  • 2篇葛高飞
  • 2篇孙清斌
  • 2篇张杰
  • 2篇范分良
  • 1篇尹春芹
  • 1篇肖强
  • 1篇王岩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铜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潮土区氮、铜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铜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的增产效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供试条件下,小麦高产氮、铜的最佳配施组合为纯氮120kg/hm2和硫酸铜(CuSO4·5H2O)45kg/hm2。
李红英薛高峰王文亮霍晓婷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潮土增产效应
冬小麦锰、氮、钾高产配施模型及其优化施肥方案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潮土区田间试验,采用分设正交区组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n与N、K合理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同时,N、K2 O和MnSO4 ·H2 O施用量分别为:2 2 8.2 6~313.6 4kg/hm2 ,12 3.85~2 0 6 .75kg/hm2 和35 .5 9~6 9.4 3kg/hm2 时,小麦产量可达到6 75 0kg/hm2 以上。从而为小麦高产条件下施肥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可为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王文亮孙清斌霍晓婷薛高峰李红英王岩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
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被引量:27
2009年
通过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酸盐对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的病情指数、植株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60.59%;显著减轻稻瘟病对水稻地上部的危害,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但对地下部生长影响不明显;接种后水稻叶片POD活性均升高,在第5 d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与稻瘟病抗性成负相关;水稻叶片PPO活性在接种后第5 d达到峰值,从第4 d开始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水稻叶片的PAL活性快速升高,在第24 h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是其1.44倍。说明硅能提高防御性关键酶的活性,参与水稻本身防卫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来增强水稻的抗性。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宋阿琳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
关键词:水稻酶活性稻瘟病
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子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在潮土区采用分设正交区组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的作用。结果表明,Mn与N、K配施同小麦子粒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模型均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氮、钾作用强度较大,锰相对较小;氮量偏低和钾量偏高都可能导致氨基酸含量急剧降低。合理的Mn与N、K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N、K2O和MnSO4·H2O施用量分别在105.66~194.07、155.55~222.93和60.63~82.72kg/hm^2范围内,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均可获得较为合理的数值;其中,氮肥肥效最大,锰肥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品质的肥效上优于钾肥。
王文亮薛高峰孙清斌霍晓婷李红英尹春芹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必需氨基酸
硅对水稻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诱导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为阐明硅提高水稻抗稻瘟病的生理机制,采用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硅对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总可溶性酚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稻瘟病菌能诱导几丁质酶活性的快速上升,不施硅处理的几丁质酶活性在第2 d达到第一个峰值后就开始下降,而施硅处理的几丁质酶活性则继续上升,直到第4 d才开始下降,从第4~8d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后的第4 d之前均上升缓慢,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4 d后开始上升,到第8 d达到最大值;不施硅处理上升更快,显著高于施硅处理。接种稻瘟病菌能诱导水稻叶片总可溶性酚含量快速上升,施硅处理和不施硅处理分别在接种后的第3 d和第4 d达到峰值,并开始快速下降;施硅能显著提高总可溶性酚含量。水稻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在接种后的第1d快速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但在感病后期(第6 d),施硅处理开始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范琼花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
关键词:病程相关蛋白酚类物质水稻
硅对水稻生长、白叶枯病抗性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2
2010年
【目的】研究硅对水稻生长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硅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cv.Nipponbare)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接种白叶枯病菌、施硅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接种病菌条件下,施硅与否对水稻叶片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水稻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重均显著降低,但施硅处理,植株生物量及硅含量均显著升高。施硅处理水稻白叶枯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1.83%-52.12%,对白叶枯病的相对防御效果达16.55%-75.82%。叶片感染白叶枯病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均快速上升。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感染白叶枯病菌的8d内,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第8天达到最大值。整个试验过程中,加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明显增加。【结论】施硅能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外切酶及内切酶的活性,降低病情指数,显著缓解白叶枯病的危害,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薛高峰孙万春宋阿琳李兆君范分良梁永超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病程相关蛋白抗性
喷施不同形态硅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薛高峰张贵龙孙焱鑫廖上强陈延华
关键词:番茄生长发育
基于SUGIHARA模型的树脂包衣控释肥在土壤中释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包衣控释肥在土壤中释放规律的评价及预测对其推荐施肥有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恒温、不同含水量的土培和田间裸地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控释肥(树脂包衣尿素,简称L1)氮素释放的影响,并用SUGIHARA模型预测L1在不同施肥时期的氮素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L1释放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的35%后,L1的释放不受含水量变化的影响;SUGIHARA模型适合对L1的氮素释放进行拟合,其中溶出速率常数K由温度决定,不同施肥期对应的K值不同,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经检验,SUGIHARA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施肥时期的树脂包衣控释肥在土壤中氮素释放。
陈延华孙焱鑫薛高峰肖强赵汝东见翠芬
关键词:温度控释肥
包膜控释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30d和60d的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冬小麦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60d包膜控释尿素(N60N60),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对N、P、K养分吸收,增加籽粒产量。与不追肥(CK)处理相比,N60N60处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分别提高33.21%和67.84%;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2.77%~25.20%;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63.55%、37.08%和6.91%,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8.56%、31.18%和24.49%;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14%、27.00%、39.32%和48.01%。在返青期追施1次包膜控释尿素,N0N30优于N0N60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1.50%~3.04%;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12.37%、12.25%和1.26%,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0.50%、5.69%和9.74%;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4%、11.81%、11.65%和6.61%。同时,包膜控释尿素施用能明显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薛高峰张贵龙孙焱鑫陈延华廖上强
关键词:包膜控释尿素追施冬小麦生长发育土壤硝态氮含量
减量灌溉下番茄施控释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考察减量灌溉下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在温室大棚开展试验研究控释氮肥(P600)和减氮控释氮肥(P400)与两个不同减水量水平相耦合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U600相比,P600处理番茄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增加8.05%~36.1%、9.02%~36.1%、15.3%~27.2%、24.0%~24.4%和26.4%~81.9%,番茄硝酸盐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减少5.80%~8.41%、20.5%~70.2%。P400与P600相比未显著降低番茄可溶性糖、Vc和番茄红素含量,在减少水量49%(F49)时的产量显著降低17.2%。增大减水幅度使P600和P400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0.6%、18.2%,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0.5%、14.6%,但P400处理番茄的Vc含量显著降低10.1%。综合考虑,F33P600、F49P600、F33P400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李艳梅廖上强薛高峰薛高峰孙焱鑫
关键词:番茄控释氮肥水氮耦合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