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海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41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度日
  • 3篇降水
  • 2篇因果
  • 2篇因果检验
  • 2篇增暖
  • 2篇日数
  • 2篇降水概率
  • 2篇降水日数
  • 2篇格兰杰
  • 2篇格兰杰因果
  • 2篇格兰杰因果检...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低云
  • 1篇低云量
  • 1篇电力
  • 1篇电力负荷
  • 1篇东亚季风

机构

  • 15篇北京市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5篇虞海燕
  • 6篇谢庄
  • 6篇曹鸿兴
  • 3篇刘树华
  • 3篇赵娜
  • 3篇郑艳
  • 3篇于丽萍
  • 2篇苏德斌
  • 2篇李德平
  • 2篇张金跃
  • 2篇柴生
  • 2篇胡天洁
  • 2篇张天明
  • 2篇李慧
  • 1篇丁德平
  • 1篇孙敏锋
  • 1篇张小兵
  • 1篇朱正心
  • 1篇李德平
  • 1篇蔡秀华

传媒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新疆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人工智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忆性建模及其气候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对制约系统运动的含时间微商项的方程,引进记忆函数后可导得一个差分—积分方程,它能包容含初值的多个往值。构建和求解系统的差分—积分方程的原理,称为自忆性原理,相应导得的数学模型称为自忆性模型。自忆性模型现已应用到气象、海洋、水文、市场、农业、交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建模、计算和预报,尤其在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预报准确率。文中还论述了自忆性—界门模型,讨论了自忆性模型应用效果好的原因,给出了气候预测的实例。
曹鸿兴朱正心虞海燕
关键词:动力系统气候预测
西伯利亚高压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本文利用1873―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的年际和十年际变化,在此期间西伯利亚高压发生了三次振荡,平均振荡期是40年,研究结果还表明西伯利亚指数十年际变化是明显的。另外,西伯利亚高压和...
虞海燕曹鸿兴蔡秀华姬菊枝
关键词:气候变化季风年际变化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日照时数和云量变化趋势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利用1961~2008年北京城区和郊区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和郊区近48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及低云量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日照和云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8年来,城区的总云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但低云量呈增加趋势;郊区的总云量和低云量呈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具体到年代变化,1980年代初以后,城区总云量呈减少趋势,且1990年代减少的趋势最为明显,2000年后,城区总云量变化发生逆转,呈显著增加趋势。对于低云量,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低云量呈波动减少趋势,而1990年代到2000年代后呈波动增加趋势。对于日照时数,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低云量与日照时数表现出明显负相关特征,这与北京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赵娜刘树华杜辉虞海燕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城市化
人工神经网络与自记忆──界门模型
本研究在系统自忆性原理、界壳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忆性模型与神经网络的共性与异性以及两者整合的可能性。自忆性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都着眼于从系统历史中寻求信息,用观测数据确定方程中的权重或系数,但其原理来自不同...
曹鸿兴虞海燕姬菊枝蔡秀华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
北京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统计表明北京年平均降水总日数为72.5天,出现R<1mm的小雨的平均日数达25.6天,出现概率为35%。>50mm的暴雨日数只有二天,5mm以下和25mm以上的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后者导致了近年来北京连续干旱,使北京原本...
谢庄李慧虞海燕柴生张金跃张天明
关键词:降水日数降水概率
气候检测与归因的格兰杰检验法被引量:12
2008年
为揭示气候变化并探索其可能原因,引入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在叙述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气温变化的若干因子进行了检验。论证了通过检验的因子与中国气温变化的可能物理联系,着重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中国气温变化的影响,解释了我国增温滞后于全球气温变化的原因。由此证实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是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证实了格兰杰检验法的可用性。
曹鸿兴郑艳虞海燕蔡秀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格兰杰因果检验
近48年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域气候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6
2011年
利用1961~2008年北京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北京城区和郊区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及特点,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其中尤以冬季最为突出,而夏季最弱。通过气温变化的年代比较发现气温增加有加快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地区,导致热岛效应不断加强,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增幅更加明显。最高和最低气温在近48年来也都呈上升趋势,且城市化发展对最低气温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气温,对最高气温影响最弱。而降水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夏季的降水减弱最为明显。城区的风速和湿度都呈减小的趋势,这与城市化的加剧,尤其是下垫面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赵娜刘树华虞海燕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气候
气候变化及其未来情景被引量:6
2006年
论述了百余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对未来情景的预估。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最暖的10a。近百年来,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气候模式模拟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1.4 ̄5.8℃。21世纪全球平均降水将会增加,但大部分年平均降水增加的区域很可能同时出现大的年际变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0.09 ̄0.88m。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未来,若干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曹鸿兴李德平虞海燕谢庄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增暖
北京地区热度日和冷度日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7
2007年
应用1951—2004年北京逐日平均温度制作北京月、年的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其中平均月HDD以1月(687.9度日)最大,多年平均的年值为2922.6度日,多年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率为-99.5度日/10 a。平均月CDD以7月(259.2度日)最大。CDD多年平均的年值为826.7度日,多年变化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39.0度日/10 a。1971—2004年HDD月城郊差值(北京站-密云站)冬季较大,最大值为-73.8度日(12月)。月CDD的城郊差值比HDD的差值小,最大差值在8月(34.0度日)。年HDD和CDD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年际、年代际HDD与年际、年代际平均气温具有反位相变化趋势,随着气候增暖,北京地区HDD将趋于减小,冬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CDD将趋于增加,夏季用于制冷降温的能源将增加。
谢庄苏德斌虞海燕李德平于丽萍胡天洁
关键词:气候增暖
北京地区供暖度日指数和降温度日指数的变化特征
本文应用1951年~2004年北京逐日平均温度制作北京月、年的供暖度日指数(HDD)和降温度日指数(CDD)。其中月HDD以1月(687.9度日)最大。多年平均值为2922.6度日,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率为-9...
谢庄虞海燕于丽萍胡天洁李德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