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林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颈动脉
  • 4篇心病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冠心病
  • 3篇动脉疾病
  • 3篇通气
  • 3篇外周
  • 3篇外周动脉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老年
  • 3篇斑块
  • 2篇动脉斑块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压
  • 2篇造影术

机构

  • 13篇昆山市第二人...
  • 8篇昆山市第三人...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8篇裴林林
  • 8篇姜国刚
  • 5篇陈庆伟
  • 4篇陈宗建
  • 3篇李桂琼
  • 3篇柯大智
  • 3篇王志刚
  • 3篇刘玮
  • 2篇吴庆
  • 2篇吴丽芳
  • 2篇孙卫红
  • 1篇周缨
  • 1篇李春
  • 1篇马立岩
  • 1篇王永华
  • 1篇周建敏
  • 1篇章向东
  • 1篇王翠
  • 1篇朱奇志
  • 1篇方静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2007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裴林林陈庆伟王志刚吴庆柯大智李桂琼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急诊室及ICU患者人工气道情况分析
2011年
目的 比较PVC气管导管和加强型气管导管这两种导管在室温下和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插管时鼻出血机率的差别.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室温PVC导管组和室温加强型导管组,60 ℃热软化PVC导管组和60 ℃热软化加强型导管组;经标准的麻醉诱导,充分的润滑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时观察病人鼻出血的情况.结果 4个组的鼻出血几率依次为18/25、14/25、4/25和5/25.经60 ℃温箱热软化后的两种气管导管均比室温下的同种导管引起鼻出血的机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种导管无论是在室温下还是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气管插管时鼻出血的几率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 ℃温箱对气管导管进行热软化能显著降低经鼻气管插管时的鼻出血,而这两种气管导管无论在室温下或者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插管时鼻出血的几率相当.
姜国刚裴林林王翠王永华吴丽芳葛勤中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irbesartan,吉加)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国产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口服进口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mmHg者,药物剂量增至300mg,每天1次。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血压由155/97mmHg降至138/86mmHg,对照组血压由155/98mmHg降至136/85mmHg。两组与服药前比较,血压均有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94,29.35,P均<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83.33%(χ2=0.00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心率变化。结论国产与进口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近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周缨裴林林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疗效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骤停1例
2011年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易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抢救难度大,及时气道开放和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这类患者的有效方法。现将我院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骤停1例患者报告如下。
姜国刚裴林林周建敏
关键词:机械通气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骤停
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和斑块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钙剂、维生素D和阿托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5 mg,每年1次。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颈动脉IMT、踝肱指数(ABI)、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ABI、TC、TG、HDL-C和LDL-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颈动脉IMT和AB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ABI降低,颈动脉IMT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ABI、TC、TG、HDL-C和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加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浦祥玲裴林林朱奇志季成方静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唑来膦酸
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32例机械通气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成功撤机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成功撤机,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疝。结论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姜国刚裴林林
关键词:脑卒中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方法84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09,P<0.05);治疗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0.39,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能显著降低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陈宗建裴林林王佳丽王晨希
关键词:胺碘酮稳心颗粒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
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裴林林姜国刚陈庆伟王志刚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型MSCT分布特点及其血清IL-6、TNF-α水平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中不同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血清IL-6和TNF-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分析ACS组和SAP组中不同斑块的分布特点;比较不同斑块组和不同冠心病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正常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与软斑块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P>0.05);软斑块组与钙化斑块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P<0.05);SAP组软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P<0.05),但ACS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SAP组(P<0.05);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CS组和SAP组(P<0.05);SAP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CS组(P<0.05)。结论MSCT检查、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可有效提示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的性质,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裴林林姜国刚陈宗建刘玮马立岩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冠状动脉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 方法:对80例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
陈庆伟裴林林王志刚吴庆柯大智李桂琼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血管造影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