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莉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及育种利用研究
- 菊花近缘属中存在抗病、抗虫、抗逆等许多优良特性的优异种质,如芙蓉菊属的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 Makino)多生在海岸林中,主要分布海滨岩缝,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但近缘属植物与栽培菊...
- 许莉莉
- 关键词:属间杂种种质创新
- 3个菊属与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对菊属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菊蒿属菊蒿(Tanacetum vulgare)(JJ),菊属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亚菊属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DD),菊属大岛野路菊(C.crassum)×芙蓉菊属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DF)3个属间杂种的自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J自交不结实,未获得种子。DD自交获得种子8粒,出苗3株,成苗1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11、37.50%和33.33%;自交一代未能获得后代。DF自交获得种子52粒,出苗16株,成活10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48、30.77%和62.50%;DF自交一代株系2自交,获得75粒种子,出苗46株,成活38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94、61.33%和82.60%。DD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54,DF 3个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均大于54,为非整倍体。DD和DF 2个属间杂种的自交后代部分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尤其是花序直径、花心直径、管状花数;叶长/叶宽在各自交后代中差异不显著,表现稳定自交遗传。DD F1自交后代花色及管状花类型均未出现分离;DF F1自交一代中仅1株花色出现了非白色,而自交二代花色出现较大分离。
- 许莉莉朱文莹王海滨房伟民蒋甲福管志勇陈素梅陈发棣
- 关键词: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自交衰退
- 菊属与菊蒿属、亚菊属和芙蓉菊属的属间杂种的育种利用研究
- 以栽培菊品种‘秀曼戴花’‘6045-7’‘猫眼’‘T1012’‘韩2’为母本,分别与菊属菊花脑×菊蒿属菊蒿(简称JJ)、菊属大岛野路菊×亚菊属多花亚菊(简称DD)和菊属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芙蓉菊(简称DF)3个属间F1杂...
- 许莉莉朱文莹王海滨房伟民滕年军陈素梅廖园陈发棣
- 关键词:属间杂种杂交回交耐盐性
- 文献传递
- 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解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的遗传规律,对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进行了遗传分析。以栽培菊花‘韩2’为母本,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以盐害指数作为指标,通过水培法对获得的F1群体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采用单个F2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群体的耐盐性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达53.63%,盐害指数的变异范围为3.33%—96.67%;中亲优势为2.47,未达到显著水平;将后代的耐盐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高耐的占14.52%,耐盐的占38.70%,中耐的占30.65%,敏盐的占9.68%,高敏的占6.45%。F1群体的耐盐性符合B-2模型,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均表现正向增效,分别为18.06和19.13,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效应,分别为-17.99和-1.44,主基因遗传率为61.14%,属高度遗传力。综合分析表明: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可通过杂交导入栽培菊花,实现栽培菊花耐盐性遗传改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盐害指数受两对主基因的控制,主基因在F1群体的遗传率属高度遗传力,耐盐性选育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 许莉莉陈发棣陈素梅房伟民朱文莹王海滨李佩玲
- 关键词:盐害指数耐盐性
- 菊属与菊蒿属、亚菊属和芙蓉菊属的属间杂种的育种利用研究
- 2016年
- 以栽培菊品种‘秀曼戴花’、‘6045-7’、‘猫眼’、‘T1012’、‘韩2’为母本,分别与菊属菊花脑X菊蒿属菊蒿(简称JJ)、菊属大岛野路菊×亚菊属多花亚菊(简称DD)和菊属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芙蓉菊(简称DF)等3个属间F杂种进行人工杂交及回交研究。结果发现,以‘秀曼戴花’、‘6045-7’为母本,
- 许莉莉朱文莹王海滨
- 关键词:属间杂种芙蓉菊菊属育种利用蒿属菊花脑
- 菊属与菊蒿属、亚菊属和芙蓉菊属的属间杂种的育种利用研究
- 2015年
- 以栽培菊品种‘秀曼戴花’、‘6045-7’、‘猫眼’、‘T1012’、‘韩2’为母本,分别与菊属菊花脑×菊蒿属菊蒿(简称JJ)、菊属大岛野路菊×亚菊属多花亚菊(简称DD)和菊属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芙蓉菊(简称DF)等3个属间F1杂种进行人工杂交及回交研究。结果发现,以‘秀曼戴花’、‘6045-7’为母本,与JJ杂交,未获得种子;‘猫眼’×DD杂交结实率及回交结实率均较低,而‘T1012’×DF及‘韩2’×DF杂交结实率较高,以‘T1012’×DF杂交后代为父本,与‘T1012’回交,成功获得回交后代。杂交及回交后代性状出现不同程度分离,并存在超亲个体。杂交及回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并不都是父母本的平均值,存在非整倍体。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以属间杂种为"桥梁"可将芙蓉菊及多花亚菊的耐盐性导入栽培菊花,提高了栽培菊花的耐盐性。
- 许莉莉朱文莹王海滨房伟民滕年军陈素梅廖园陈发棣
- 关键词:属间杂种杂交回交耐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