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气管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外科
  • 3篇直视
  • 3篇纵隔
  • 3篇纵隔肿瘤
  • 2篇心内直视
  • 2篇直视手术
  • 2篇气管肿瘤
  • 2篇外科干预
  • 2篇微循环
  • 2篇微循环指标
  • 2篇小儿
  • 2篇环指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内直视手术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许远征
  • 8篇程邦昌
  • 6篇张遵严
  • 5篇陈雪芬
  • 4篇毛志福
  • 4篇高尚志
  • 3篇涂仲凡
  • 3篇陈雪芬
  • 2篇夏军
  • 2篇王志维
  • 2篇林道明
  • 2篇黄杰
  • 2篇文卫平
  • 2篇吴智勇
  • 2篇胡浩
  • 2篇姚震
  • 1篇林道明
  • 1篇鲁世千
  • 1篇陈雪芬
  • 1篇熊玉珍

传媒

  • 2篇武汉医学杂志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6
  • 3篇199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中微循环指标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探讨临床微循环指标在小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统计分析36例小儿法洛氏四联症CPB下心脏直视矫治术中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肌色泽、心肌张力、自动复跳率、心电图、眼结膜微循环及指端温度、色泽。结果平均动脉压和尿量与肾微循环灌注呈正相关;心电图、心肌色泽、张力、心脏自动复跳率、平均动脉压可反映心脏微循环状态;眼结膜微循环及平均动脉压可观察脑微循环改变;中心静脉压仅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能。结论临床微循环指标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提供了可靠的观察依据。
陈雪芬许远征程邦昌张遵严
关键词:体外循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微循环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外科干预技术的研究
毛志福程邦昌高尚志夏军黄杰胡浩王志维吴智勇文卫平许远征陈雪芬熊玉珍张遵严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本成果属医疗卫生、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及特点:纵隔肿瘤为胸外科常见疾病,多数(60%)病例瘤体小、无明显临床征象。上述病例采用常规麻醉和手术技术切除肿瘤难度不大。临床医疗中有5%-8%的纵隔巨大实...
关键词:
关键词:外科干预纵隔肿瘤
临床微循环指标在TOF矫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临床微循环指标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微循环指标 :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眼球结膜微循环、皮肤和心脏的颜色、尿量等 ,观察 3 0例法乐氏四联症 (TOF)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变化 ,监测手术进程。结果 :借助临床微循环各项指标 ,成功地完成了体外循环下法乐氏四联症手术 ,3 0例全部成活。结论 :临床微循环指标的监测 。
陈雪芬许远征张遵严
关键词:微循环指标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法洛四联症心内直视手术气管插管
用人工气管重建气管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3
1995年
选用11kg~15kg杂种犬,对气管切除后重建气管进行研究,经过三组动物实验证实,用包绕涤纶布且带涤纶布缝合缘的硅橡胶人工气管进行气管重建效果良好,实验大长期存活一年以上;临床应用于晚期气管肿瘤广泛切除气管后的病人亦长期存活。证明作者自制的硅橡胶人工气管组织相容性好、不漏气、易塑形,是较为理想的气管代用品。施行人工气管重建气管时,采用缝针不穿透受体气管内膜、吻合口两端仅缝合涤纶布以及应用带蒂大网膜包绕全人工气管和吻合口等技术,保证了气管重建术的成功。
鲁世千高尚志涂仲凡程邦昌林道明姚震丁良儒陈雪芬许远征陈秋云
关键词:人工气管气管肿瘤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外科干预的研究
毛志福程邦昌高尚志夏军黄杰胡浩王志维吴智勇文卫平许远征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难度和风险性极大,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高,往往不易得到有效的根治性治疗。一、该研究从1975年至2004年6月,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巨大实质性肿瘤的评估标准(78例),是外科术前准备的有...
关键词:
关键词:手术操作
体外循环应用于气管外科的体会被引量:1
1995年
任何病变所致之气管下段或隆凸部的严重阻塞,可肇致患者极度缺氧,随时可发生缺氧性心搏骤停.唯有尽快地设法解决血液氧合和有效的循环灌注,才有可能为进一步解决气管原发病变创造有利条件.本组对6例气管下段严重阻塞急诊病例,应用部分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技术,顺利地渡过麻醉诱导期和气管病变显露期。
程邦昌涂仲凡林道明张遵严许远征陈雪芬
关键词:体外循环气管外科手术
15公斤以下小儿心肺转流的体会被引量:1
1995年
我院自1986年12月~1994年6月共施行15公斤以下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3例.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特别重视预充液的配制,以及转流中进出液量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升降温差平衡和严格遵循停机指标,从而全部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许远征陈雪芬张遵严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心肺转流儿童
体外循环辅助外科治疗气管、纵隔病变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体外循环技术救治气管、纵隔危重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气管病变 11例 ,纵隔肿瘤 6例采用股 -股转流、股颈 -股转流 ,辅助渡过麻醉诱导期并获得手术治疗。心肺转流时间 2 0~ 2 5 0min。结果 救治成功 15例 ( 88.3 % ) ,死亡 2例 ( 11.7% ) ,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许远征陈雪芬程邦昌张遵严毛志福
关键词:气管狭窄纵隔肿瘤体外循环
应急体外循环抢救20例危重病的经验
由于对体外循环基础理论和灌注技术持续不懈地进行研究,有关设备的不断更新、麻醉学科的迅速进步,已使体外循环技术成为一种用于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安全辅助措施;同时此技术也在抢救危重病例中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价值。本组将心肺转流技...
程邦昌姚震涂仲凡林道明高尚志王武军张遵严陈雪芬许远征
文献传递
应用体外循环救治气管、纵隔外科危重病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救治气管、纵隔外科危重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统计 15例临床资料 :气管病变 10例 ,纵隔肿瘤 5例 ,采用股 -股转流和颈、股 -股转流 ,心肺转流时间 2 0~ 2 5 0min。结果 :救治成功 13例 (86 6% ) ,死亡 2例 (13 4% ) ,死因为缺乏代用品及术后广泛渗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许远征陈雪芬程邦昌张遵严毛志福
关键词:气管肿瘤纵隔肿瘤体外循环气道梗阻危重病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